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台内的景点有哪些?

如题所述

古汉台  走进博物馆,迎面一座高台,这就是汉王刘邦的宫廷遗址——古汉台,它高7米,坐北朝南,分三个台阶,

汉中市博物馆
是人工夯土建成的具有典型秦汉宫廷模式的遗址,后来人们常将这个台视作汉朝基业的象征。
望江楼
  古汉台的最高处,是一座三层高楼——望江楼,它就是南宋时修建的天汉楼。望江楼高17.5米,融南北建筑之长,清末民初建筑风格,是汉中标志性的古建筑。
  望江楼曾是汉中的最高层建筑,据说在过去,登临三楼向南眺望,一眼就可以看见汉江,是人们饱览汉中风光的最佳去处,正如望江楼二楼榴联上写的:“汉水东流几千里,秦云北望第一楼”。现在,随着汉中城市规模的拓展,登楼已不能望江了。望江楼也已改成汉中博物馆的馆藏宗教造像陈列室。
  望江楼东西两侧,分别有铜钟亭和石鼓亭,铜钟亭里放着一口很精致的大铜钟,据说是明代汉中瑞王府的遗物,为传世珍品。西侧石鼓亭内的石鼓,又名月台苍玉,玉质,传说是汉王刘邦的上马石,为“汉中八景”之一。
桂荫堂
  望江楼对面,是建于明代的桂荫堂,据说堂前那几株大树就是古汉桂,每逢中秋佳节,香飘四溢,是汉中城

望江楼
[1]
内寻香访桂之处。堂内陈列有汉中汉代史迹。桂荫堂东西两面的建筑称为东华厅、西华厅,分别陈列有汉中革命史迹和古字画。
镜吾池
  桂荫堂南面,是一潭水池,这是清初所建的镜吾池。镜吾池为长方形,长13米,宽6米,中为石拱桥,分别刻有“龙”、“虎”,为汉中道署十景之一。池旁一个圆形的石头上,镌刻着一首名为《镜吾池》的诗:“池塘如镜水平芜,照得今吾即故吾。莫笑萍踪飘不定,春风一约自同趋。”
主要陈列
  镜吾池再南,是汉台南院,也就是汉台碑林,里面是博物馆最重要的一组陈列,这就是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褒斜道石门及其摩崖石刻”。
  汉台碑林分为两个陈列室:东面是褒斜古栈道陈列室,西面是石门十三品陈列室。
褒斜古栈道陈列室
  褒斜古栈道陈列室分为三个单元,分别展示了古代穿越秦巴两山之间7条古道的走向、褒斜古栈道南端石门隧洞的开凿和因地制宜修建栈道的各种形制、栈道沿途官方设施的“邮亭驿置”。
  自古以来,先民们经过无数次踏勘,在秦岭和大巴山之间踩踏出穿山越岭的七条主要道路:陈仓道、褒斜道、傥骆道、子午道穿越秦岭,金牛道、米仓道和荔枝道穿越大巴山。这些道路,历史上统称为蜀道。在蜀道上,沿途分布着不同形制的栈道,被著名桥梁学家茅以升先生称为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齐名的土木工程。褒斜道上的主要遗迹有:石门、孔雀台栈道、石垭子栈道。
  孔雀台峭壁栈道遗迹,在留坝县南河乡(今武关驿镇)孔雀台村褒水西岸,栈道从面临深潭的绝壁间穿过,

