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过言行迹象,分辨人的品质?

如题所述

对于一个人的判断,可以通过很多细节上的事做出断定。比如下雨天路上有积水,我们靠边小心翼翼行走,但是汽车驶过时水溅到身上,虽然看不清驾车人的面孔,但却能格外分明地看清他的品质。

01

鬼谷子说:“人言者动也,己默者静也。因其言听其辞,言有不合者,反而求之,其应必出。”

大意:人家说话是活动,自己缄默是静止。根据别人的言谈来探听他的辞意,如果其言辞有矛盾之处,就反复诘难,就会出现相对应的反应。

案例:

过去齐威王召见即墨大夫:“自从你任职即墨后,说你坏话的每天都有。可是我派人去巡视,人民丰衣足食,官府没有积压的工作,一片宁静安定。看来你不愿花钱收买我身边的亲信,以求得荣誉啊。”因而奖赏即墨大夫。

威王又召见东阿大夫:“自从先生做东阿太守后,每天都能听到的人说你的好话。然而我派人巡视,到处荒芜,百姓贫困。这是你常用钱收买我身边的亲信,以求得荣誉啊。”当天便烹杀了东阿大夫,以及他身边亲信中善于阿谀的人。

所以说,人的品行都会有迹象显示出来,由一个人的品质也可以参验他办事的迹象,是善是恶就无法掩饰了。即使能言善辩,也无法用诡诈的手段,掩饰恶毒的本质。

02

鬼谷子说,虽非其事,见微知类。鬼谷子的意思是说,可以根据轻微的征兆,探索出同类的大事。

案例:

汉元帝时,石显专权,大臣京房私下进见皇帝,问道:“齐桓公、秦二世任用了竖刁、赵高这样的狡诈之徒,结果国家昏乱,造反的人满山遍野。为什么他们不吸取前车之鉴,从而觉悟到自己用人之非呢?”

元帝说:“只有懂得大道的人,才能鉴过去以知未来啊。现在国家也是非常昏乱的,有幸的是我任用的石显比竖刁、赵高他们好。我认为朝政的昏乱责任不在他。”京房笑答:“前世的齐桓公、秦二世也是这样认为的。我恐怕将来的人看现在的情形,就如同我们看过去的情形是一样的。”

大臣借古讽今是看到了元帝也处在相同的困境中,从一些蛛丝马迹中判断出石显的品质,把他比作过去的奸佞之臣。而当局者迷,元帝却沉醉不醒,也不接受意见,所有才有上述的感慨。

03

如何才能从一个人的言谈举止中识别一个人的品质呢?

案例:

《红楼梦》中描写王熙凤的音容笑貌: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她的外貌美丽、华贵、俊俏,她的神态狡黠刁钻。

我们通过她的一系列言行,最终可以分析出,她虽然伶牙俐齿、机敏善变,而且还善于察言观色、机变逢迎,却实际上心狠手辣、笑里藏刀,上堆一脸笑,下使脚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

音容笑貌就是一个人的自我存在和自我包装,是这个人留给我们的静态影像,我们必须在这个人的音容笑貌中看到,这个人的素养沉淀,这就是他的性格和品行。

04

从一个人平时的穿着打扮和言谈举止,我们大体可以分辨出他的明显性格特征,再从一些掩藏的、不引人注目的细节,还可以看出他的更深层次的品质。

比如男士头发太长太乱,胡子经常不刮,证明他性格马虎、不拘小节。女士穿着开放,办事大大咧咧,喜欢打断人说话,表示这个人性格开朗,直来直去。

曾国藩一生善于识人用人,他根据自己的经历和判断,总结了一套较为行之有效的方法,写成《冰鉴》一书。

比如,他认为神态凝重,远望之威严无比,让人生畏,而接近后才发现和蔼可亲,这样的人是上位的君子;而目光平和中正,看起来若有思虑,但又不堪所虑,能出污泥而不染,洁身自好,淡泊功名利禄,这样的人是下位的君子;

眼光灿烂闪烁,藏而不露,偶尔露出泰然平和的颜色,而有时也露出肃杀的信息,这样的人是上位的小人;目光摇曳不定,神情散乱,远望姿态不佳,近看又没有风度的,是下位的小人。

实践表明,高人都有奇异之处,或深藏不露,或行为古怪,使他异于常人。有时候不是井里没有水,而是我们挖的不够深,只要细心观察,用心思考,就一定可以于细微处见品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3-29

一樽墨趣书法:察其言,观其行。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