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中的“绮”怎么读?什么意识?

如题所述

qi.华美
月亮转动,照遍了华美的楼阁,夜深时,月光又低低地透进雕花的门窗里,照着心事重重不能安眠的人。月亮既圆,便不应有恨了,但为什么常常要趁着人们离别的时候团圆呢?人的遭遇,有悲哀、有欢乐、有离别、也有团聚;月亮呢,也会遇到阴、睛、圆、缺;这种情况,自古以来如此,难得十全十美。只愿我们都健康和长在,虽然远离千里,却能共同欣赏这美丽的月色。

本词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的中秋节,当时苏轼正任密州知府。
中秋,皓月当空,银光泻地,苏轼想起了分别七年的苏辙。词人举杯望月,心中生起无限遐思“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出照人”张若虚痴情的追问,在苏轼心中回响。不禁触景生情,睹物思人。
本词开篇,豪迈的意气,在“把酒问天”中排空直入,似乎潇洒的带走了一些作者的郁愤。“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将天上与人间作对比,突出了他当时“仕”与“隐”的矛盾心理,词人不满现实,企望天上的纯洁。但天上恰如人间,同样不能圆满,同样一种缺陷的美好。苏轼遥望月宫,似与嫦娥共舞,身处瑶池仙境,起舞弄影的飘逸中带着几分酒后的轻狂。
随着月光的移动,低照在门窗上,照的屋里的词人难以入眠。无眠的孤清与亲人分离的悲凉只能唯圆月是问。但作者知道人之离合与月之圆却是自右而然。既知此理便“不应有恨”,从而感情转入理智,化悲怨而为旷达。“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表达了作者乐观的态度:既只要人常在,纵然千里阻隔,也能同赏一轮明月,恍如咫尺相依。
本词通篇咏月,月是词的中心形象,却处处契合人事。在月的阴晴圆缺中,渗进浓厚的哲学意味,本词意境虚虚实实:文字在幻想与现实中穿梭‘思绪在天上与人间中徘徊。孤独的作者终于求得出路:离合的悲欢,政途的苦闷,只可借自宽自慰来消解,只能旷达的一笑而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4-08
QI 第二声

单个的不好解释

全都给你把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使人自己)
第2个回答  2008-04-08
丝织品,窗帘。
绮 拼音:qǐ 繁体字:绮

部首:纟,部外笔画:8,总笔画:11 ; 繁体部首:糸,部外笔画:8,总笔画:14

五笔86&98:XDSK 仓颉:VMKMR

笔顺编号:55113412512 四角号码:24121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7EEE

基本字义

--------------------------------------------------------------------------------

● 绮

(绮)

qǐㄑㄧˇ

◎ 有文彩的丝织品:~罗。纨~。~襦纨绔。

◎ 美丽:~丽。~年。~霞。~语(美妙的语句,亦指华而不实之辞)。~靡。

English
第3个回答  2008-04-08
● 绮

(绮)

qǐㄑㄧˇ

◎ 有文彩的丝织品:~罗。纨~。~襦纨绔。

◎ 美丽:~丽。~年。~霞。~语(美妙的语句,亦指华而不实之辞)。~靡。

English

--------------------------------------------------------------------------------

◎ fine thin silk; elegant, beautifu
第4个回答  2008-04-08
雕花的窗户
彩色丝织品 华丽;美丽 形容窗户的这里是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