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关于民间风俗的文章啊!要老舍之类的名家写的!

只要目录!尽可能多点!一定要名家写的!关于民间风俗的都可以!

有:《端午的鸭蛋》、《长河》、《五猖会》、《受戒》、《边城》等。

1、《端午的鸭蛋》

《端午的鸭蛋》是当代作家汪曾祺于1981年创作的一篇散文。文章记叙了作者家乡端午节的一些风俗,着重介绍了家乡咸鸭蛋的特色,流露出对儿时生活的怀念,表达出了对儿时生活以及童真童趣的怀想,对故乡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全文布局清晰,各情节环环相扣,一丝不乱,语言闲适自由,趣味盎然,充满生活情趣。

2、《长河》

内容简介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湖南沅水流域上游有一条支流叫辰河,辰河的中部小口岸是吕家坪,吕家坪上住着当地商会的会长,还驻扎着保安队。河下游约四里一个小土坡叫“枫树坳”,坳上有个滕姓祠堂。

祠堂前后有十几株老枫木树,祠堂前老枫树下,摆摊子坐坳的,是个弄船老水手。枫木坳对河萝卜溪有一大片桔子园,园主滕长顺有两个儿子三个女儿,小女儿夭夭最漂亮,外号“黑中俏”。那一年,桔子又丰收了,桔子树上结满了硕大的果子。

老水手从摊子前来往的过客那里听说“新生活”就要来临,这种“新生活”在他看来似乎不是什么好事情,于是他有了一点“杞忧”。他过河告诉长顺,然而长顺非常坦然并不以为意。吕家坪上的会长也从辰溪县归来的伙计那里听说“新生活”就要来了。

其实,“新生活”并不会这么快就来临,但是,保安队长来了。他在会长那里收下了每年的保安费,同时还带走了会长预先开好的收据。为了答谢各方人情,会长在长顺处买下了一船桔子,长顺家包括夭夭在内开始摘桔子,老水手满满也过来帮忙。

保安队长同样看中了长顺的桔子,但是他采取了讹诈的手段,饱经世事的长顺没有中计,队长生气了,幸好会长从中调停,才算平息。这一卷的最后写的是社戏,桔子丰收了,为敬谢神灵长顺请来浦市戏班子来唱了几天戏,人神同乐好不热闹,一切似乎还是和原来一样。

3、《五猖会》

《五猖会》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一篇回忆性散文,此文匠心独运,开篇就为参加赛会蓄势,先写童年看赛会,然后写《陶庵梦忆》里的热闹赛会,接着写自己见过的比较隆盛的赛会,这些都在为写五猖会做铺垫。

然而,接着转写父亲要求“我”背书,“我”失望、郁闷之极,最后终于背书成功,得以去看五猖会,而作者并没写五猖会的盛况;表达了作者强烈谴责封建强权教育对孩子天性的扼杀。

4、《受戒》

文革结束后,中断小说创作多年的汪曾祺重新提笔写小说,这一阶段他的小说基本上以早年间在故乡高邮的生活为创作素材汪曾祺少年时为躲战火随父、祖在乡间小庙住过半年多,当时有一户赵姓人家住在庙的附近。

经过40多年的人生积累,年过六旬的他回忆起当时的那段生活经历,感到像小英子那样的农村女孩的感情是健康、美好、富有诗意的,于是产生了创作冲动,决定要把那种美好的情感和生活样态写出来。

除了和尚庙、庵赵庄中诸人都有生活原型外,他还把祖母擅长剪花样的生活细节嫁接到了小说人物赵大娘身上。

《受戒》完成后,由于自知作品的题材、风格不合于当时的文学主流,所以汪曾祺一开始并不奢望发表,只给朋友和同事看过初稿。1980年7月,北京文化局系统召开党员干部座谈会,会上杨毓珉偶尔谈到了《受戒》,说小说写得很美但恐难以发表。

在场的《北京文艺》负责人李清泉听后很感兴趣,遂问汪曾祺要稿子。8月,汪曾祺把定稿转给李清泉并附了一份短柬,提到发表它是要有一些胆量的。

尽管刚刚拨乱反正,人们对“极左”思潮还心有余悸,但李清泉力排异议,于《北京文学》第10期(从该期起《北京文艺》更名为《北京文学》)上发表了《受戒》。

5、《边城》

《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入选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排名第二位,仅次于鲁迅的《呐喊》。它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描绘了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纯爱故事,展现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

由于《边城》的美学艺术,《边城》这部小说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

《边城》成书于1931年,那正是沈从文爱情事业双丰收的季节。1931年社会虽然动荡不安,但总体上还是稍显和平,这个时候中国有良知的文人,都在思考着人性的本质,沈从文自然是走在前沿的。

于是,他希望通过自己对湘西的印象,描写了一个近似于桃花源的湘西小城,给都市文明中迷茫的人性指一条明路。人间尚有纯洁自然的爱,人生需要皈依自然的本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端午的鸭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长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五猖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受戒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边城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12-02
除老舍的作品外,我推荐汪曾祺的作品,他是中国现当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京派小说的传人,被称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很多作品都体现了苏北民俗。书单如下:

时间 著作 出版社
1949年4月 《邂逅集》 文化生活出版社
1963年 《羊舍的夜晚》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1982年8月 《汪曾祺短篇小说选》 北京出版社
1985年3月 《晚饭花集》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7年9月 《寂寞和温暖》 台湾新地出版社
1987年10月 《汪曾祺自选集》 漓江出版社
1988年3月 《晚翠文谈》 浙江文艺出版社
1988年9月 《茱萸集》 台湾联合出版社
1989年 《受戒》(法文版) 中国文学出版社
1989年3月 《蒲桥集》 作家出版社
1990年 《晚饭后的故事》(英文版) 中国文学出版社
1992年4月 《旅食集》 广东旅游出版社
1992年10月 《汪曾祺小品》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2年12月 《中国当代作家选集丛书·汪曾祺》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3年6月 《汪曾祺散文随笔选集》 沈阳出版社
1993年6月 《菰蒲深处》 浙江文艺出版社
1993年9月 《榆树村杂记》 中国华侨出版社
1993年9月 《草花集》 成都出版社
1993年9月 《汪曾祺文集》(4卷5册) 江苏文艺出版社
1993年11月 《塔上随笔》 群众出版社
1993年11月 《老学闲抄》 陕西人民出版社
1994年9月 《异秉——汪曾祺人生小说选》 甘肃文艺出版社
1996年1月 《五味集》 台湾幼狮文化事业公司
1996年3月 《矮纸集》 长江文艺出版社
1996年4月 《逝水》 中国青年出版社
1996年 《汪曾祺散文选集》 百花文艺出版社
1996年11月 《独坐小品》 宁夏人民出版社
1997年 《去年属马》 北京燕山出版社
1997年 《中国当代才子书·汪曾祺》 长江文艺出版追问

有重点突出民俗文化的吗?

追答

《汪曾祺散文选集》 .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1-04-19

    

第3个回答  2012-12-20
我知道汪曾祺先生有写《端午的鸭蛋》汪曾祺也算是名家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