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运用了借代的诗词

求运用了借代这一修辞手法的诗词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这首诗,运用了借代、双关的修辞手法,诗中的“折柳”,是由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思乡之情:“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前人《网师园唐诗笺》一书中对此诗的评价为:“‘折柳’二字为通首关键。”“折柳”原来是指“折取柳枝”。相传,长安东有一桥名为灞桥,汉人送客到此折柳赠别或送别之词。而李诗中“此夜曲中闻折柳”,是一首“折杨柳”曲的省称,这首曲子往往用来用来表示惜别怀远之情。本诗描写的是:春宵人静之时,诗人忽然听到了一阵悠扬的笛声,附耳聆听,这笛声乃“折柳”曲。作者不由得触景生情,浮想联翩,此时正是折柳的季节了,春天已到,而自己却漂泊在外,不禁引起思乡之情。

《莺啼序》的主题是悼亡,但是,作者不仅未在题中标出,而且有关亡妾的身世、遭遇,甚至连某些关键性的细节也一概略去,而主要依靠暗示手法来表现的。这与前面提到的几首悼亡诗词在表现手法上有明显的不同。同样是回忆或描写死者,潘岳?quot;之子归穷泉,重壤永幽隔。"苏轼是"十年生死两茫茫,……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贺铸是"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鹧鸪天》)

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贺铸的“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青玉案》);李清照的 “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都是描写愁情的著名词句,而且都是运用了形象化的思维形式,把愁绪写得生动可感,强烈地震撼着读者的心灵。南唐后主李煜以东流的一江春水比喻亡国后自己愁绪的汹涌繁盛,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自己阶下囚生活的凄苦;而贺铸则以“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三个形象借代愁绪的铺天盖地和挥之不去。李清照则以女性词人特有的细腻笔触,抒写了国破家亡后愁绪的厚重和自己所感受到的难以承受的重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4-09
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1.古代诗词中有很多,以下列举一些
①“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②“终岁不闻丝竹声”、诗中以“丝竹”代音乐。
③“门前冷落鞍马稀”(白居易《琵琶行》)诗中的鞍马代“客人”
④“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曹操〈短歌行〉)诗中以“杜康”代酒。⑤杜牧的《赤壁》:折戟沉砂铁未消,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析]文中的“东风”指的是赤壁“火攻”的事;“二乔”指的是大乔、小乔。大乔是东吴之主孙权之兄孙策的妻子,小乔石东吴主帅周瑜的妻子,此二人的命运代表了东吴国家的命运。文中的“锁二乔”指的是大乔、小乔被曹操虏去,意味着东吴的败亡。以“锁二乔”借代东吴的败亡,既显得委婉,又显得深沉,同时又能给人联想与思考。
⑥再举几个例子:边声”通常是边塞上引发人们悲愁的风声、笛声、马的嘶叫等特声响氛围的借代;“长安”原为汉唐的都城,后世也作为其它国都的代称。因为汉唐是汉民族强盛的代表,所以后世用作其它朝代的代指,多少寓有昔盛今衰的感慨;“阳关”“折柳”寄托离别,“鹧鸪”“杜鹃”寓有悲愤;“石壕村”代穷苦百姓,“长生殿”代统治阶级……。

2.毛主席诗词中也有很多,例如

“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七律·到韶山〉)借象征物代事物。

“六月天兵征腐恶”(〈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借事物特征代事物。

“铜铁炉中翻火焰”(〈贺新郎·读史〉),以具体代抽象。

用借代可使要表达的意思具体、形象、风趣,突出事物的特征。
第2个回答  2008-04-09
《答谢中书书》中“沉鳞竞跃”中“鳞”借代鱼。
第3个回答  2008-04-08
秋天萧萧愁杀人~古歌里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