孔雀台峭壁栈道遗迹
栈孔中插有30厘米见方的石梁,间距40—60厘米,上覆有石板,供人通行,建筑形制属于“千梁无柱式”。
  石垭子栈道遗迹在今留坝县柘(zhè)梨园乡(今江口镇)石垭子村东岸,属于石积式栈道,是早年乡民利用古栈道壁孔营建的水渠基地,目的在于抬高水位,便于灌溉,是古代交通与近代水利相结合的范例。
  褒斜道是穿越秦岭持续时间最长,最为便捷的一条蜀道,在蜀道中占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封建时代的政令畅通、商贾往来,均取褒斜道。因此,褒斜道沿途留下了大量的历史文化遗产,如邮、亭、驿、置及交通工具。
  陈列室内还有一张拓片,拓自陕西略阳县灵岩寺内的一通“仪制令”石刻,这是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一个交通规则。石刻高六十公分,宽四十公分。中刻“仪制令”三大字,下并行四行十二字:“贱避贵,少避长,轻避重,去避来”,款识“淳熙辛丑邑令王立石”。“淳熙”为南宋孝宗(赵睿)的年号,“辛丑”为淳熙八年(1181年)。“仪制令”是宋代朝廷通令各州县立于县城通衢要道的石碑,相当于现在的交通规则,它是研究古代道德规范和礼貌行为的实物资料。
石门十三品陈列室
  石门十二品陈列室,陈列了从褒谷石门隧洞内外凿迁下来的13方精品摩崖石刻,又称“汉魏十三品”。1967年修石门水库时,为抢救文物,从石门古栈道两侧近二百块摩崖石刻中精选出具有很高历史研究和书法艺术价值的十三块石刻,将石刻四周凿空,整体凿下,移存到汉中博物馆。
  这十三品分别是:一品《石门》碑;二品《鄐(chù)君开通褒斜道》摩崖;三品《鄐君碑释文》摩崖;四品《李君表》摩崖;五品《石门颂》摩崖;六品《杨淮表纪》摩崖;七品《玉盆》摩崖;八品《石虎》摩崖;九品《衮雪》摩崖;十品《李苞通阁道》摩崖;十一品《潘宗伯、韩仲元》摩崖;十二品《石门铭》摩崖;十三品《重修山河堰》摩崖。其中,汉刻8种,曹魏和北魏石刻各1种,宋刻3种,记述或赞颂褒斜道修治通塞历史的汉魏摩崖有5种。
  《鄐君开通褒斜道摩崖》,被称做“陕南第一古石”,镌刻于公元66年,是我国早期的摩崖石刻,原在石门洞南约一里的山崖间,石质为云母片岩,碑面凸凹不平,间有沟壑,文字漫漶,记载了汉明帝刘庄复通褒斜道开凿府门隧洞的事。从书法上说,它上承秦小篆下启古隶,隶中带篆,颇有古韵,为篆书向隶书过渡的典型代表。这种书法风格,全国只仅此一种,被誉为国宝级文物。清人杨守敬评价为 “天然古秀若石纹然,百代而下无从模拟。”
  《石门颂》,全称《故司隶校尉犍为杨君颂》,建和二年(148年)刻,它记述了汉顺帝年间司隶校尉杨孟文向皇上上书,力驳众议,并修复褒斜道的历史,还反映出东汉时期穿越秦岭间四条道路的历史,这些是史书上没有记载的,因此具有极高的历史文献价值。

