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中的平仄韵律究竟是什么时候又是什么人规定的?

如题所述

我国古代文学的重要形式是诗歌,两千多年来薪火相传。但关于诗词歌赋和对联平仄韵律的发端,比较权威的说法是,南朝齐时由沈约等人最早开始研究的。《南史•陆厥传》中记载:“时盛为文章,吴兴沈约,陈郡谢跳,琅琊王融,以气类相推彀。汝南周颗善识声韵,约等文皆用宫商,将平上去入为四声。  以此制韵,有平头、上尾、蜂腰、鹤膝。五字之中音韵悉异,两句之内,角徵不同,不可增减。  世呼为永明体。”
可见,“永明体”产生的过程,就是发现四声,并将它运用到诗歌创作之中。
唐宋元明清等历朝历代都有文人墨客研究诗词韵律并撰写成小册子来规范约束诗词曲韵律使用,保证了这些作品的优美动听以及传唱不衰。古人也有很多关于推敲词句的典故 ,成为文坛佳话。
到了清代,康熙年间的《声律启蒙》成为最有代表性的普及型读物,适合幼儿和青少年学习使用,是一本典范的诗词声律教科书。作者是车万育,该书在声韵研究方面成为独具一格 影响深远的范本,后期多人效仿,但无出其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2-30
我国古代文学的重要形式是诗歌,两千多年来薪火相传。但关于诗词歌赋和对联平仄韵律的发端,比较权威的说法是,南朝齐时由沈约等人最早开始研究的。《南史•陆厥传》中记载:“时盛为文章,吴兴沈约,陈郡谢跳,琅琊王融,以气类相推彀。汝南周颗善识声韵,约等文皆用宫商,将平上去入为四声。 以此制韵,有平头、上尾、蜂腰、鹤膝。五字之中音韵悉异,两句之内,角徵不同,不可增减。 世呼为永明体。”
可见,“永明体”产生的过程,就是发现四声,并将它运用到诗歌创作之中。
唐宋元明清等历朝历代都有文人墨客研究诗词韵律并撰写成小册子来规范约束诗词曲韵律使用,保证了这些作品的优美动听以及传唱不衰。古人也有很多关于推敲词句的典故 ,成为文坛佳话。
到了清代,康熙年间的《声律启蒙》成为最有代表性的普及型读物,适合幼儿和青少年学习使用,是一本典范的诗词声律教科书。作者是车万育,该书在声韵研究方面成为独具一格 影响深远的范本,后期多人效仿,但无出其右。
第2个回答  2019-12-03
押韵没有具体发明人。
商周时期的人,发现押韵后的文字,无论是歌是咏都朗朗上口,于是发明了诗歌,也开启了韵文之旅。
格律是到了南北朝时期沈约等人提出的,有了格律就使音调有了起伏顿挫。
然后逐步完善,到唐宋到达顶峰。
第3个回答  2019-12-03
庸俗,不卡了吧唧吧唧吧唧吧唧吧唧吧唧
第4个回答  2019-12-03
用。有什么好看吗呢吧唧啵啵你也不要利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