骂人如何骂出境界?

如题所述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世界的宾格”(微信号:Analogue-I)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王国维

在《人间词话》中,王国维描述了人生的三种境界,为几代人所称颂。其实,这种排名可以并不如此美好,比如骂人的三种境界。说起骂人的三种境界,南木认为可以这样分:第一境界为“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第二境界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第三境界为“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这三种境界在《三国演义》中均有所体现,同时,在现实世界中也是有迹可循的。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第一种境界比较简单,只是因为“怒发冲冠”而破口大骂,除了发泄并没有什么其他目的。在《三国演义》中,吕布骂刘备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吕布白门楼被服,他趁曹操送陈宫时求刘备帮自己说些好话,刘备点了点头。曹操问刘备处置吕布的意见时,刘备以一句“公不见丁建阳、董卓之事乎”落井下石,间接判了吕布死刑。吕布听罢,骂刘备道:“是儿最无信者。”待被推下去时又骂刘备:“大耳儿,不记辕门射戟时耶?”

吕布从生一步跨到了死,希望瞬间变成绝望,其对刘备出尔反尔行为的愤怒也可想而知,因此才张口“儿”闭口“儿”地当起长辈来。

历史上这种骂人境界的例子实在太多,最有名的莫过于《蹇叔哭师》中秦穆公那一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了。秦穆公执意伐郑,结果蹇叔在军队出征前大哭,并说自己看着大军出发,却看不到他们回来。秦穆公见蹇叔两军交战前夕竟说出如此不详之语,不由得怒火中烧,抛下君王的身份大骂蹇叔。

这句的经典程度绝不亚于如今同属于第一境界的“图样图森破”,而且秦穆公既露骨又委婉的骂人方法不知道比直接说英语高到哪里去了。“要是你中年就死了,你坟上的树都有两手合抱那么粗了”,这一句不仅直接表达了秦穆公怒斥蹇叔哭丧的态度,而且还婉转地表达了“你个老不死的”这层含义,可谓上档次骂人的开蒙之语。

从秦穆公和“图样图森破”两件事中不难看出,第一境界虽然是骂人三种境界的最低一级,但却在俗中透出一股雅气,虽然并不非常高明,但远比《水浒传》中李逵那句“你这厮鸟人”上档次得多。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句太容易理解了,简单说来就是:“我不是针对谁,我是说在座的各位都是垃圾。”这种境界的骂人者一般都处于优越地位。当然,这种优越地位不一定是实际存在的,自我优越感也可以使人达到这一境界。祢衡绝对是第二境界的典范。

曹操召见祢衡,说自己手下有数十人,皆为当世英雄,然后祢衡微微一笑,就放出一枚地图炮:

“荀彧可使吊丧问疾,荀攸可使看坟守墓,程昱可使关门闭户,郭嘉可使白词念赋,张辽可使击鼓鸣金,许褚可使牧牛放马,乐进可使取状读招,李典可使传书送檄,吕虔可使磨刀铸剑,满宠可使饮酒食糟,于禁可使负版筑墙,徐晃可使屠猪杀狗;夏侯惇称为完体将军,曹子孝呼为要钱太守。其余皆是衣架、饭囊、酒桶、肉袋耳!”

实践证明,祢衡这种大无畏的作死精神最后真的为他招来了死亡。其实,到最后我们除了知道祢衡鼓敲得不错外,也并不知道他有哪些本领。不过,清代还真有一位有才却乱开地图炮的同志。

清代知名学者窦光鼐在其主持浙江乡试时,以“南蛮鹉舌之人”命题,这一存在地域偏见的题目激起了考生的公愤。众怒之下,窦光鼐作了一首诗,让南方的同学用家乡话读,结果没有一个人能读出来,此事才在大家的不甘之下不了了之。全诗如下,有兴趣的南方朋友可以读来试试:

馆阁居官久寄京,朝臣承宠出重城。

散心萧寺寻僧叙,闲戏花轩向晓行。

情切慈亲催寸草,平抛朋辈劈飘萍。

生身盛世诗书史,蛮貊氓民慕关名。

处于第二境的一般都是狂傲之人,他们虽然看不起其他人,但他们只是因为觉得自己很厉害,别人都不如他而已,这与当代那些以出名为目的的胡乱骂人者有着本质区别。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这一境界可谓看似谈笑风生,实则或占尽上风,或化险为夷。诸葛亮骂王朗就属于这最高境界。王朗本想着“只用一席话,管教诸葛亮拱手而降”,结果却被诸葛亮反杀。

两军阵前,王朗一番口舌之后,诸葛亮仅以一句“吾以为汉朝大老元臣,必有高论,岂期出此鄙言”就将其化解,然后便带起节奏来:

“昔日桓、灵之世,汉统陵替,宦官酿祸,国乱岁凶,四方扰攘。黄巾之后,董卓、傕、汜等接踵而起,迁劫汉帝,残暴生灵。因庙堂之上,朽木为官;殿陛之间,禽兽食禄。狼心狗行之辈,滚滚当道;奴颜婢膝之徒,纷纷秉政。以致社稷丘墟,苍生涂炭。吾素知汝所行:世居东海之滨,初举孝廉入仕,理合匡君辅国,安汉兴刘,何期反助逆贼,同谋篡位!罪恶深重,天地不容!天下之人,愿食汝肉!今幸天地不绝炎汉,昭烈皇帝继统西川。吾今奉嗣君之旨,兴师讨贼。汝既为谄谀之臣,只可潜身缩首,苟图衣食;安敢在行伍之前,妄称天数耶?皓首匹夫!苍髯老贼!汝即日将归于九泉之下,何面目见二十四帝乎?老贼速退,可教反臣与吾共决胜负!”

诸葛亮这一段话,可谓颇具战术意义。首先,他以“社稷丘墟,苍生涂炭”反驳王朗曹魏“万姓倾心,四方仰德”之说;然后,又揭底王朗生平,说他身为汉朝老臣不该助纣为虐;接着,诸葛亮继续以此为话题,确立了蜀汉的政治正确性;最后,他将政治正确性转化为军事合理性,并将王朗归入“贼”的行列,顺势对其进行一系列人身攻击。

想必王司徒年事已高,加之脾气也大了些,听罢这番叫骂后坠马而亡。

不过,这中情况也只是出现于文学作品中,历史上这种情况却十分少有。不过,楚汉相争时,刘邦倒是以这一境界化险为夷。话说项羽曾一箭射中刘邦的胸部,身负重伤的刘邦机智地蹲身抱脚骂道:“虏中吾指!”项羽看刘邦骂得这么欢,真的以为自己射歪了,却不知这一箭差点要了刘邦的命,因此也错过了剿灭汉军的大好机会。

其实,在网上搜索一下“骂死人”的话,会有很多近几年的相关新闻。不过,这并不意味着能骂死人就是第三境界,一来这些人的言语粗鄙,骂起来并无什么可圈可点之处,二来他们并非谈笑风生,只是气急败坏地骂着人,实在不入流。


版权声明:

除特别注明外,“世界的宾格”发布之一切作品均为完全原创或独家翻译,本公众平台对其合法拥有版权或使用权,非经授权严禁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公众平台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世界的宾格”和原文著/译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公众平台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