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鹿中原的逐鹿是什么意思?

请具体点 顺便把这个典故也说清楚点

逐鹿的意思是:追赶所要围捕的对

逐鹿中原

【解释】:逐:追赶;鹿:指所要围捕的对象,常比喻帝位、政权。指群雄并起,争夺天下。

【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示例】:三军在江、淮、河、汉之间布成“品”字形阵势,互为觭角,~,机动歼敌。 ◎刘伯承《千里跃进大别山》

【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近义词】鹿死谁手、龙争虎斗、中原逐鹿

扩展资料

逐鹿中原的近义词

鹿死谁手

【解释】:原比喻不知政权会落在谁的手里。现在也泛指在竞赛中不知谁会取得最后的胜利。

【出自】:《晋书·石勒载记下》:“朕若逢高皇,当北面而事之,与韩、彭鞭而争先耳;脱遇光武,当并驱于中原,未知鹿死谁手。”

【示例】:古人把争天下比做“逐鹿中原”。也只有稳据中原,才能定~。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四十七章

【语法】:主谓式;作宾语;用于比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15
“逐鹿”是用来作竞争天下的典故,出自于《史记.淮阴侯列传》,又见于《汉书.蒯通传》。

楚汉之争时期,汉将韩信为刘邦立下了战功,被封为齐王。这时,齐国有个叫蒯通的辩士,认为天下的胜负将取决于韩信,于是假托看相之名,前去游说韩信。他向韩信分析了得失利弊,劝韩信和楚、汉三分天下,可是韩信却执意不肯。

西汉建立后,刘邦担心韩信谋反,在丞相萧何的策划下,把韩信骗进未央宫给杀了。韩信临刑前悲愤地说:“我悔不用蒯通之计,以致今日死于妇人之手!”刘邦立即下令捉拿蒯通。蒯通理直气壮地对刘邦说:“当初秦朝法度败坏,政权瓦解之进,山东六国大乱,一时诸侯并起,这种情形犹如秦朝失去了它的鹿,天下人都来追逐,结果是本领高强、行动迅速的人先得到这只鹿,那时候,只知道韩信,不了解陛下,况且想要夺取天下的人很多。只是力量不足罢了,难道你能把他们统统都烹死吗?”刘邦哑口无言。

唐人魏征《述怀》运用了这个典故:“中原初逐鹿,投笔事戎轩。”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8-04-06
逐鹿中原 ( zhú lù zhōng yuán )

解 释 逐:追赶;鹿:指所要围捕的对象;中原:本来指我国黄河中下游一带,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现泛指整个中国。常比喻帝位、政权。指群雄并起,争夺天下。

出 处 《史记·淮阴侯列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成语故事:晋朝时北方的五胡十六国中赵国国王石勒十分有才干,但自以为是,有一次他问大臣徐光他能与历史上哪位皇帝相提并论。徐光答复为汉高祖刘邦。他笑道他只能做刘邦的部下,但与刘秀并驱于中原,相互较量,那就不知鹿死谁手了

鹿死谁手 ( lù sǐ shuí shǒu )

【解 释】 比喻不知政权会落在谁的手里。现在也泛指在竞赛中不知谁会取得最后的胜利。

【出 处】 《晋书·石勒载记下》:“朕若逢高皇,当北面而事之,与韩彭竞鞭而争先耳。朕遇光武,当并驱于中原,未知鹿死谁手。”

【典 故】

东晋时代,十六国中后赵的开国皇帝名叫石勒。有一天,他设宴招待高丽的使臣,喝酒喝得快醉的时候,他大声地问臣子徐光道:“我比得上自古以来的哪一上君王?"徐光想了一会儿说:“您非凡的才智超过汉代的高祖,卓越的本领又赛过魏朝的始祖,从三王五帝以来,没有一个人能比得上您,您恐怕是轩辕黄帝第二吧!”石勒听后笑着说:“人怎么能不了解自己呢?你说的也太过分了。我如果遇见汉高祖刘邦,一定做他的部下,听从他的命令,只是和韩信、彭越争个高低;假使碰到光武帝刘秀,我就和他在中原一块儿打猎,较量较量,未知'鹿死谁手'?”后来,人们用“鹿死谁手”来比喻双方争夺的对象不知道会落在谁手里,引申指比赛双方还不知道谁胜谁负。
第3个回答  2008-04-06
逐:追赶;鹿:指所要围捕的对象
〖成语故事〗:晋朝时北方的五胡十六国中赵国国王石勒十分有才干,但自以为是,有一次他问大臣徐光他能与历史上哪位皇帝相提并论。徐光答复为汉高祖刘邦。他笑道他只能做刘邦的部下,但与刘秀并驱于中原,相互较量,那就不知鹿死谁手了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91134.htm

第4个回答  2008-04-06
逐鹿中原 ( zhú lù zhōng yuán ) 〖解释〗 逐:追赶;鹿:指所要围捕的对象;中原:本来指我国黄河中下游一带,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现泛指整个中国。常比喻帝位、政权。指群雄并起,争夺天下。 〖出处〗 《史记·淮阴侯列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topic?ct=29&tn=iktopic&word=%D6%F0%C2%B9%D6%D0%D4%AD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