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哲学认为万物之本质是什么?如何理解"是诸法空相,不生不死,不垢不净 不增不减,,,

一变态选修老师的考试题,,,小弟我不懂佛家真言,请诸位赐教

所以爱因斯坦说,他不相信上帝是在掷骰子,就是指量子运动的随机性。

美国德克萨斯州州立大学的量子力学专家威勒博士,在实验观察中证实:“只有受到观察,才有存在,若无观察,就无物存在!”这就是量子力学里的“观察者促变律”。著名物理学家菲列兹伦敦说:“冯纽曼的精微量子学说显示出物质上的实体只不过是人类意念所造成的而已,真正的实体是思想意念。”

量子力学表明:实验中观察者的意图起着重大的作用。一个量子力学系统在某个特定状态被观察得越频繁,该系统就越可能保持原来状态。表明人的心念与无生命物体存在着微妙的互动沟通。在医学上,一个患者如果乐观豁达,他的病就容易好,这已是人们的共识。而有的人做了肿瘤切除手术,但始终怀疑还在,结果肿瘤真的会回到身体来。 在量子力学中,观测者的主观行为或称精神因素,已成了不可避免的作用之一,观测者所能测到的数据,已非干扰前的本来状态。这就是“测不准定律”。当你要“确定”一电子的位置时,这一确定,就给了这个电子极严重的影响,它的动量立刻变到无穷大,它再也不是原来电子的行为了。而当你要“确定”它的动量,则它的位置又无法确定,至多只能确定它在某点出现的概率而已。

但如果你要问,宇宙是怎么生成的?就像问:众生本来是佛,怎么会有无明,无明是怎么生出来的?圆觉经里金刚藏菩萨问佛:若诸众生本来成佛,何故复有一切无明?佛说:譬如幻翳,妄见空花,幻翳若除,不可说言此翳已灭,何时更起一切诸翳。何以故,翳花二法,非相待故,亦如空花灭于空时,不可说言虚空何时更起空花。何以故,空本无花,非起灭故,生死涅盘,同于起灭,妙觉圆照,离于花翳。

害了眼病,看到空中有花,眼病好了,问:这花是什么时候生出来的?本来就没有花嘛,还说什么时候出现的!无明就是“空花”,空中本来没有花;就是六祖慧能讲的: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普通人很难理解。因为凡人都是以幻为真,而佛教说四大皆空。

《华严经》说:“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古今中外,都在讲宇宙本体,组成世界的最小成分。《庄子-天下篇》也说:“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说明物质无限可分,永远没有什么最小的组成成分!

世亲菩萨在《唯识二十颂》里“极微与六合,一应成六分,若与六同处,聚应如极微”,就阐述了当时外道学说,即组成物质世界的最小成分——“极微”,根本不存在的原因。

刚晓法师《述说唯识二十颂》里解释:假如说【极微】能够成立,是【实在】的,而且如外道所言,可以相合,那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呢?我们来看一下。 

实在的东西,就一定有大小,一定要占有空间,一占有空间,那么一定有三维六个方位:前、后、左、右、上、下,这是绝少不了的。比如这个粉笔盒子 ,从左边儿来看,就只能看见这只小白兔,至于右边儿是什么,我不知道。从上边儿来看,我就看不见下边儿到底是什么。

假如说我有一辆汽车,要装一车粉笔 。我们把这一盒叫做A,A左边儿的这一盒粉笔,它只能与A的左侧边相接触, 而不能够与A右侧边相接触,也不能与A的前边面相接触,后边面、上边面、下 边面也是不能够接触的。在A右边儿的这一盒粉笔,它只能与A的右侧边相接触 ,而不能与A的左侧边相接触,也不能与A的前边面相接触,后边面、上边面、下边面也是不能够接触的。在A前边儿的这一盒粉笔,它只能与A的前边面相接 触,而不能与A的左侧边相接触,也不能与A的右侧边相接触,后边面、上边面 、下边面也是不能够相接触的。在A后边儿的这一盒粉笔,它只能与A的后边面 相接触。而不能与A的左侧边面相接触,也不能与A的右侧边相接触,前边面、 上边面、下边面也是不能够接触的。在A上边儿的这一盒粉笔,它只能与A的上 边面相接触,而不能与A的左侧边相接触,也不能与A的右侧边相接触,前边面 、后边面、下边面也都不能够接触。在A下边儿的这一盒粉笔,只能与A的下边 面相接触,而不能够与A的左侧边相接触,也不能与A的右侧边相接触,前边面 、后边面、上边面也不能够接触。

