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我们应该怎样面对

如题所述

写作思路:从各个方面把对自然灾害的态度写出来。

学:学习有关各种灾害知识和减灾知识;

听:经常注意收听国家和地方政府发布的灾害信息,不听信谣传;

备:做好个人、家庭的各种行动准备和物质、技术准备;

察:注意观察周围的自然变异现象;

报:一旦发现某种异常的自然现象,不必惊恐,但要尽快向有关部门报告,请专业部门作出判断;

抗:灾害一旦发生,应发扬大无畏精神,组织大家和个人自卫;

避:灾前作好个人和家庭躲避和抗御灾害的行动安排,选好避灾的安全地方,一旦灾害发生,个人要组织大家进行避灾;

断:在救灾行动中,首先要切断可导致次生灾害的电、火、煤气等灾源;

救:要掌握一定的医疗救护知识,准备一些必备药品,以便在灾害期间医疗系统不能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及时自救和救治他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6-20

1、要运用科技方法和手段来探知灾害成因,建立更为有效的监测方法。

多数自然灾害有着特定的成因和发生机制,弄清灾害背后的影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是防灾减灾的基础。如干旱、洪涝与太平洋反常洋流、天文潮汛期等有关。借助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科学界在不远的将来完全可能建立起有效的灾害预测方法,为防灾减灾提供充分的预警信息。

2、要应用先进技术全天候观察地球,察觉灾害先兆。

灾害预测是推动人类技术进步的重要动力,人类预测灾害的能力在不断提高。为了观测天气变化,人来发明了气象卫星;为了预警海啸,人类在海底放置传感器,建立应急通信站。如今,物联网技术将给人类认识世界、跟踪世界带来一场新的革命。

3、要科学减灾,不打无准备之仗。

科学能够帮助预测灾害,同样能够帮助减轻灾害破坏的程度。一方面,科研工作者能够研制更为先进的应急设备,提高民众的生存能力。分析人士能够根据以往灾害的历史数据,设计出更为有效的应急预案,使人们尽可能远离灾害造成的伤害;

另一方面,政府也应当积极借助新技术和新成果提升公共管理能力,根据预测预警提前准备防灾物资,并开展防灾演练等。



4、要破除封建迷信,防范天灾变人祸。

人类在大自然面前非常脆弱。灾害的可怕之处不仅在于它带来的直接损失,更严重的是它也可能带来严重的社会恐慌。政府应当成为防灾减灾中的“稳定器”和“定心骨”,向公众及时传递真实的信息、理性的声音,维护社会秩序稳定。

5、要利用现代科技改造自然和社会,防患于未然。

远在古代,人们学会了利用水利设施减少水患。如今随着科技发展,人类改造自然地貌、抵抗灾害的能力更加强大。如建立三峡大坝以来,长江中下游洪涝灾害显著减少;南水北调工程也为北方抗击旱情提供了新的工具。

在国外,新西兰、日本等地震高发国家的高层建筑已采用先进抗震技术,抗震能力可高达9级。人类还可以通过提高安全标准、引进更为先进的技术,来提高灾害高发地区基础设施的抗灾能力。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8-04-10
“减灾防灾,人人有责”。面对自然灾害,每个人都应尽力按以下四个字去做:

学:学习有关各种灾害知识和减灾知识;

听:经常注意收听国家和地方政府发布的灾害信息,不听信谣传;

备:做好个人、家庭的各种行动准备和物质、技术准备;

察:注意观察周围的自然变异现象;

报:一旦发现某种异常的自然现象,不必惊恐,但要尽快向有关部门报告,请专业部门作出判断;

抗:灾害一旦发生,应发扬大无畏精神,组织大家和个人自卫;

避:灾前作好个人和家庭躲避和抗御灾害的行动安排,选好避灾的安全地方,一旦灾害发生,个人要组织大家进行避灾;

断:在救灾行动中,首先要切断可导致次生灾害的电、火、煤气等灾源;

救:要掌握一定的医疗救护知识,准备一些必备药品,以便在灾害期间医疗系统不能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及时自救和救治他人。(云南省地球物理学会 谢应齐提供)

面对异常气候和由此造成的灾害,我们应该怎么办?