石门十三品(15张)
  《石门颂》的书写者意在歌功颂德,而不在于显扬书法,但他的书法却被后世称为“汉隶之极作,学隶者必学之范本”。它与甘肃成县的《西狭颂》,汉中略阳的《甫阁颂》并称为“汉三颂”,是隶中极作,书法珍品。
  《石门颂》,代表着古代隶书的最高水平,它奔放质朴,浑壮飘逸,是千百年来书法家竞相临摹的佳作。清代张祖翼评价说“三百年来,习汉碑者不知凡几,竟无人学《石门颂》者,盖其雄厚奔放之气,胆怯者不敢学,力弱者不能学也。”
  《石门颂》之后,还有《李君表》、《杨淮表纪》等汉代石刻,它们的风格继承了《石门颂》,但又有发展,都是汉代摩崖的精品。《杨淮表纪》,全称为《司隶校尉杨淮下邳相杨弼表纪》,杨淮、杨弼兄弟是《石门颂》中司隶校尉杨孟文之孙。
  曹魏石刻中,《李苞通阁道摩崖》属少见的三国遗存,是研究三国蜀魏之战的实物资料。而《石门铭》,则是北魏著名的摩崖石刻之一。
  《石门铭》全称《泰山羊祉开复石门铭》,北魏宣武帝永平二年(509)正月,太原典签王远书丹、武阿仁凿刻于褒城县东北褒斜谷石门崖壁。铭文所记为赞誉梁秦二州刺史羊祉“诏遣左校令贾三德”重开褒斜道的开路盛举,记载了北魏时褒斜道改道至回车(今凤县东南)的历史。《石门铭》的书法也极其珍贵,它由隶向楷过渡,在魏碑中地位极高。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评为飞逸之宗:“石门铭飞逸奇浑,翩翩欲仙,若瑶岛散仙,骖鸾跨鹤,不识人间烟火之仙品。”近代于右任先生在《右任墨缘》中有“朝临石门铭,暮写二十品。辛苦集为联,夜夜泪湿枕。”之句,可见《石门铭》在书法实践中的重要地位。
  石门十三品中,还有几方描写褒谷风景的石刻,如《石门》、《玉盆》、《石虎》、《衮雪》等,这四种汉隶大字摩崖,都是状物抒怀之作,是历代文人名士所留下的。
  《玉盆》,相传为张良所书,它位于石门南褒河中,形如巨盆,色泽如玉,“浮浪玉盆”是清代褒谷二十四景之一。
  “石虎”,是西汉褒中县人郑子真所书。郑子真,名朴,他常年隐居于褒谷箕山,名声很高。石门隔褒河与河东的石虎峰相对相望,当地俗语常道“石门对石虎”。郑子真见石虎峰远远望去就像猛虎下山,欲腾欲扑之状,于是写下了遒劲有力的“石虎”二字,镌刻在石虎峰下的山崖间,字径30厘米,为隶书,落款署名“郑子真书”。郑子真的“石虎”二字,用笔厚实遒劲,“石”字左边波挑拙朴而不轻佻,“虎”字结构删繁为简,左右波桃沉稳,又互为呼应,下面三竖开张且蓄势,似雄健猛虎弓腰蓄势待时扑跃之姿。汉代摩崖石刻均收入“石虎”二字,并为之作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11-28
拜将台
第2个回答  2021-02-25
有古汉台点击[http://pinyin.cn/e292981]查看表情点击[http://pinyin.cn/e292981]查看表情点击[http://pinyin.cn/e292981]查看表情点击[http://pinyin.cn/e292981]查看表情点击[http://pinyin.cn/e292981]查看表情点击[http://pinyin.cn/e292981]查看表情点击[http://pinyin.cn/e292981]查看表情点击[http://pinyin.cn/e292981]查看表情点击[http://pinyin.cn/e292981]查看表情点击[http://pinyin.cn/e292981]查看表情点击[http://pinyin.cn/e292981]查看表情点击[http://pinyin.cn/e292981]查看表情点击[http://pinyin.cn/e292981]查看表情点击[http://pinyin.cn/e292981]查看表情点击[http://pinyin.cn/e292981]查看表情点击[http://pinyin.cn/e292981]查看表情点击[http://pinyin.cn/e292981]查看表情点击[http://pinyin.cn/e292981]查看表情点击[http://pinyin.cn/e292981]查看表情点击[http://pinyin.cn/e292981]查看表情点击[http://pinyin.cn/e292981]查看表情点击[http://pinyin.cn/e292981]查看表情点击[http://pinyin.cn/e292981]查看表情点击[http://pinyin.cn/e292981]查看表情点击[http://pinyin.cn/e292981]查看表情点击[http://pinyin.cn/e292981]查看表情点击[http://pinyin.cn/e292981]查看表情点击[http://pinyin.cn/e292981]查看表情点击[http://pinyin.cn/e292981]查看表情点击[http://pinyin.cn/e292981]查看表情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