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有什么传统风俗

如题所述

中元节,是道教名称,民间世俗称为七月半、七月十四、祭祖节,佛教则称为盂兰盆节。下面我为大家带来中元节的传统习俗,希望大家喜欢!

1、祭祖

民间相信,祖先会在中元节返回家中探望子孙,所以需要祭祖这种祭祖行为是敬祖祀先、“事死如事生”传统伦理的一种体现。时逢小秋的农作物收获,也正好把丰收的喜悦与祖先分享。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说:“中元前一日,即买练叶,享祀时铺衬桌面,又买麻谷巢儿,亦是系在桌子脚上,乃告先祖秋成之意。”

2、放焰口

在孟兰盆会中,有一项重要的活动,叫做“放焰口”“焰口就是佛教所谓地狱中的饿鬼,这项活动的目的是超度亡灵、为孤魂野鬼施食。“放焰口”在黄昏或晚上进行,活动持续时间较长,甚至可达次日凌晨。先由僧人诵经、做法,最后由主持用米粮、净水在四周挥洒,为鬼魂施食。

3、面人

永和县读书人於此日祭魁星。长子县的牧羊人家於中元节屠羊赛神,俗传如此可使羊只增加生产。又赠肉给诸亲戚,家贫无羊者则蒸面作羊形来代替。阳城县农家以麦屑作成猫、虎及五谷之形,於田间祭祀,称为“行田”。马邑县民中元节以麦面作儿童的形状,名为“面人”,互赠亲戚家的小孩。忻县农民於中元节在田梗上挂五色纸。

4、制小船

长岛渔民以木板秫稽制成小船,上贴一纸条“供某某使用”,或供溺海者的牌位,再装上食物、衣帽、鞋袜等用具,然后点燃蜡烛,由已婚的男子将小船放入海中。沾化县各家采麻柯及新鲜草叶搭棚子,称为“麻屋”,请祖先牌位於其中祭祀。独陵县称中元节为掐嘴节,家家吃粗茶淡饭。

5、烧袱纸

四川省俗以中元祭祖烧袱纸。即将纸钱一叠、封成小封,上面写着收受人的称呼和姓名,收受的封数,化帛者的姓名及时间。俗传七月十五鬼门关闭,各家都要“施孤送孩”。成都一带人们用纸扎“花盘”,上放纸钱及供果,端在手上,还会在屋内边走边念。

6、施食

嘉善县以中元节下雨为水稻丰收之兆。桐庐县民中元节晚上鸣锣撒饭於野,称之“施食”。浙东的盂兰盆会,请廿四位老太太“走八结”,一边念经。天台中元节吃“饺饼”,筒类似春卷。又有放路灯的习俗,以六个壮丁为一组:一人敲锣、一人打梆、一人提灯笼、一人沿途撒盐米、一人沿途摆设香烛(插在一片蕃薯或芋头上),一人沿途摆设一块豆腐及一饭团(置於一片大树叶上),大约每隔百来步设一处祭品。

现在,中元节的祭祖仪式已经简化,大部分地区都是在农历七月十五或七月十四傍晚开始举行祭祖仪式。祭祖仪式也已经简化了,逐渐剔除了迷信色彩,保留祭奠形式,作为对祖先的缅怀和纪念。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3-07

每年到了农历七月十四鬼节当天总会看到广西这边的人家家户户都在杀鸭吃鸭,用杀好的鸭子来祭祀先人。每到鬼节这一天南宁各个菜市所卖的鸭子基本都能卖完,很畅销。为何广西鬼节有杀鸭吃鸭的传统和习俗呢?这个习俗又是从何而来的…

相传在很久以前,人们都是从开春时候,即三、四月份开始养鸭子,大约四至五个月后,也就是“鬼节”这段时间是鸭子长成的季节。由于古代人们生活比较贫苦,只有到节日才舍得杀鸭子吃。于是一到鬼节家家户户到了“鬼节”就杀鸭子,吃鸭子,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传统,一到鬼节就吃鸭子。后来,则被不同地方的人们赋予了各种各样的传说,大体上就是驱魔辟邪之意。

每年的农历七月十四,俗称鬼节,是广西壮族民间祭祀祖先最隆的节日。在这一天家家户户做米粉、糍粑、糖糕作为晚餐杀鸭祭祀祖先。相传,已作古的祖先在阴间被一道“奈河”隔住,需杀鸭祭祀,让鸭子把祭品驮过河。因此,他们把杀好熟好的鸭除了在厅堂共祭外,还要把鸭摆在门口祭拜,然后焚烧黑、紫、蓝、黄、白等五色纸剪成的衣服和纸钱,让鸭带去给祖先作一年穿用。此俗沿袭至今。。

我觉得十五才是鬼节,十四是祭祖的日子。我们这十四的时候会杀鸭子,做很多菜,然后祭祖。还要烧衣服,我家每个祖先都做一个包包,里面放了纸做的衣服鞋子还有各种钱之类的,每个包包写好称呼,什么太婆,老祖太。然后意思烧掉。还要拜一个担衣人,他负责把烧掉的衣服用扁担挑回去给祖先。就是个快递的角色。

然后十五那天,我们会做一些小鞋子,我们叫木头鞋,做那么几十对,然后每家都会买豆腐和空心菜,到了晚上就到一家门口最近的路上。烧香,放饭,豆腐和空心菜,来礼拜,最后烧木头鞋子。说是今天晚上街上有很多的孤魂野鬼游荡,为了让他们不进自己家门,就给他们供吃供喝,给鞋穿。让他们有力气回阴间。最后饭菜连碗倒扣在路边,第二天才把碗回来。不过现在都拿一次性碗了。

第2个回答  2022-12-27
河灯也叫“荷花灯”,河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灯的目的,是普渡与祈祷。
民俗文化,又称为传统文化,是指民间民众的风俗生活文化的统称。也泛指一个民族、地区中集居的民众所创造、共享、传承的风俗生活习惯。是在普通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系列非物质的东西。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