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此语语出老子《道德经》第六十六章,意思是,要领导人民,必须对人民谦恭;要引导人民,必须把自己的位置放在人民之后。

原文:

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译文:

江海所以能成为百川汇流之王,是因为它处在下游,所以成为百川汇流的王者。圣人想要位居人民之上,必定要言辞谦下;想要处于人民之前,必定将自身名利置于后面。所以圣人位居高位而人民不觉得负担,处在前面而百姓不觉妨害。因此,天下人总乐意拥戴他而不厌弃。正因为他不争,所以天下没有人能与他相争。

扩展资料

“道法自然”是《道德经》中老子思想的精华。“道”作为《道德经》中最抽象的概念范畴,是天地万物生成的动力源。“德”是“道”在伦常领域的发展与表现。“道”与“法”在规则、常理层面有相通点,但不同于西方自然法。“法”应效法自然之道,在辨证的反向转化之中发挥其作用。

老子的本意,是要教给人修道的方法,德是基础,道是德的升华。没有德的基础,为人处世、治家、治国,很可能都失败,就没有能力去“修道”。

所以修“德”是为修道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这可能也是人所共需的;修道者更需要拥有宁静的心境、超脱的人生,这也缺“德”不可。《道德经》德经部分,在经文中占了很大部分,这是修道的基础。

“道”不只是有形的“物质”、思虑的“精神”、理性的“规律”,而是造成这一切的无形无象、至虚至灵的宇宙本根。“物质”、“精神”、“规律”皆是“道”的派生物。 

“道”是先天一炁,混元无极,“道”是其大无外、其小无内、至简至易、至精至微、至玄至妙的自然之始祖、万殊之大宗,是造成宇宙万物的源头根本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道德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4-01

“欲上民,必以言下之”即领导者借助素质外向、谦虚和亲民的语言来沟通与引导百姓,因此在和百姓交流时,使用贴近、易懂的语言风格,有助于增强与人民的联系。

“欲先民,必以身后之”即领导者要做出表率,作为一个示范者向其他人献上榜样,为什么呢?因为领导力本身就推动着与众不同,并应该注重如何通过慷慨、服从、信任等途径去留给下属更多发挥优势和才能的机会。

这句话出自《道德经》第三十七章,意思是“因此,如果圣人想为人民所领导,则必须用平易近人的言语来教导他们;如果圣人想先人民一步,则必须把自己放在后面”。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