教师应怎样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如题所述

首先教师要热爱学生。当一位教师,对学生要有感情,对所教的学科要充满热情,才能成为一名真正的优秀教师。教育的艺术就是爱的艺术。夏丐尊先生说过:“教育没有感情,如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不成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基础与动力“英国教育家罗素也曾说过:“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是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当教师面对学生时,不能挑选,爱这个、不爱那个,应爱每一个学生。即使有的学生有这样那样的缺点错误,也不能歧视他们,而应该化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培养教育他们,使他们健康成长。师爱是教学相长、师生共同进步的内在动力,是培养学生高尚人格的熏染与感化力量,它奠定了育人的感情基础。
其次教师要关心学生。教师应关心学生在学习、思想、身体健康诸方面的情况。当学生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不要漠然置之,要热情关怀,做学生的第一知情人,第一关心人。
第三,教师要尊重学生。尊重是对学生的一种厚爱,一种要求,一种鞭策。尊重学生就是能使他们对自己充满信心,体会到自己的价值。俗话说,树怕伤根,人怕伤心,刺伤了学生的心,就会有两种恶果:一是使他们悲观失望,消沉下去,二是使他们产生对立情绪,甚至于抱着破罐子破摔的逆反心理。所以教师要尊重学生,及时谈心,建立起亦师亦友的新型师生关系。
第四,教师要有渊博的知识。21世纪是一个继往开来,竞争激烈、优胜劣汰的新世纪。新的世纪赋予教育工作者新的使命,要培养全新的、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因此教师必须要有渊博的知识,才能肩负时代的重任,才能培养出具有新的视野——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新的思想——勇于创新、奋发进取,新的知识结构——懂科学、爱科学,新的能力——创新能力、竞争能力和人际协调能力,新的思维——开放的、敏捷的、开创性的一代新人。
“言教不如身教”,良师首先要“正人先正已”,“德高为范”嘛。教师不仅要能给学生“讲道理”,更要给学生“做样子”。在教育过程中,教师既要重视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道德理论教育,又要重视指导学生的实际锻炼,这就是知行统一原则,教师必须克服言行不一,甚至言行相反的坏习气,如说假话、说空话、说大话、说套话、只说不做等。教师要以身作则,把言传和身教结合起来,做到
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积极履行所提出的道德要求。如果教师言行脱节,学生就不会信服,也不会去行动,甚至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因此,良师要模范执行学校的规章制度。
教师不仅要做良师,更应做学生的益友。益友首先要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待人,要想念每个学生都有他的长处。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教师要尊重学生,热爱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要广泛地虚心听取学生的意见,尊重学生提出的批评和合理化建议,对不正确的意见要给予耐心解释;不能以成见看人,不能侮辱和体罚学生,不能对学生采取一棍子打死的态度,对思想品德方面表现差的学生,更要注意不能摆事实架子去训斥和挖苦,以免伤害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6-03
一、帮助学生、爱护学生
  学生总是孩子,不管他表现出如何的独立,依然会在遇到困难时希望援助之手。新的学习环境不适应了,我教他们怎样把握学习的重心,淡化环境的压力;同学关系紧张了,我找他们谈谈心事,把问题解释清楚说实在的,老师关爱学生是份内之事,我从不奢求得到回报,无私的关爱、帮助学生,无形中也会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也让学生懂得如何去关爱他人。为人之师,又有什么能比培养出有爱心的一代更值得欣慰呢?
二、带着微笑,走进课堂
  伟大的文学家雨果曾经说过:微笑就是阳光,它能消除人们脸上的冬色。微笑是人类最甜蜜的语言,最动人的表情。尤其对于学生,微笑是春雨,能滋润学生的心灵;微笑是阳光,能给与学生的温暖;微笑是桥梁,能架起师生之间的彩虹。因此我在课内、外放下教师的威严,对学生多一些微笑,多一些鼓励的言语,多与学生沟通。课堂上,有很多学生积极举手回答问题,看到学生们的活跃,我其乐融融。于是我给自己提出了要求:要面带微笑地上每一课,对每一位学生,表扬激励的言语不离口。
三、尊重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
教师对学生应有严格的要求,因为一定程度上严是爱的体现,但对学生也不能过于苛求,稍有一点闪失,就对他们横加指责,这样会使学生失去上进心和自信心,甚至会破罐破摔不可能达到预期教育效果。只有尊重学生,才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记得在一次讲课中一位学生吃泡泡糖,他的同桌一会儿看看他,一会儿看看我,我用目光暗示,可他视而不见。我非常生气,想当众训斥他一顿,可转念一想,人人有面,树树有皮,他又是一个十分爱面子的人。如果挫伤了他的自尊,产生逆反心理,就会产生消极后果。于是,我改变了想法,临时向同学们提出了一个问题,并点名让这位同学做准备第二个回答。这下,他不好意思了,马上低头把糖吐在手里扔进抽屉,认真地回答了问题。他的同桌也开始认真听讲了。在这以后,我们班就课堂纪律召开了一次主题班会,这位同学主动上讲台承认错误,并对自己提出要成为一名遵守纪律、积极发言的好学生的要求。
四、多与学生沟通,培养师生情感
语言是人类交往、沟通的工具。师生沟通的艺术实际上也就是师生间的语言交流艺术。沟通不是命令和服从,只是单向的发布或接受信息。沟通是师生平等的交流,我们在与学生进行沟通时,要把学生放在与自己平等的位置进行交流,认真听取学生的意见,把自己的工作做得更好。记得有一次,因有点事,耽误了几天的课,为了赶上进度上,下第二节课时,我说:第三节体育课上语文。学生的反应很大,有的说:老师,不要,下午的科学课再上语文。有的说:老师,今天的天气这么好,让我们上体育课吧!......看到学生这样喜欢上体育课,我微笑说:那好吧。学生听了,高兴得笑起来,嘴里叫着老师你真好,老师你真好更让我想不到的是,既然有学生抱着我说:老师,谢谢您。从这件事,我明白了,师生之间应该互相沟通,不是老师说了算。这样大大融洽了我的师生关系。
五、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要善于赏识学生
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努力受到别人的赞赏。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和闪光点,并及时表示欣赏之意,你的赏识使他们眼睛一亮,看到了成绩,看到了光明,也能大大增强学生的信心。我班有一个男生写字很潦草,不爱学习。在一次批改作业中,发现他写的字漂亮多了。发作业时,我对全班同学说:某某男同学,这次作业书写很漂亮,老师希望你继续努力。从这以后,他在慢慢改变:做作业也越来越工整了,而且也爱学习了。这样的学生还有很多,只要他们有一点进步,我都给他们赏识性的评价:你有进步了!你真棒!继续加油,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行!这些话激励着他们,也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陶行知先生说过:真的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到心里去。在这些年的工作实践中,我也深刻的体会到,要想当好教师,就要从心开始,用心对待,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