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仿《雨说》,写一篇《风说》该怎么写?

如题所述

等待久了的山和海洋

等待久了的大地和湖泊

牧场枯黄失去牛羊的踪迹

当鱼塘寒浅留滞着游鱼

树叶浮动渐渐喑哑歌不成调子

风说,我来了,我来探访期盼的大地

原文欣赏

《雨说》

郑愁予

我来了,我走得很轻,而且温声细语地

我的爱心像丝缕那样把天地织在一起

我呼唤每一个孩子的乳名又甜又准

我来了,雷电不喧嚷,风也不拥挤

当我临近的时候你们也许知悉了

可别打开油伞将我抗拒

别关起你的门窗,放下你的帘子

别忙着披蓑衣,急着戴斗笠

本诗选自《郑愁予诗的自选Ⅰ》,作者郑愁予;本诗写于1979年,刊于1980年4月28日的台北《联合报》,它清新而活泼,明朗而耐读,是老少皆宜的童歌,是郑愁予的优秀作品之一。它极写雨后春回大地,万物欣欣向荣的景象,极力赞颂"及时雨",是诗人借春雨之口,为中国儿童唱出的一曲"爱之歌"。被选入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上语文》

主题思想

这首诗借春雨拟人化的形象 用第一人称叙述,运用象征手法,表达了作者对在中国大地上生活的孩子们的爱意,希望孩子们能够自由快乐地亲近自然、无忧无虑地快乐生活。

写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20世纪70年代末,当时正值我国结束"文革"灾难后不久,诗人身在台湾而关注中国大陆。经历十年浩劫的中国,一切都开始显露生机,正如春雨降临大地,万物复苏,而诗中的"雨说",也是他对祖国美好未来的祝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