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飘》文学评论有哪些?

如题所述

《飘》的内容简介

  《飘》是美国著名女作家玛格丽特·米歇尔创作的一部具有浪漫主义色彩、反映南北战争题材的小说。主人公斯佳丽身上表现出来的叛逆精神和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精神,一直令读者为之倾心。

  美国南北战争前夕,佐治亚州塔拉庄园16岁的斯佳丽小姐疯狂地爱着邻居阿希礼·韦尔克斯。战争爆发后,阿希礼与他的表妹玫兰妮·汉密顿结了婚,斯佳丽一怒之下,嫁给了自己并不爱的查尔斯。不久,查尔斯在战争中病死,斯佳丽成了寡妇。

  在一次募捐舞会上,她与瑞特·巴特勒船长相识。战火逼近亚特兰大,斯佳丽在瑞特船长的帮助下逃离亚特兰大,回到塔拉庄园。看到昔日庄园已变成废墟,斯佳丽决心重振家园,为此不惜一切代价。不久,斯佳丽的第二任丈夫弗兰克在决斗中身亡,她再度守寡。瑞特真诚而热烈地爱着斯佳丽,不久斯佳丽嫁给了瑞特。虽然瑞特身上有同她类似的气质特征吸引着她,但同时她仍迷恋着曾爱过的阿希礼。瑞特带着伤心离开了斯佳丽,而斯佳丽此时却意识到瑞特才是惟一能和她真正相爱的人。

  《飘》赏析评论

  凄婉动人,荡气回肠,玛格丽特·米切尔用诗一般的语言将气势磅礴的南北战争和一段凄婉动人的情展现在读者的眼前。波澜起伏的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单纯而又复杂的内心描写,让《飘》成为20世纪文坛上的一颗熣灿夺目的明珠。
  《飘》又名《乱世佳人》,全文的线索是围绕女主角思嘉的一生展开的。从她的少女时代——初为人妇——-丧夫——再到再婚,原本天真幼稚的女主角思嘉在不断地成长、成熟。因此,在作者笔下的众多人物里,女主角思嘉的艺术形象无疑是塑造得最圆满、最真实、最成功的。 读完《飘》后有三句话我印象最深:

  明天又是另外的一天
  美貌并不能使人高尚,衣着也不能使人尊贵。
  我向来不是那样的人,不能耐心地拾起一些碎片,把它们黏合在一起,然后对自己说这个修补好了的东西跟新的一模一样。一样东西破碎了就是破碎了——我宁愿记住它最好时的模样,而不想把它修补好,然后终生看着那些碎了的地方。

  《飘》是一部非常好的作品。它表达出来的思想是不用说的,这跟大多数名著一样闪耀着思想的光辉。另外,我觉得它是我见过的小说当中描写人物外貌与心理最出众的,这是相当出色的。它的描写手法让人惊叹,让我如痴如醉!

  《飘》读后感

  《飘》,是我最喜爱的书。喜欢斯佳丽的勇敢坚强,喜欢瑞特的机智果断,喜欢玫兰妮的外柔内刚。

  对于斯佳丽这个人物,我的感觉是矛盾的,是讨厌却又不得不敬佩她。她是个非常有个性的人物,她一生中爱了两个男人,而她却没一个是了解的。如果她了解阿希礼,那她就不会爱他;如果她了解瑞特,那她就不会失去他。她一直以来是辜负瑞特的,她只是不停追寻着自己梦中的王子——阿希礼。她只是把自己爱的特点认为阿希礼有,她只是做了一件华丽的衣服,让阿希礼穿上,而后爱上他。而事实是,她爱的只是那件衣服。

  对于她,我是不得不佩服的,佩服她的坚强,佩服她对土地的执着,佩服她能在那中环境下放下以前所受的教育下田干活,佩服她能不顾社会上的言论而开创自己的事业。她生命有几个灵魂,一个是她的母亲。他的母亲是一位非常能干、温柔的典型贵夫人,是她最敬佩的人。可是,母亲为了救人而被传染伤寒,去世了。另一个,是她十几年来最爱的人——阿希礼。她能在逆境中站起来,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阿希礼。她对阿希礼是异常执着的。还有一个,就是玫兰妮。在一起奋斗的十几年里,玫兰妮已经成为她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了。

