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的高考题。要主观题的(要带答案的)。急啊!!!

真的有急用 麻烦各位给些题啊!谢谢啊!

    13.[2011·上海卷]  今年5月1日,增设了“危险驾驶罪”的刑法修正案(八)开始施行,对于醉酒驾车行为,从过去的行政处罚上升为刑事处罚。这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有市民认为,“醉驾入刑”的举措难以解决屡禁不绝的醉驾难题。理由在于:

    (1)醉酒驾车仍然是多发现象,顶风违法时有发生。

    (2)“醉驾入刑”执行起来能否保持标准统一、是否能够严格依法执行尚存疑问。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前进性是事物发展的总方向,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事物的发展是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向前进。

    根据“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原理的基本内容,分析和评价该市民的理由是否充分支持其观点。

     

     

     

     

     

    14.为了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某校高三学生围绕着9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党的光辉历程开展了探究活动,收集到以下几个材料,请根据材料探究相关问题。

    材料一 当年,中国革命的航船从南湖起航时,我们党只有五十多名党员。90年英勇奋斗,我们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如今已发展成为拥有近八千万党员的执政大党,成为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目前,我国已经进入改革发展的新的关键阶段,中国共产党要领导人民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宏伟大业,夺取新的胜利,必须进一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

    (1)结合材料一,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说明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奋斗历程。

     

     

     

     

    材料二 在中国共产党向“百年大党”迈进的历史节点上,全党正在深入开展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做优秀共产党员活动。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各单位能结合自身实际,发挥了典型示范、舆论引导的作用;能想大事、议全局,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能抓重点、攻难点、出亮点,精心确定主题、设计载体,推动创先争优活动全面深入开展。

    (2)用唯物辩证法的原理分析创先争优活动中各单位的做法。

    13.[答案] 该市民所述理由是“醉驾入刑”施行过程中的困难。这些困难确实存在。理由1醉酒驾车的多发性和顶风违法,表明人们对该法律的认识需要一个发展过程;理由2执法标准能否统一,表明该法律的执行需要一个完善过程。这些是新事物发展中曲折性的表现。

    上述理由夸大了这些困难,把困难看成不可逾越的障碍,而不是看作前进中的困难,夸大了曲折性,从而否认了前进性。“醉驾入刑”是有利于文明发展的重要举措,是促进社会进步的新事物,“醉驾入刑”作为新事物需要经历一个被人们逐步认可、自身逐步完善的过程,虽然不可能迅速解决顽症,但总的趋势是朝着解决问题的方向发展。“醉驾入刑”的施行不可能一帆风顺,而是在曲折中向前发展。因此,该市民的理由不能充分支持其观点。

    [解析] 正确解答本题要注意以下几点:一要分析市民所述理由的合理性;二要评价所述理由的不合理性;三要指出对“醉驾入刑”能否解决醉驾问题应具有的正确认识;最后得出评价结论。

    14.[答案] (1)①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求我们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中国共产党90年英勇奋斗,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如今已发展成为拥有近八千万党员的执政大党,说明中国共产党是不断发展的。②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因此,前途是光明的,面对强大的反动统治,总要经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过程,因此,道路是曲折的。③事物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历程,我们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如今已发展成为拥有近八千万党员的执政大党,体现了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2)①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创先争优活动要根据各行业和岗位的自身特点,从实际出发。②整体与部分是相互联系的,要有大局观念。创先争优活动要想大事、议全局。③量变是质变的前提,要注意量的积累。创先争优活动要从小处着手。④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矛盾普遍性寓于矛盾特殊性之中。创先争优活动要发挥典型示范的作用。⑤要集中力量抓主要矛盾。创先争优活动要抓重点、攻难点、出亮点。

    [解析] 回答第(1)问,要抓住设问要求“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可以从事物是变化发展的,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事物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来分析。第(2)问,一是要扣住设问要求用唯物辩证法的原理,二是找全创先争优活动中各单位做法的信息,然后将知识原理与材料分析一一对应分析即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12-10
党派教派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有存在的理由,也有消失的必然。随着人类的发展它将成为垃圾的历史时期。来自:求助得到的回答
第1个回答  2012-12-10
(08山东卷29)材料五 历经30年的改革开放,当代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大胆吸收、借鉴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并同各国人民携手,共同分享发展机遇,共同应对各种挑战。
(6)结合材料五,运用唯物辩证法知识,说明正确处理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必须遵循的方法论原则。
①必须遵循联系的方法论原则,中国的前途命运同世界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联,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②必须遵循发展的方法论原则,既要把握中国和世界前进的总趋势,又要正视发展的世界的对立统一关系,在参与国际竞争中实现互利共赢。④必须遵循辩证否定的方法论原则,以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大胆吸取、借鉴人类一切文明成果。
17.(07年天津卷3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而解决民生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着力点。为贯彻党中央精神,国务院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包括增加用于解决民生问题的财政支出。各级地方政府也根据本地实际采取各种措施,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以促进社会和谐。
材料二 “自古读书需交费,而今上学不花钞”,道出了人们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免收学杂费的欣慰。免收学杂费成为继免除农业税后又一场惠及广大农民的“及时雨”。
“脱贫三五年,一病回从前”,曾是农民看病贵的真实写照,而今形成的农村初级医疗保障制度使农民健康有了“保护伞”。
“关注民生之本,心系百姓利益”,“十一五”开局之年,中央财政安排就业再就业资金251亿元,使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新成绩,谱写了一首民心歌、和谐曲。
(3)结合材料一、二用发展的观点分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17.【答案】(3)①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构建和谐社会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②坚持发展的观点。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发展的过程,解决民生问题是现阶段的重要任务。③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事物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只有不断解决民生问题才能实现社会和谐。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