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沧海的前三行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0-10-08
东汉末年诗人曹操的《观沧海》,使用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诗人巧妙地赋予大海以人的性格,它的雄浑、它的沉稳、它的动荡不安,这些无不是诗人自身真实的写照。诗文表面句句是在写景,实则时时又在抒情。

结尾“幸甚至哉,歌以咏志(释义:啊,庆幸得很!就用诗歌来表达内心的志向吧。)”一句,诗人直抒胸臆,把自己的雄心壮志与沧海的雄伟融合在一起,不仅表现了沧海的宏伟,还抒发了诗人博大的胸襟。

原诗:

《观沧海》两汉: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释义:

东行登上高高的碣石山,来观赏苍茫的大海。海水多么宽阔浩荡,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周围树木葱茏,花草丰茂。萧瑟的风声传来,草木动摇,海中翻涌着巨大的海浪。太阳和月亮升起降落,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

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好像是从大海的怀抱里涌现出来的。我很高兴,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啊,庆幸得很!就用诗歌来表达内心的志向吧。

扩展资料:

1、全诗实景描写在前四句,具体包括:碣石山、平静的海水、小岛、岛上林木,岛上花草、风吹涌起的海浪。

实景的特点是由近及远,由静到动。这样的描写特点,更好的突出了全诗后四句中诗人无穷的想象力,带给读者更加震撼的思想冲击。

2、全诗虚景描写在后两句,具体包括:日月和星辰。虚景的特点是波涛汹涌、吞吐日月。

3、全诗写景之中,能够让诗人情感真正得以喷发的正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释义:日月的运行好象出没于大海的怀抱之中,灿烂的银河群星好象包孕于大海的母腹之内。这就是大海的气魄,大海的胸怀。

《观沧海》一诗全篇写景,其中并无直抒胸臆的感慨之词,但是诵读全诗,仍能令人感到它所深深寄托的诗人的情怀。通过诗人对波涛汹涌、吞吐日月的大海的生动描绘,使我们仿佛看到了曹操奋发进取,立志统一国家的伟大抱负和壮阔胸襟,触摸到了作为一个诗人、政治家、军事家的曹操,在一种典型环境中思想感情的流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