有人认为人类应该反省自己的行为,因为这是人类没有善待自然的结果。从总体上说,这没有错,但要具体分析。

的确,人类应该善待自然,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尽可能少改变(实际是程度不同的破坏)或影响环境,尽可能少消耗资源,尽可能减少污染或废弃物。无论全球变暖是不是必然趋势,无论引起全球变暖的原因是什么,无论自然界还有多少未解之谜,这样做总是有利无害的。而且,无论如何,人类以往的活动加剧了气候的变化,使异常气候更加频繁和严重。

不过,就不同时期或发展阶段的不同人群而言,无论是道义上的还是具体的责任,都是有区别的。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变迁的影响是积累起来的,是全球范围相互影响的。例如,发达国家以往产生的温室气体和造成的污染会使今天或明天的环境受害,完全可能波及从未产生过温室气体和保持着原始环境的不发达地区;人均排放温室气体量并不高的中国,必须承受排放量远比中国人均高的其他国家所产生的影响。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的后果并不与某一地区、某一人群以往的行为存在直接关系。营养过度、饮食过量的人必须反省过去的行为,并采取切实措施;而营养不良、难免饥馑的人只需要了解前车之鉴,却不应该就此节食。

何况一味反省并不能感动自然,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从来就是互动的,要是人类放弃自身的努力,不用说与自然和谐相处,连人类本身都不可能产生。至于因为遭遇这次冰冻雪灾,就认为美国影片中的“后天”就在眼前,或者认为明年或未来肯定会出现更大的灾害,甚至认为人类已面临万劫不复的局面,这如果不是愚昧无知,就是别有用心。即使这次出现的最严重的灾情,也没有超过数十年或百年一遇,至少不是史无前例。很多更严重的灾害出现在完全没有工业化、人口更加稀少的古代,难道那时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比现在还大?资源消耗比现在还多?环境污染比现在还厉害?其实在反省的同时,我们更应该继续进行科学研究,探索自然的奥秘,了解自然环境演变的规律。例如,对直接引发这次异常气候的拉尼娜现象,对它形成和演变的规律,人类的了解还相当有限,更无法作出准确的预测和预报。在人类还没有能力消除自然灾害或改变异常气候的情况下,能否作出准确预报,结果就大不相同。

应该承认,从政府主管部门到普通民众,都还缺乏应对异常气候和灾害的经验。即使在现有条件下,这次造成的灾情,并非是完全不可避免。当第一次灾情出现时,很少有人想到,更严重的灾情还在后面,而是心存侥幸,以为已经万事大吉,没有及时启动可以采取的措施。南方地区大多数政府官员、管理人员既缺乏亲身经验,又没有事先制定或演习过应急措施,只能坐待上级的的指示或外界的救援。

还应该看到,在一定程度上,社会组织能力的薄弱,信息发布不及时、无权威甚至相互矛盾,组织性和公德性的不足,都加剧了灾情,造成本可避免的损失。例如,即使某一大城市或交通枢纽对外的交通全部断绝,如果信息发布及时而准确,指挥得当而果断,民众能充分动员且有效组织,旅客能服从调度又相互照顾,可以避免发生伤亡事故,减少人流盲目往返移动。 (作者系复旦大学教授)

http://www.hiyoo.cn/news/view/1145812/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08-04-19
人类不可能抗拒自然灾害的
众生平等,可是因为人类,多少生物被屠杀,灭绝
城市又有多少污染,世界多少战争
只有好好过日子,唯有顺天应命,行善积德
第4个回答  2012-03-28
勇敢镇定、团结友爱、坚强勇敢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