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出赛)的意思

如题所述

王昌龄 (约690— 约756),字少伯,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

  出塞
唐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渡阴山。
1.但使:只要
2.龙城:龙城是匈奴祭天集会的地方,实指遭犯的边疆。
3.飞将:指将军李广,表达朝廷可以重任良将的思想感情。
4.阴山:昆仑山的北支,起自河套西北,横贯今内蒙古南部,是我管北方的屏障。

译文
  在漫长的边防线上,战争一直没有停止过,可是去边防线打仗的战士还没有回来。 要是飞将军李广和大将军卫青今天还依然健在,绝不会让敌人的军队翻过阴山。  
 韵译   
依旧是秦时的明月汉时的边关,  
 征战长久延续万里征夫不回还。   
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而今健在,  
 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这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诗,表现了诗人希望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着安定的生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11-28
第一句“秦时明月汉时关”,先从字面排列讲:看看天上的明月,还是秦朝时候的明月;看看雄壮的关城,也还是汉朝时候的国防建筑。

第二句接着说:在这个从古到今景色不变的关塞中,出关万里去参加远征的人都没有回来。于是,诗人不免有些厌恶这种战争。他想,为什么要很远的走出国境去征伐胡人呢?如果有一位象李广一样的飞将军,能坚守边防,不让胡人的骑兵越过阴山来侵略中国,岂不是可以使许多兵士免于死亡吗?显然,这是一首反对侵略战争的诗,写得很含蓄,用“但使”、“不教”两个词语,让读者自己去体会。
“秦时明月汉时关”这一句曾引起过许多争议。王世贞以为是“可解不可解”(《全唐诗说》)的诗句。吴昌祺以为这地方在秦朝还是明月照着的荒野,到汉朝便已有关城了。这都是从字面排列的呆讲,把“秦时明月”和“汉时关”分为不相干的两部分。其实,诗人用“秦汉”二字是活用,也是形象用法。意义只是说:这里天上的月色,和地上的关城,都仍然和秦汉时代一样。但他不能把诗句写成“秦汉明月秦汉关”,这不成为诗,于是他改作“秦时明月汉时关”。无论是“秦”是“汉”,这两个字都代表一个抽象的概念;“古”,并不是要把明月和关分属于两个朝代,而是把“秦汉”二字分在二处作状词。这种诗句的修辞方法,称为“互文同义”。卢纶有一首《送张郎中还蜀歌》,起句是“秦家御史汉家郎”。张郎中是御史兼郎中,都是秦汉以来古官名,诗人亦用互文式的修辞来造句。这可以说是唐人句法,宋以后就不见这样的句子了。
第2个回答  2012-12-06
王昌龄(698?〜756?),唐代诗人。出塞:古代军乐的一种;龙城飞将:汉代名将李广,匈奴称其为"飞将军"。
今日的还是秦汉时期的明月照耀的关塞;将士们远征万里塞外,到如今还没有凯旋而归。只要有李广那样的"飞将军",就绝对不会让胡人的兵马度过燕山。诗人感慨,胡人入侵,战争连绵不断,将士至今未还,原因是:国无良将啊!
第3个回答  2012-11-28
依旧是秦汉时的明月和边关,00征战长久延续万里征夫不回还。00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而今健在,00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