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原文及释意.要详细!

如题所述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宋代: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译文: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思念弟弟苏辙。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何年何月。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

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哪像是在人间。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

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扩展资料

此词上片望月,既怀逸兴壮思,又脚踏实地,自具雅量高致。一开始就提出一个问题:明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明月几时有?”

这个问题好像是在追溯明月的起源、宇宙的起源;又好像是在惊叹造化的巧妙,可以从中感受到诗人对明月的赞美与向往。苏轼把青天当做自己的朋友,把酒相问,显示了他豪放的性格和不凡的气魄。

接下来两句:“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把对于明月的赞美与向往之情更推进了一层。从明月诞生的时候起到现在已经过去许多年了,不知道在月宫里今晚是一个什么日子。诗人想象那一定是一个好日子,所以月才这样圆、这样亮。

他很想去看一看,所以接着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苏轼自己也设想前生是月中人,因而起 “乘风归去”之想。这里还有两个字值得注意,就是“我欲乘风归去”的“归去”。也许是因为苏轼对明月十分向往,早已把那里当成自己的归宿了。

词人之所以有这种脱离人世、超越自然的奇想,一方面来自他对宇宙奥秘的好奇,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来自对现实人间的不满。人世间有如此多的不称心、不满意之事,迫使词人幻想摆脱这烦恼人世,到琼楼玉宇中去过逍遥自在的神仙生活。

在词中这仅仅是一种打算,未及展开,便被另一种相反的思想打断:“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这两句急转直下,天上的“琼楼玉宇”虽然富丽堂皇,美好非凡,但那里高寒难耐,不可久居。词人故意找出天上的美中不足,来坚定自己留在人间的决心。

一正一反,更表露出词人对人间生活的热爱——苏轼毕竟更热爱人间的生活:“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与其飞往高寒的月宫,还不如留在人间趁着月光起舞!“清影”,是指月光之下自己清朗的身影。“起舞弄清影”,是与自己的清影为伴,一起舞蹈嬉戏的意思。

李白《月下独酌》说:“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意思是:我唱歌明月徘徊,我起舞身影零乱。苏轼的“起舞弄清影”就是从这里脱胎出来的。“高处不胜寒”并非作者不愿归去的根本原因,“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才是根本之所在。

下片怀人,即兼怀子由,由中秋的圆月联想到人间的离别,同时感念人生的离合无常。“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这里既指自己怀念弟弟的深情,又可以泛指那些中秋佳节因不能与亲人团圆以至难以入眠的一切离人。

“无眠”是泛指那些因为不能和亲人团圆而感到忧伤,以致不能入睡的人。词人无理地埋怨明月说:“明月你总不该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老是在人们离别的时候才圆呢?”

相形之下,更加重了离人的愁苦了。这是埋怨明月故意与人为难,给人增添忧愁,无理的语气进一步衬托出词人思念胞弟的手足深情,却又含蓄地表示了对于不幸的离人们的同情。

接着,诗人把笔锋一转,说出了一番宽慰的话来为明月开开脱:“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三句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做了高度的概括。同时寄托对未来的希望。因为,月有圆时,人也有相聚之时。很有哲理意味。

词的最后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婵娟”是美好的样子,这里指嫦娥,也就是代指明月。“共婵娟”就是共明月的意思,既然人间的离别是难免的,那么只要亲人长久健在,即使远隔千里也还可以通过普照世界的明月把两地联系起来,把彼此的心沟通在一起。

“千里共婵娟”,是要打通空间的阻隔。可以说这首词是苏轼在中秋之夜,对一切经受着离别之苦的人表示的美好祝愿。

全词意境豪放而阔大,情怀乐观而旷达,对明月的向往之情,对人间的眷恋之意,以及那浪漫的色彩,潇洒的风格和行云流水一般的语言,能给人们以健康的美学享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2-22

一、《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原文如下: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作者: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释意及解读如下:

1、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释意:公元1076年的中秋节,通宵达旦的畅饮,醉得很厉害,就写了这首词,同时表达对弟弟苏辙的思念。

2、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释意:明月何时才会有?我举起酒杯怒问苍天。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今夕是何年?

(解读:诗人在中秋之夜,远离他乡,好友兄弟均不能相聚,自己的命运、国家的命运何时才得以转变,徒然生出敢问苍天,这样的日子何时才是尽头?)

3、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释意:我想要驾着清风回去,却又怕那美玉砌成的楼宇,高高在上多么的寒冷。

(解读:我欲乘风归去,诗人是想归哪去呢?很多赏析认为是飞奔月宫,有其道理。但更可能是修道成仙和回归朝廷。而回归朝廷,为百姓谋利。更可能是这位饱读圣贤书的大文学家的志向。

于此说来,这句其实是诗人讲自己虽然希望有一天能回到朝廷,为百姓多做点实事,但朝廷内那些思想固执的改革派和权力场上的明争暗斗,却让他感觉无尽的心寒。)

4、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释意:翩翩起舞摆弄着清朗的身影,哪里像是在人间啊?

