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乳石是怎样形成的?

如题所述

游览过溶洞的人都不会忘记那千姿百态的石钟乳、石笋和石柱,不会忘记那宽敞高大的岩穴、曲折迂回的通道。这些引人入胜、宛如地下龙宫的溶洞,以及其中的钟乳石是怎样形成的呢!

过去人们认为,这些溶洞是地下水溶蚀和沉淀的结果。溶洞均为碳酸盐质岩石,十分坚硬,但因长期沉浸在地下水中而被溶解,尤其是当水中含有二氧化碳时,其溶解量更为加剧。这样一年又一年,坚硬的岩层便被溶蚀出一个个洞穴。当溶有石灰质的地下水重新滴入洞中时,由于环境中温度、压力的变化,使水中的二氧化碳逸出,于是水对石灰质的溶解力降低,致使原本溶解在水中的部分石灰质因过饱和而沉淀突出,日积月累,便形成了一根根形态各异的石钟乳、石笋和石柱。

然而,这种传统的观点不久前受到了我国科学家的强力挑战。我国溶洞科学家经过5年的考察发现,溶洞的形成与藻类生物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从而提出了溶洞形成的新理论——“生物建造学说”。

“生物建造学说”认为,藻类是地球上最早出现,至今仍广泛分布的一种原始植物,它们和其他植物一样具有光合作用的能力和趋光生长的特点。由于它们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会分泌钙质,能收集、粘接微细的石灰质颗粒,并且常聚集成群生活,许多藻类一代又一代地生长在一起,因此形成了许多海洋生物礁。溶洞中的石钟乳几乎都是迎着光线朝上弯曲生长的,这与藻类的趋光生长的特性相吻合。石钟乳、石笋内部还有像树木年轮一般的同心圆状构造,这又是藻类生物逐年生长、分泌、收集和粘接石灰质微粒的结果。此外,在有些溶洞的岩石中还找到了类似古代藻类生物的层状化石结构;在有些溶洞的表层,则发现至今仍在生长的多种多样的藻类生物。

所以,千奇百怪的石钟乳、石笋和石柱的形成,应该主要是藻类生物在漫长的地质岁月中逐渐建造起来的,然后经过后来的石化作用,才呈现出今天的面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2-28
取一只大茶杯(或试管),将少量熟石灰(即氢氧化钙)溶解水中,静置片刻,其中还没有溶解的熟石灰便沉积在杯底,此时杯中分成两层:上层是跟水一样清澈的石灰水,其中含有已溶解的氢氧化钙;下层是石灰乳,呈浑浊状态。把上层清澈的石灰水小心地倾倒在一只试管里约2ml,然后通过一支玻璃管(也可用塑料管——喝汽水用的那种吸管代替)往石灰水里吹气。由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因此石灰水就和它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不溶于水的白色固体石灰石,石灰水变浑浊。
氢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钙↓+水
[Ca(OH)2]
[CO2]
[CaCO3]
[H2O]
如果我们继续往浑浊的石灰水里吹气,不久,它又变得澄清了。这是由于二氧化碳与碳酸钙起作用,生成可溶解于水的碳酸氢钙,因此浑浊液将随着沉淀的溶解而变得澄清。如果把这种澄清液加热,碳酸氢钙又转变为不溶的碳酸钙,于是溶液又重新变浑浊。
碳酸钙+二氧化碳+水→碳酸氢钙
[CaCO3]
[CO2]
[H2O]
[Ca(HCO3)2]
在大自然里,许多石灰岩地带(主要成份是石灰石),就是由于这个原因而形成了奇峰异洞,生长了钟乳石、石笋等。
钟乳石和石笋大不相同,一个像冬天屋檐下的冰柱,从上面垂下来;一个象春天从地面下“冒”出来的竹笋。
洞顶上有很多裂隙,每一处裂隙里都有水滴不断渗出来,每当水分蒸发掉了,那里就留下一些石灰质沉淀。一滴、两滴、三滴……水不断出现,又不断地挥发,洞顶上的石灰质愈积越多,终于生成一个乳头——这就是钟乳石的“童年”时代。以后,乳头外面又包上一层层石灰质,以至越垂越长。有的钟乳石的长度能达到好几米。
石笋是钟乳石的亲密伙伴。当洞顶上的水滴落下来时,石灰质也在地面上沉积起来。就这样,石笋对着钟乳石向上长。可以说钟乳石是“先生”,石笋是“后生”。但石笋底盘大,本身比较稳定,不容易折断,所以它的“生长”速度常比钟乳石还快。石笋的最大高度能达30米,像是一座平地里长出来的“石塔
”。
往下长的钟乳石,有时候也会和往上长的石笋接在一起,连接成一个石柱,两头粗,中间细,不明底细的人还认为是谁凿出来的呢。在许多石灰岩洞里,钟乳石和石笋多数不是连在一起的;那是因为不是钟乳石折断了,就是过多的石灰质堵塞了水滴的通路,水滴被迫改变路径转移到另一处,又长出一根新的钟乳石。这样,钟乳石和石笋就不会“碰头”了。
地下水在钟乳石和石笋的形成过程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凡是它流过的地方就会留下痕迹,或是一道沟或是一个洞,或是一根钟乳石,或是一根石笋,或是一根石柱;把它们组合在一起就成了“树林”、“珠帘”等奇丽景象。
这种现象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碰到:例如用来烧水的壶底常结一层垢。取出一些加些醋,会看到有大量气泡产生。这是因为自来水里含有碳酸氢钙、碳酸氢镁等,水垢的某些成分就是它们在加热时的分解产物,如碳酸钙和氢氧化镁等。
因为大自然中温度没有煮开水那么高,所以钟乳石和石笋等的形成也就没有那么快,是经过几万年的长期沉积,不断变迁才形成的。
第2个回答  2020-11-11
钟乳石是指碳酸盐岩地区洞穴内在漫长的时间岁月中积累而产生的一种类似石头的钟乳。具有很高的的欣赏和收藏价值,深受广大人们喜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它具体是如何产生的。

工具/原料

石灰石

形成初期:

1/1分步阅读

钟乳石是由碳酸钙和其它矿物质沉积形成的。在我国一些地区的溶洞中分布着广泛的石灰岩,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

形成过程:

1/1

当遇到溶有二氧化碳的水时,会反应生成溶解性较大的 碳酸氢钙;溶有碳酸氢钙的水遇热或当压强突然变小时,溶解在水里的碳酸氢钙就会分解,重新生成碳酸钙沉积下来,同时放出二氧化碳。洞顶的水在慢慢向下渗漏时,水中的碳酸氢钙发生上述反应,有的沉积在洞顶,有的沉积在洞底,日久天长洞顶的形成钟乳石,洞底的形成石笋,当钟乳石与石笋相连时就形成了 石柱

形成后期:

1/1

经过漫长的岁月,就形成了形态各异的钟乳石了

编辑于2020-07-20,内容仅供参考并受版权保护

 赞踩分享
第3个回答  2021-01-02

地球公转:海面40米以下的钟乳石是如何形成的?

第4个回答  2019-11-16

溶洞中的钟乳石是如何形成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