  我觉得斯佳丽就像个小孩子一样,对自己想要的东西异常执着,而对自己所拥有的东西却不屑一顾。一面在拼命让自己幸福,一面又不断地把幸福推离,把爱人推向深渊。

  斯佳丽爱的是阿希礼,可是,阿希礼却不要她。就像瑞特说的,阿希礼是个君子,只是生在了一个和他格格不入的时代。他还是用旧世界的游戏规则生活,只会撞得一鼻子灰。斯佳丽不了解阿希礼,所以她爱他,想尽一切办法得到他,而当她认清他时,她再也不爱他了。

  斯佳丽是个矛盾体,可又有谁不是矛盾体呢?她在生命的道路上一路走来,当她面对困难时,她选择迎接,当她面对责任时,她选择担负,可当她面对爱的抉择是,起初,他选择蒙蔽自己,当她终于认清,要面对时,却已为时已晚。而她,在无能为力时,就会告诉自己,明天是新的一天,明天一切都会好了,Tomorrow is another day。她在整个故事中,都是个充满生气、充满斗志的人。我最欣赏的,便是她的这句“Tomorrow is another day.”。永远充满了希望,充满斗志,永远不会放弃,永远不会绝望。这份精神,是最值得我学习的。所以,每当我遇到困难、心情不佳时,我便会告诉自己: “Tomorrow is another day.”。

  书中另一个使我十分佩服的女性,便是玫兰妮。她是个外柔内刚的女性,她几乎拥有了女性所能拥有的一切美德。正如瑞特说的,她是他所见过的少数贵夫人中的一个。她是坚强的,她是爱国的,她用她的心爱身边所有的人。当她丈夫打仗时,她在后方默默守侯,做她力所能及的事,当北佬打进城而她又快要临盆时,她依然镇定,当她身体虚弱而没人下地干活快要没饭吃时,她和斯佳丽一样,放下过去所受的教育和优越感,拖着虚弱的身体下地干活,当她看到斯佳丽杀了一个北佬时,她没有惊慌失措,而是帮着掩埋尸体,搜查钱财,擦拭血迹,当战争终于结束,她痛恨的北佬士兵来到她门前要求照顾而她们自己也没有过多粮食时,她还是尽她所能地帮助他们,因为她希望在远方也有一个好心的北佬女人给她正在回家的丈夫一口饭吃。

  如此一位坚强的女性,却又是如此的温柔善良和善解人意。她执着地相信斯佳丽和阿希礼,即使有人亲眼看见他们搂在一起,也执着地相信他们,保护斯佳丽。她明知自己的身体无法再承受生育的痛苦,却执着地要再为阿希礼生个孩子,最终离开了她爱了一辈子的亲人们。

  真的是太伟大了,看着玫兰妮,使我想到许许多多的中国古代女性,她们也是如此的善良,任劳任怨,相夫教子,然后默默无名地老去、死去。

  整部书中,我最为喜欢的人物就是瑞特。他勇敢、执着,他能那么深地爱着斯佳丽十几年不变。他想保护斯佳丽,宠爱斯佳丽,照料斯佳丽,让她事事称心,而斯佳丽却拒绝了。他说过,再永恒的爱也会有磨光的时候,而他的爱,是被斯佳丽,被阿希礼,被斯佳丽愚蠢的固执磨光的。他的心,死了。当他女儿离开他时,他的心,再也回不来了。他说过,他从来没有那个耐心把剪碎的裤子缝好,再告诉自己这就和新的一样,自欺欺人罢了。碎了就是碎了,再也回不去了,即使修好,上面仍然留有裂缝,再也不是原来那条了。

  瑞特是个复杂的人,他有良好的家世,但却仍和旧时代格格不入,他有锐利的眼睛,可以在乱世找到自己的处身之道,他对国家有热情,即使他明知必败无疑,却仍在最后关头入了军。他爱斯佳丽,但他更了解斯佳丽,所以他从不说,只是通过行动表达,而斯佳丽却从来不想去了解他。最后,他绝望了,一次又一次的失望使他再也没有勇气再去尝试,他累了。

  《飘》绝对是部值得再三品味的好书,文字优美,情节跌荡起伏、扣人心弦,虽然其中由于作者的主观因素,对于美国南北战争的评价并不客观和全面,但以文学角度来说,这绝对是一部绝世佳作,值得一看。

《飘》文字优美、笔调幽默,情节跌荡起伏、扣人心弦,具有南方浪漫传奇小说传统。作者把战争的死亡、残酷、悲壮、以及一个人作为个体面对这场战争时所表现的渺小、无助和无奈反映的淋漓尽致。并以她女性特有的细腻,精确地把握住了青年女子的复杂心理活动,成功地塑造了郝思嘉这一人物形象。主人公郝思嘉身上表现出来的叛逆精神和艰苦创业、充满斗志、自强不息、永不放弃的精神令人为之倾心