这是说这一盒粉笔,那么我们说一个极微呢? 同样的道理,中间有一个极微,它的周围也充满极微。我们称中间这个极微为甲 。在甲极微东侧的这个极微,只能与甲极微的东侧边面相接触,而不能与其他边 面相接触。甲极微西侧的这个极微,只能与甲极微西侧边面相接触,而不能与其 他边面相接触。甲极微南边的这个极微,只能与甲极微的南边面相接触,而不能 与其他边面相接触。甲极微北边的这个极微,只能与甲极微的北边面相接触,而 不能与其他边面相接触。甲极微上边的这个极微,只能与甲极微的上边面相接触 ,而不能与其他边面相接触。甲极微下边的这个极微,只能与甲极微的下边面相 接触,而不能与其他边面相接触。这是一一对应的,绝无可混乱的余地。

窥基的 《述记》中说:“东极微处无理容有余五方处极微。”这样一来呢,一个极微就 可以划为六个组成部分。既然一个极微可以分做六个组成部分,则极微还能叫极 微吗?极微就是小得不能再小、无法再分的单位呀~~既然它可以分为六个组成 部分,那么它一定不是最小的单位,既不是最小的实体单位,那也就不是极微了 ,这就犯自教相违的毛病。你们还有什么话说呢?

结论是:物质世界的最小组成成分不存在!或者说:最小的组成成分根本不是“实在的(客观实在)”!

这样一来,佛教说的“空”,就不仅仅是无能独存、永恒的自性空,也是“当体即空”了。
这就是为什么佛教高僧很多能突破时空障碍,有神通的原因。爱因斯坦也说过:时间、空间是我们的错误认识,是假象。华严经里讲:我于一时见三世。

唯物主义:自然界里【从来没有物质】的这种东西,物质这个概念是人类发明的,拿它应用到一种事物的状态里去。这种应用,就是赋予名称或概念谓之。这点,恩格斯都在《自然辩证法》里说过了。他说:注意。【物质本身是纯粹的思维创造物和抽象。】当我们把各种有形地存在的事物联合在物质这一概念下的时候,我们就把各种事物的质的差异都撇开了。因此物质本身和特定的存在著的物质不同,并不是感觉上存在著的东西。

同时,他也说过∶然而确实对我们说:我们也不知道什麼是物质和运动!当然不知道,因为还没有任何人以其他的某种感性方式看到或体验到物质本身和运动本身;人们所碰到的只是各种不同的现实地存在的实物和运动形式。实物、物质无非是物质的东西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总和中抽象出来的;运动本身无非是一切从感觉上感知的运动形态的总和;像『物质』和『运动』这样的名词无非是简称,我们就用这种简称把许多不同的可以从感觉上感知的事物依照其共同的属性把握住。因此,只有研究个别的实物和个别的运动形式,我们也才认识物质和运动本身。」恩格斯这些话说的都是什麼意思呢?很简单,我们所说的【【所谓物质,不过是一些运动的形态。根本就不存在著这种东西。】】你穷究它存在不存在,或者本来有没有,有什麼意义呢?再讲得明确一点,这就是说∶只有这些形态所产生出来的一些作用和影响,才是我们所需要注意的。而不是所谓的物质本身。因为只有这些形态所产生出来的一些作用和影响,即所谓的形势,才影响及我们的生活,而不是什麼物质。

