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我国第三方物流的模式

如题所述

一、契约型物流运作模式
契约型物流运作模式是指第三方物流企业独立承包一家或多家生产商或经销商的部分或全部物流业务。企业外包物流业务不仅可以降低库存,甚至达到“零库存”,同时还可精简部门,集中资金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第三方物流企业各自以契约形式与客户形成长期合作关系,保证了自己稳定的业务量,避免了设备闲置。定单由产销双方完成,第三方物流只完成承包服务,不介入企业的生产和销售计划。目前我国大多数物流业务就是这种模式。但这种方式以生产商或经销商为中心,第三方物流之间缺少协作,没有实现资源更大范围的优化。更重要的是生产商或经销商以及与第三方物流之间缺少沟通的信息平台,会造成生产的盲目和运力的浪费或不足,以及库存结构的不合理,难以形成规模效应。
二、战略联盟型物流运作模式
战略联盟型物流运作模式是指第三方物流包括运输、仓储、信息经营者等以契约形式结成战略联盟,内部信息共享和信息交流,相互间协作,形成第三方物流网络系统,联盟可包括多家同地和异地的各类运输企业、仓储经营者。信息处理可以共同租用某信息经营商的信息平台,由信息经营商负责收集处理信息,也可连接联盟内部各成员的共享数据库实现信息共享和信息沟通。联盟内部各实体实行协作,某些票据联盟内部通用,可减少中间手续,提高效率,使得供应链衔接更顺畅。例如,联盟内部经营各种方式的运输企业进行合作,实现多式联运,一票到底,大大节约运输成本。但这种方式联盟成员是合作伙伴关系,实行独立核算,彼此间服务租用,因此有时很难协调彼此的利益,在彼此利益不一致的情况下,要实现资源更大范围的优化就存在一定的局限。
四、综合物流代理模式
综合物流代理,即由一家在物流综合管理经验、人才、技术、理念上均有一定优势的企业,对电子商务交易中供求双方的所有物流活动进行全权代理的业务活动。通过利用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该代理系统在Internet上建立了一个多对多的虚拟市场,根据物流一体化的原则,有效地对供应链上下游企业进行管理。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我国物流产业应积极采取代理形式的客户定制物流服务的第三方物流模式。我国目前物流企业在数量上,供给数量大于实际能力;在质量上有所欠缺,满足不了需求的质量;物流网络资源丰富,但利用和管理水平低,缺乏有效的物流管理者。我国国内专业化的物流企业主要是一些原来的国家大型仓储运输企业和中外合资、独资企业,如中国物资储运总公司、中外运公司、大通、敦豪、天地快运、EMS、宝隆洋行等。近年来,各公司的营业额均在亿元以上,营业范围涉及全国配送、国际物流服务、多式联运和邮件快递等。其实,上述公司都已经在不同程度上进行了第三方综合物流代理运作模式的探索实践。简单地说,综合物流代理企业实际上就是有效的物流管理者。采用这种模式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应该具有很强的实力,陆空俱全,同时拥有发达的网络体系,这样的企业在向物流转型时能做到综合物流代理,从而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五、集中物流模式
集中物流模式的特点是第三方物流企业拥有一定的资产和范围较广的物流网络,在某个领域提供集成度较低的物流服务。由于不同领域客户的物流需求差异大,当一个物流企业能力有限时,他们就可以采取这种集中战略,力求在一个细分市场上做精做强。例如,同样是以铁路为基础的物流公司,某铁路快运公司是在全国范围内提供小件货物的快递服务,而另一物流公司则是提供大宗货物的长距离运输。由于在特定领域有自己的特色,这种第三方物流企业运作模式也是需要重点培育和发展中早的。
六、功能代理模式
功能代理模式适用于资产专用性比较低、机能整合度高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这种模式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是为多个行业的客户提供低集成度的服务,通过委托他人操作来提供服务,自身不进行固定资产的投资,但具有很强的整合社会资源的能力,从而获得低成本的竞争优势。这类企业一般由咨询管理类、货代类企业经过业务拓展转变而来,这类TPL在过去广泛的客户资源基础之上拓展业务,因此客户分布比较广泛,服务层次相对较低,能够充分利用闲置的社会资源,使其在效益方面产生乘数效应,一般取得物流项目的总承包后整合社会资源再进行二次外包。这类企业对固定设备、设施的投资少,以其业务灵活、服务范围广和服务种类多等优势,使其他企业难以与之竞争。采用功能代理模式的物流企业,一方面可以通过不断提升代理服务的集成度向综合代理模式拓展;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与工商企业结盟增加资产的专有性,向更深层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方向发展。因此这类企业应不断提升信息处理能力,集中有限的资源,整合社会公共资源,向规模化、深层次的综合第三方物流方向发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