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p!SOS!快来帮帮我!《诗经》在语言形式上有怎样的特点?

如题所述

千载有遗音,日月照中华。诗经可以说为中国文学确立的规范。后代的唐诗宋词元曲以及现代的诗歌莫不从诗经汲取养分,如果说希腊神话是欧洲文学的武库,那么诗经就可以说成是中国诗歌武库。
1、语言上诗经以四言的齐言诗为主,但也有杂言。后代诗歌的节奏分明,整齐一体的律诗,以及在变化中创新的宋词,元曲都有影响。2、其次就是用韵了,诗经是上古口语用韵,音节和谐中国的诗歌讲究用韵不管体式,只是宽严的分别,现代诗歌散化不求叶韵,但是仍追求朗读上的和谐。3、诗经有六义,风雅颂,赋比兴。懂得这六点 就可以完全研读中国诗歌的发展变化历程,六义是鉴赏中国诗歌必不可少的。
a,风雅颂是诗经的内容也是体式,风是国风,民间歌者的创作,最有生命力的作品,表现者普通人的爱恨、生活的苦与乐。所以当后世出现专业的诗歌创作者后,诗歌还是按照这个而来的,表现生活的真实。
b 雅是朝廷的诗歌,作者是周朝的公卿士大夫,中国的诗歌讲究有俾于社稷,读小雅就能看出,正直的士大夫对于国家的热爱,对于佞臣的抨击。。在欧洲古典文学中崇高一直是一种重要的审美类别。而中国诗歌早在诗经时代就有了,大雅的公刘、生民表现的就是上古时人民自强奋斗。
C颂有可能是古代在太庙配乐同时伴舞的艺术形式,高雅纯正,可以说中国古代诗歌的女高音,这种形式,影响了中国以后诗歌古朴的风格。
D 赋比兴是诗歌创作的方法。赋就是铺成,把一匹布铺开放着没你就能详细的了解了。诗经的铺陈就是结构上的反复,叫做重章叠句,采采芣苢 一个采的动作铺成了六对十二句,现代诗歌好多人喜欢说 我好恨····然后重复好几次可能就是这种遗韵。赋一种简单的美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
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大美不言了。
E 、然后是比,就是比喻,诗经喜欢用比喻但是,只限于讽刺的手法,两种事物比如相鼠 新台 把贵族的可耻比作老鼠和蛤蟆。后代比喻发展的很快,在中国诗歌中用的很广泛,有自拟 拟物 拟人 尤其是咏物诗歌中比喻是最常用的。比如苏轼的杨花,“这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苏轼的诗词很喜欢比喻,用比喻来讽刺,揭示道理。来嬉笑怒骂。
F、 兴是最重要的诗歌艺术手法,可以说兴不仅仅是先秦时代的东西,他更影响了几千年来中国诗歌和中国人说话的习惯。拿诗经第一篇的关雎来举例,关关雎鸠在河之中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一个美女被男孩暗恋的诗歌,创作者,一上来没写女孩和男孩,用一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来起头,通过先咏他物,在引起主旨就是兴。兴是为了创造气氛,是为了委婉,是为了含蓄。假设关雎就是诗歌里的男子所做,他爱的女孩就在对面,他望着两只河里的水鸟自言自语的说,我想对面的姑娘很快就回被打动的。诗经的兴用来烘托感情意境,被后世的作者用的最好的我认为是李商隐了。《锦瑟》一篇,虽不可解,但是意重情深读之可得。
能读懂诗经 就能鉴赏中国大部分的诗歌了, 中国的诗歌是变化中求发展。
手打不易 有用就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