(解读:诗人想到如果回到朝廷,哪还能自由自在,象在这里当太守一样的生活啊。)

5、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释意: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无心睡眠的我。不该有什么怨恨吧,为何月儿总要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

(解读:月光流动,诗人思绪不断,想那么多干什么呢?月亮不还是年年照过窗前,因此也不应该有什么好怨恨的了,一切都可以放下,可偏偏和弟弟你一起的美好的日子无法忘怀。)

6、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释意:人有欢快的相聚、痛心的离别,月有晴朗时的圆满、阴暗时的残缺,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

(解读:人世间的悲欢离合和这明月一样时有圆缺,我们兄弟7年了也难得一见。)

7、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释意:只愿那相互思念的人啊天长地久,纵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解读:但愿兄弟你身体健康、平平安安,永远享有这美好的月光。)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8-01-13
1.原文:
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⑴,欢饮达旦⑵,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⑶。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⑷。不知天上宫阙⑸,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⑹,又恐琼楼玉宇⑺,高处不胜寒⑻。起舞弄清影⑼,何似在人间⑽。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⑾。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⑿?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⒀。但愿人长久⒁,千里共婵娟⒂。

2.注释:
⑴丙辰:指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
  ⑵达旦:至早晨;到清晨。 
  ⑶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的字。
  ⑷把酒:端起酒杯。把,执、持。
  ⑸天上宫阙(què):指月中宫殿。阙,古代城墙后的石台。
  ⑹归去:回到天上去。
  ⑺琼(qióng)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仙宫。
  ⑻不胜(shēng):经受不住。胜:承担、承受。
  ⑼弄清影:意思是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弄:赏玩。
  ⑽何似:哪里比得上。
  ⑾转朱阁,低绮(qǐ)户,照无眠: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朱阁:朱红的华丽楼阁。绮户:雕饰华丽的门窗。绮户:彩绘雕花的门户。
  ⑿不应有恨,何事长(cháng)向别时圆:(月儿)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分离时圆呢?何事:为什么。
  ⒀此事:指人的“欢”“合” 和月的“晴”“圆”。
  ⒁但:只。
  ⒂千里共婵(chán )娟(juān):虽然相隔千里,也能一起欣赏这美好的月光。共:一起欣赏。婵娟:指月亮。

3.译文:
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思念弟弟苏辙。
  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我端起酒杯来来问一问苍天。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今天晚上是哪一年。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返回月宫的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归返月宫怎比得上在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仅供参考追问

有赏析咩?

追答

此篇是苏词代表作之一。从艺术成就上看,它构思奇拔,畦径独辟,极富浪漫主义色彩,是历来公认的中秋词中的绝唱。从表现方面来说,词的前半纵写,后半横叙。上片高屋建瓴,下片峰回路转。前半是对历代神话的推陈出新,也是对魏晋六朝仙诗的递嬗发展。后半纯用白描,人月双及。它名为演绎物理,实则阐释人事。笔致错综回环,摇曳多姿。从布局方面来说,上片凌空而起,入处似虚;下片波澜层叠,返虚转实。最后虚实交错,纡徐作结。全词设景清丽雄阔,以咏月为中心表达了游仙“归去”与直舞“人间”、离欲与入世的 盾和困惑,以及旷达自适,人生长久的乐观枋度和美好愿望,极富哲理与人情。立意高远,构思新颖,意境清新如画。最后以旷达情怀收束,是词人情怀的自然流露。情韵兼胜,境界壮美,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此词全篇皆是佳句,典型地体现出苏词清雄旷达的风格。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538467.htm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20-11-21
太好了,太好了,太好了,太好了,太好了,太好了,太好了,太好了,太好了,太好了
第4个回答  2020-03-18
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思念弟弟苏辙。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何年何月。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哪像是在人间。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1)丙辰:指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这一年苏轼在密州(今山东省诸城市)任太守。
(2)达旦:到天亮。
(3)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的字。
(4)把酒:端起酒杯。把,执、持。
(5)天上宫阙(què):指月中宫殿。阙,古代城墙后的石台。
(6)归去:回去,这里指回到月宫里去。
(7)琼(qióng)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仙宫。
(8)不胜(shèng,旧时读shēng):经受不住。胜:承担、承受。
(9)弄清影:意思是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弄:赏玩。
(10)何似:何如,哪里比得上。
(11)转朱阁,低绮(qǐ)户,照无眠:月儿移动,转过了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人自己)。朱阁:朱红的华丽楼阁。绮户:雕饰华丽的门窗。
(12)不应有恨,何事长(cháng)向别时圆:(月儿)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分离时圆呢?何事:为什么。
(13)此事:指人的“欢”“合”和月的“晴”“圆”。
(14)但:只。
(15)千里共婵(chán)娟(juān):只希望两人年年平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一起欣赏这美好的月光。共:一起欣赏。婵娟:指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