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需:对《药》中主要人物的形象进行概括:华老栓、华小栓、华大妈、康大叔、夏瑜,每个概括20至40字!

急需:对鲁迅《药》中主要人物的形象进行概括:华老栓、华小栓、华大妈、康大叔、夏瑜,每个概括20至40字!急需啊!

华老栓

一个没有觉悟的劳动群众,经济困难(如,“满幅补钉的夹被”),地位低下(如,“两个眼眶,都围着一圈黑线”还要对客人“笑嘻嘻的”)。

性格特征:
愚昧、落后。他爱子心切,深信人血馒头能够治儿子的病,他能为买到这种药深感“爽快”(如,211页对他“……觉……变……得……有……”这些充满信心的神情描写。完成“思考和练习四”,2),感到“幸福”(如,213页对他“……别的事情,都已置之度外了……”的心理描写。完成“思考和练习”四、3),他只关心儿子,对革命不关心更不理解,不知他儿子吃的人血馒头正是革命者的鲜血(见212页“……那红的还是一点一点的往下滴”)浸泡的。这又表现了他麻木、无知。但他又和一切劳动者一样,具有勤劳、善良、俭朴的品格(见:高潮部分215~216页对老栓的外貌、动作的直接描写和侧面描写;开端部分210页~212页有关对老栓的动作描写;如,“老栓接了”显得庄重,“抖抖的装”显得激动,“按了两下”显出小心谨慎,这些都联系着他的内心活动,表现着性格;再如,“吃一惊”不但写出场面的可怕,还显现了老栓的胆怯,“按一按”写出了老栓的钱来得不易和对钱的珍惜,以及对儿子医病的渴盼,“摸出洋钱,抖抖的想交”写出了他对钱的珍惜及惊惧的神态,又“不敢拿他的东西”更体现了他的胆怯和善良及其矛盾心情),应当说这些才是他性格的主要方面。

作者对他的态度:
可用“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来概括。既同情他的不幸,又批判他的愚昧落后;他的愚昧落后是封建统治者长期统治造成的。

康大叔:

身份与社会地位:

是封建统治阶级统治和镇压群众的工具,是直接杀害夏瑜的凶手,但还不是罪魁祸首。他对群众蛮横凶恶;对革命极端仇视。是个穷凶极恶贪得无厌的刽子手。

性格特征:

他凶暴、残忍、贪婪、无耻。

总结:

对康大叔这一反面人物的心理描写,作者由主要借助于外貌:“浑身黑色”、“玄色布”、“玄色腰带”、“满脸横肉”以及“嚷”着,说出的话,“撮着”人血馒头塞与老栓等一系列动作,表现了他的凶狠、残暴、贪婪无耻的特征。

夏瑜

夏瑜的身份、家境和对革命的认识:
夏瑜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者。家境贫寒,对革命矢志不渝,具有革命者英勇无畏、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概和为革命而献身的精神。

作者对他的态度:
既赞扬其精神,也形象地指出他的斗争的悲剧性;即:他的主张、行动、牺牲未能赢得群众的理解、支持、同情;但他的牺牲并非毫无影响。

总结:

对夏瑜这一正面形象的刻画,则主要通过刽子手和茶客的谈话来侧面描写他对革命矢志不移,具有革命者英勇无畏、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概和为革命而献身的精神。

华小栓、华大妈:

他们都是“小人物”,鲁迅将他们置于一种凄凉、诲暗的场景中,让他们背负人生的重负,在穷困、失意、不幸中艰难地挣扎,然后,让这些“小人物”,暴露出那骨子里的麻木和愚味。�
病态社会和病态社会中的不幸之人,这两者哪个更要不得呢?鲁迅什么也没说,但“醒着”的人似乎知道了,并产生强烈疗救的愿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