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焉而不满,酌焉而不竭,而不知其所由来,此之谓葆光."求解释!!!

如题所述

“注焉而不满,酌焉而不竭,而不知其所由来,此之谓葆光”的意思是无论注入多少东西,它不会满盈,无论取出多少东西,它也不会枯竭,而且也不知这些东西出自哪里,这就叫做潜藏不露的光亮。

    作者:

庄子及门徒

    出处:

《庄子.内篇·齐物论》

    具体原文如下:

夫天下莫大于秋豪之末,而太山为小;莫寿乎殇子,而彭祖为夭。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既已为一矣,且得有言乎?既已谓之一矣,且得无言乎?一与言为二,二与一为三。自此以往,巧历不能得,而况其凡乎!故自无适有,以至于三,而况自有适有乎!无适焉,因是已!
夫道未始有封,言未始有常,为是而有畛也。请言其畛:有左有右,有伦有义,有分有辩,有竞有争,此之谓八德。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六合之内,圣人论而不议;春秋经世先王之志,圣人议而不辩。
故分也者,有不分也;辩也者,有不辩也。曰:“何也?”“圣人怀之,众人辩之以相示也。故曰:辩也者,有不见也。”夫大道不称,大辩不言,大仁不仁,大廉不谦,大勇不忮。道昭而不道,言辩而不及,仁常而不成,廉清而不信,勇忮而不成。五者圆而几向方矣!
故知止其所不知,至矣。孰知不言之辩,不道之道?若有能知,此之谓天府。注焉而不满,酌焉而不竭,而不知其所由来,此之谓葆光。

    释义:

从空间无限性的观点来看,天下任何具体存在物都不会比秋毫之末更大,如此一来泰山就显得非常渺小了;从时间无限性的观点来看,没有比未成年就死亡的小孩更长寿的,如此一来活了八百岁而以长寿著称的彭祖就如夭折一般了。但这种渺小短暂地存在于宇宙中的感受都是我们把自己与天地宇宙分离开来造成的,实则天地与我共同存在,而万物与我浑然一体。既然已经浑然一体,还用得着语言来说吗?既然已经说是“一”了,还能够说无言吗?作为整体存在的天地宇宙与命名它的“一”已经一分为二了,天地宇宙的存在、“一”的名称以及未分之前的混沌之在合起来就是“三”。如果再把宇宙万物一直分下去,将导致无穷的分割,那么即使再聪明的人也将陷入这种无穷的分割之中而无法追寻到终极的真理,何况凡愚之辈呢!所以从“无”到“有”的本源性道说,就已经达到“三”了,何况从“有”到“有”用语言思维进行无穷的现象分割呢!因此就不应走分别见这条路径,而只不过顺其自然罢了。
大道未尝有界限,至言未尝有是非,只因有了分别见才人为划分出各种界限。请让我说说这些分别:有左就有右,有伦序就有等差,有分别就有言辩,有比较就有争夺,这就是界限的八种表现。形而上的“性与天道”,孔子这样的圣人把它悬置起来而不用语言来谈论它;宇宙时空之内的万物,圣人谈论它却不作价值评判;《春秋》这样的史书是先王经帮济世的历史之记载,圣人对历史事件作价值评判却不跟人辩论。
所以有人有分别心,有人没有分别心;有人喜欢辩论,有人不辩论。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圣人回到本心直接去领悟真理,而凡愚之辈却喜欢通过言辩来显示自己。所以说:有人喜欢辩论,是因为未窥大道。至大之道无法命名,至高之辩乃沉默无言,最大的仁是不著仁相,最大的廉正是没有锋芒,最大的勇敢是不呈血气之勇。所以用名相彰显出来的的道就不是道,依靠言辩也无法企及终极真理,执著于形式上的仁就无法成就大仁,过分的廉正因违背常情而让人无法信赖,好逞血气之勇就无法成就实现仁德的大勇。“大道、大辩、大仁、大廉和大勇”五者本为圆满,一旦刻意去表现就著相而变成四方之物,从而也就失去圆满了!
“知”以其所不知的“道”为“体”,就是知的至高境界了!谁能懂得无言的辩论与沉默的道说呢!如果有人能懂得,就叫做回归了“天然的府库”。此“天府”任其注入而不满溢,任其酌取而不枯竭,但你却不知它溯源何处,这就叫做“收敛含藏的光芒”。

参考资料

古诗文网:http://so.gushiwen.org/guwen/bookv_3255.aspx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7-08
一、句子解释
"注焉而不满,酌焉而不竭,而不知其所由来,此之谓葆光。"的意思是:只有达到了像大海一样注入多少也不会满溢,舀取多少也不会枯竭,而且也不去思考为什么会这样的境界时,这才叫作包藏光亮而不露。
酌:汲取。不满:不溢出。

葆:隐藏。葆光:隐蔽其光辉。比喻才智不外露。

二、句子出处及作品简介
1、出处
语出《庄子·齐物论》。《齐物论》是《庄子·内篇》的第二篇。

2、作品简介
《齐物论》全篇由五个相对独立的故事连珠并列组成。故事与故事之间虽然没有表示关联的语句和段落,但内容上却有统一的主题思想贯穿着,而且在概括性和思想深度上逐步加深提高,呈现出一种似连非连、若断若续、前后贯通、首尾呼应的精巧结构。
“齐物”的意思是:一切事物归根到底都是相同的,没有什么差别,也没有是非、美丑、善恶、贵贱之分。庄子认为万物都是浑然一体的,并且在不断向其对立面转化,因而没有区别。需要说明的是,庄子的这种见解是抓住了事物的一个方面加以强调,具有片面性。文章中有辩证的观点,也常常陷入形而上学观点之中。但是,在他的论述中常常表现出深刻的思考和智慧。文中涉及很多宇宙观方面和认识论方面的问题,对中国古代哲学研究有重要的意义。
第2个回答  2013-01-16
无论注入多少东西,它不会满盈,无论取出多少东西,它也不会枯竭,而且也不知这些东西出自哪里,这就叫做潜藏不露的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