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人都感觉别人憨,而自己聪明?

如题所述

我们总是看周围的一些人很蠢,办事不靠谱,不努力又不聪明,感觉自己比他们强多了,却殊不知别人也是这么看你的。为什么我们总觉得自己比别人更聪明呢?

从社会心理学角度来看,这个心理现象的出现是由于我们在进行归因和解释时存在三种偏差。
偏差一:基本归因错误
基本归因错误是指当描述和解释社会行为的原因时,与情境和环境因素的影响相比,人们会过高估计人格和气质因素的重要性。
我们看到年轻人失业在家时的普遍反应是:“他真懒惰,竟然做啃老族。”当看到新闻报道里母亲痛打孩子时就认为“这个母亲简直不是人,太可怕了!”人们很少会去考虑除个人因素外的其他因素,比如缺少工作机会、文盲、经济衰退以及在不正常家庭中长大等等。当人们行为的原因可以很好地归结为环境因素时,我们很多人在很多时候,却过分倾向于进行内在归因,认为别人懒惰、愚蠢、道德败坏……

偏差二:行动者-观察者偏差
行动者倾向于将他们自己的行为归因为情境性因素,而观察者则倾向于将同样的行为归因为行动者稳定的人格素质。
我们总是会做出对自己有利的辩解(采用情境性原因来解释自己的行为),但是我们不会对别人做出有利的辩解,当我们试图对别人的行为进行辩解时,就会出现上面所说的基本归因错误。
我们作为行动者时,我们的注意力往往集中在环境和过去的经历,对导致自己行为的因素以及如何看待自己的行为具有特殊的体验。而当我们作为观察者时,我们的注意力几乎总是集中在行动者身上。也就是说,我们的注意力焦点决定了我们在归因时会导致行动者-观察者偏差。

偏差三:自利偏差
自利偏差是指人们总是倾向于对自己的成功进行性格归因,而对自己的失败进行情景归因。人们总是将好的一面归为己有,而否定坏的一面。
比如,参加考试的时候,如果我们自己考得好,我们会倾向于认为是自己聪明又努力;如果没考好,我们可能就会觉得是题目太偏太难或者自己运气不好。
但是对其他同学的看法,则是反过来的,别人考得好,那是别人运气好;别人没考好,那是别人不够聪明不够勤奋。
为什么我们会出现自利偏差呢?
一种解释是纯认知性的:人们更多的是作为行动者而非观察者来了解各种信息,所以容易形成差别性的注意和记忆。
另一种解释是,我们之所以采取这种归因,是为了保护和维持我们的自我概念和自尊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12-26
因为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杆秤,而称秤的人是每个人自己。我们时常看不到自己的缺点,却能把发生在别人身上同样的错误当成笑话。
当我们拿着这样的秤去称量别人时,就会觉得别人憨,而自己聪明。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8-12-26
这是人性的一部分,自我虚荣心的肯定。
期望是让自己有更多的优越感。
然而,事情实际也许是受限于自己的三观,只看到片面,过分自负。
还是要广纳意见,多接触学习。
第3个回答  2018-12-26
人本身就是一个自私的动物,一个智者往往对自己的了解也不能完全彻底,人无三令五省恰恰没有一面镜子让自己发现自己的不足,所以总觉得自己是聪明的,别人是憨的
第4个回答  2018-12-26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不要因为别人的看法感到烦恼,大可没这必要!世界上就是有些人看谁都不如自己,看谁都又傻又憨的,放轻松,做好自己即可。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