这才是我们主观上不能任意去左右的。我们只有认识到这些形势,我们才有可能去发挥我们人的作用。恩格斯在另一段话里,同样把这个道理说明白。他说∶「如果我们认识了物质运动形态,我们也就认识物质本身,因而我们的认识就完备了。只有从这个普遍的相互作用出发,我们才能达到现实的因果关系。」现在把问题讲回原来的重点。【【唯物主义之所以主张物质决定意识,不过就是强调我们不能任意,我们只有知道事物的联系和影响,只有认识这些事物的运动形态,那麼我们也才可以知道事物的来龙去脉,因而施加判断或事前去预防。】】而只有事前先知道了事物的关系,我们才有可能在脑袋里有著那些事物的关系。这就不能凭空想像了。否则即会误事。唯物主义讲的就是这麼简单的一个道理。此即所谓按照事物的原相来了解问题是也。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整本的《德意志意识形态》里谈的都是这个问题呢!

缘起法也如此。缘起性空,缘起的是所谓“物质”所表现出来的性质,而不是说有真实的物质存在(小乘、外道认为“极微”是实在的。)。这种所表现出来的性质,不是永恒不变、独立自主、自我产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12-10
佛法不是哲学,是跟你讲真相。万物的本质是自性,在净土宗叫常寂光,是永恒不变的,我们本来是永恒不变的,但是因为妄想、分别、执着而产生了许许多多不同的森罗万象,我分别举两个例子你就明白了。第一个,我们现在就像是厨房里被油渍熏染了很久很久的灯泡一样,一点光都透不出来,我们本身原有的智慧光明被障碍住了,但是灯泡本身的光一点也没有减少,那个油渍就是妄想、分别、执着,是障碍,把灯泡原有的光亮挡住了,用洗涤液擦掉油渍你本身原有的光明就完全透露出来了,佛法就是那洗涤液,擦掉你很久很久以来累积的油渍;再比如,水,万德万能,能浇花、能解渴、能做饭、能洗衣,放在圆形容器里是圆的,放在方形容器内为方的,其好处说之不尽,原本你就是水具有这么多的功能,但是现在你成冰了,失去了原本水的功能,但是你本身并没有丧失水万德万能的能力,你一加热一融化你就又变成水了,就又恢复你本有的能力了,佛法就是让你从冰恢复到水。
世间物质尚有如此微妙的现象,更何况是我们的真如自性呢。所以佛说八万四千法门,让我们去修行,让我们放下妄想分别执着,从冰恢复到水,你提到的“是诸法空相,不生不死,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就是其中一种,说的也是真相,世间万事万物都不是永恒不变的,佛家把不能长久的东西都称为假的,永恒不变的称为真的,所以世间万事万物没有一个是真的,让我们不要去执着,让我们放下执着,最后你觉悟了,证得永恒不变的自性了,那就叫“不生不死,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因为不变,所以哪来的生死垢净增减之说。我想你应该可以明白。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02
首先,佛法不是哲学,佛法超越了哲学的研究范畴。把佛法当做哲学,是一个严重错误,用一个字描述这个错误,就是“惨”。
其次,“万物本质”是哲学研究的概念,佛法研究的是超越了这个概念的“法性”。
再次,不是“不生不死”,是“不生不灭”,(注意用字准确吆,生死现象限于有生命的,而生灭包括了有生命的、无生命的,以及时间、空间,意识、心念等等)。
还有吆,戴墨镜看外界,外界影像就会显得灰蒙蒙;用biantai的心看老师,老师形象就会显得较biantai。 其实, 外界不是灰蒙蒙,问题出在戴了墨镜上; 老师本是清静静,问题出在你心中。
然后呢,回答你的问题啦:
1、诸法本性(法性): 性空妙有。
2、“......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 不增不减.....”是对 实际修行的 证悟 ,用文字进行的描述呗。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2-12-10
本质即“无”;
“是诸法空相,不生不死,不垢不净 不增不减”恰恰对于你所问的本质做阐述,无生哪来死,不垢何谈净,未增如何减,这一切都在相对之中,我们的自性以及所见所闻都是如此相互对应。如果你想从语言上阐明此中道理,未免过于狭隘,也就是所谓的意会不能言传。
第4个回答  2012-12-10
本质就是空性,万物是念念有形,形皆有实,众缘合和而成。所以,诸法空相,不生不死,不垢不净 不增不减,,,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