读完米切尔的《飘》,让我震憾的不仅是思嘉和瑞德之间曲折绵转的爱情故事,更让我佩服的是思嘉创业精神!
思嘉和瑞德是作者着力刻画的两个人物,他们有相同的性格,相似的缺点,他们者属于投机商,对金钱有一定的痴迷性,所不同的是瑞德的投机要更艺术一点,而且思嘉一直不敢正视自己人性的缺点,而瑞德是一个明智的人,他在十二橡树看到思嘉就知道他们是同路上。所以自始至终他对思嘉都保有一种爱情,这样的爱情包容了思嘉的一切错误和缺点,就是他最后离开她,这段情缘也未剪断。
对塔拉的热爱,对土地的热爱,对艾希礼的爱情是思嘉生命中的三大主线,她是一个幻想主义者,对艾希礼抱有幻想,有一种盲目的爱,她一直以艾希礼的爱情做为精神支柱,当作逃避现实的理由。她还是一个贻于思考的人,她从不深究自己的思想。其实在潜意识里她是喜欢瑞德的,但她不正视现实,直到一次又一次的恶梦在眼前重演,才认真梳理自己的感情。
瑞德是一个投机商,很自信在思想上也很现实。对思嘉的爱,有时也会变成一种负担。媚兰在他眼中是一个精神完美主义者,他信赖她、崇拜她在她面前暴露自己的缺点,不保留尊严。他一直在努力扭正思嘉的思想,让她放弃幻想,但当一切都没有意义时,他把对思嘉的爱转移到邦尼身上。这是瑞德作为父亲的闪光点,他甚至为了邦尼改变自己。在邦尼带着他的爱死去时,他选择了放弃不是放弃对思嘉的爱,而是为了更好的珍惜。
《飘》中另一处让我感触深的是思嘉的创业精神,她对塔拉,对土地的热爱。一场莫名其妙的战争,带走了她的一切,当她回到塔拉时面对的绝不仅仅是饥饿。刚分娩后的媚兰刚出生的婴儿,自己的孩子,妹妹还有战后的塔拉,一切的一切对一个适应小姐生活的人来说意味着什么?在爬着去找吃的,在思痛摘棉花,在打死一个北方姥,在一次次逃避“扫荡”、在重建塔拉时,她肩上顶起的是多大一片蓝天。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她是一个白手起家的人,是一个出色的创业者。
他们都活在别人的目光中。在别人的目光下,瑞德公然反对战争,公然投机倒把;思嘉在别人的目光下,一次又一次结婚,而且在男权主义强烈的社会下做生意。但不管这目光中有多少成份是鄙视、憎恶,但更多的肯定是羡慕。这正体现了一句话“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不管这体现了一种什么人生态度,至少显示出一淆洒的风度,一定的执着精神。
不在乎如何开始,不在意如何结束,经过是荡气回肠的,有了那份自信、自私、萧洒与执着,就有了这句不失宠的格言“Tomowow is a n other day!”追问

额,谢了。有专业的文学评论吗?不要网友的读后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12-25
小说以亚特兰大以及附近的一个庄园为故事场景,描绘了内战前后美国南方人的生活。作品刻画了那个时代的许多南方人的形象,占中心位置的人物思嘉、瑞德、艾希礼、媚兰等人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他们的习俗礼仪、言行举止、精神观念、政治态度,以至于衣着打扮等等,在小说里都叙述得十分详尽。可以说小说成功地再现了那个时代美国南方这个地区的社会生活。

 小说最吸引人的地方是思嘉的个性以及她的爱情故事。她的爱情不是充满诗意和浪漫情调的那一种,而是现实的和功利的。为了达到目的,她甚至不惜使用为人所不齿的狡诈伎俩。那么她的爱情故事为什么还那么引人入胜呢?原因很简单,这就是真实。是小说所设置的情景下完全可能发生的真实情况。真实的东西可能并不崇高,但更接近人们的生活,因而也更受读者喜爱。思嘉最初爱上的是艾希礼,却在他人口中听到艾希礼要订婚的消息。自信而聪明的思嘉决定在婚礼之前向艾希礼告白,却被艾希礼温柔而委婉的拒绝了。在思嘉最为沮丧的时候却发现她和艾希礼的对话被一个男人(瑞德)无意之中听到了…….
第2个回答  2012-12-28
一般都会围绕斯嘉丽的“女性主体意识”觉醒,性格与爱情悲剧,魅力形象等方面评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