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皇帝有几种自称﹖

如题所述

正常情况下,皇帝一般自称为“朕”、“孤”、“寡人”。

在先秦时,诸侯国君主一般自称“孤”、“不谷”、“寡人”,随着秦朝建立,秦王政创立皇帝尊号,规定“朕”专作皇帝自称。这个称谓从此一直流传至辛亥革命中国帝制终结。“朕”一般只能用作皇帝的自称。

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中国开始了长达两千多年的专制制度。皇帝是中国中央政权的突出代表,是政府和社会的核心,享有最高的权力和荣誉。

皇帝自称“朕”,其他人当面直接称皇帝为“陛下”、“圣上”、“万岁”等,私下敬称皇帝为“圣人”、“大家”、“官家”、“至尊”等。

扩展资料:

帝王的称谓,皇帝、谥号、庙号、年号之外,还有一些别称:

1.皇祖:皇帝的祖先。明朝规定,朝廷祭告宗庙,高祖以上概称皇祖。

2.主:古代对国君的称呼。《商君书·君臣》:“故国治而地广,兵强而主尊。”

3.主上:臣下对国君的称呼。《资治通鉴》卷二一四,李林甫曰:“此主上家事,何必问外人。”

4.先公:对天子、诸侯祖先的尊称。《国语·鲁语上》:“诸侯祀先王先公。”韦昭注:“先公,先君也。”

5.先圣王:古代的贤明君主。《吕氏春秋·论人》:“此先圣王之所以知人也。”

6.大家:宫中近臣或后妃对皇帝的一种称呼。《新唐书·李辅国传》:“代宗立,辅国等以定策功,愈跋扈,至谓帝曰:‘大家第坐宫中,外事听老奴处决。”

7.大王:对国王的尊称。《旧唐书·玄宗纪上》:或曰“先启大王。”

8.人牧:国君的别称。即治理人民的人。《孟子·梁惠王上》:“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

9.九重:原指宫禁,帝王之居处。《楚辞·九辩》:“君之门以九重。”后又代称天子。《旧唐书·宦官传》:“万机之与夺任情,九重之废立由己。”

10.朝廷:本来指皇帝接见臣下处理政事的地方,也用作中央政府和皇帝的代称。

11.明上、明皇:对皇上的尊称。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皇帝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11-06

一、一种,皇帝自称“朕”。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中国开始了长达两千多年的专制制度。皇帝是中国中央政权的突出代表,是政府和社会的核心,享有最高的权力和荣誉。皇帝自称“朕”,其他人当面直接称皇帝为“陛下”、“圣上”、“万岁”等,私下敬称皇帝为“圣人”、“大家”、“官家”、“至尊”等。

二、皇帝扮演者:

1.霍建华在《如懿传》中的皇帝扮相带着帝王特有的阴郁气质,同时还用实力诠释出了帝王的快乐悲伤无奈等状态,演技真心赞!

2.张铁林无论是在《还珠格格》还是在《铁齿铜牙纪晓岚》中的皇帝角色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特别是当他生气是的吹胡子瞪眼,让人觉得这就是最正宗的龙颜大怒。

3.陈建斌演皇帝时更多的诠释了出皇帝在面对国事时的权谋与决策,甚至还演出了皇帝腹黑的一面,让人真实地感受到了谋略家的形象。

4.张国立在《康熙微服私访记》中的表现可以用无可挑剔来形容,而且剧中大部分的场景都设定在民间,这也让他成为了最接地气的皇帝扮演者。

扩展资料: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中国开始了长达两千多年的专制制度。皇帝是中国中央政权的突出代表,是政府和社会的核心,享有最高的权力和荣誉。

皇帝自称“朕”,其他人当面直接称皇帝为“陛下”、“圣上”、“万岁”等,私下敬称皇帝为“圣人”、“大家”、“官家”、“至尊”等。秦朝时,秦始皇试图将国家的全部权力都集中在自己(即皇帝)手中,即“天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但由于统治国家的事务繁多,这种制度实际上是不成熟的。

在秦朝之后,皇帝的权力和职能逐渐由一个中央政府辅助完成,汉朝时这种中央政府的形式是三公九卿,隋朝开始三省六部制。因此即使皇帝年幼中央政府也可以照常运作,但同时由于中央政府长官(如宰相、丞相等)的权力可能过重,有可能威胁皇帝的权力,甚至通过政变自己当皇帝,比如王莽摄政、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在中国,皇帝的逝世叫驾崩。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皇帝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08-18

一般自称朕、孤、不谷、寡人。

在先秦时,诸侯国君主一般自称“孤”、“不谷”、“寡人”,随着秦朝建立,秦王政创立皇帝尊号,规定“朕”专作皇帝自称。这个称谓从此一直流传至辛亥革命中国帝制终结。「朕」一般只能用作皇帝的自称。

扩展资料:

在古代,“寡人“并不是和现在的意思一样,“寡人”在古代的意思为“寡德之人”,大概意思就是才疏德浅的意思,这是古人的自谦用词。但在先秦时期,并不是君主专属,诸侯王、士大夫等,均可以自称为“寡人”。

《左传》中记载:“请子奉之以主社稷,寡人虽死亦无悔焉。”那时候,不光是男人可以自称“寡人”。女人也可以,《诗经》中曾经记载,卫庄公夫人庄姜就曾自称过寡人。至于“朕”是秦始皇统一天下后给自己的自称,除了他自己所有人都不能称“朕”。“朕”在先秦时期是一个很平常的自称,没有什么特别,不分尊卑贵贱,所有人都可以自称“朕”。

当然,秦汉时期的皇帝也会自称“寡人、孤”,到了唐朝以后,统一皇朝皇帝基本只呼“朕”了。然而,也有例外,朱元璋就自称“咱”。“寡人、孤”突出了自己至高无上,普天之下只有帝皇才是最尊贵的,同时时刻提醒周边群臣,我才是老大。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18
一、朕
“我”的意思。秦以前,不论尊卑,皆自称朕,如屈原有词说“朕皇考曰伯庸”,秦始皇时起专用作皇帝自称。

二、寡人
意为“寡德之人”,表示自谦之意,又有无上的权力而有高处不胜寒之感,所以自称寡人。

三、孤
与寡人同义。

四、予
上有太上皇时,有时自称为予。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3-01-23
朕(最经常见到的自称,在古代朕是大范围人的自称,但是秦始皇之后朕就变成了皇帝的专用自称)、寡人(皇帝上了年纪之后的自称,也可以是皇帝已经成熟稳重之后的自称)、孤(一般只有老皇帝会自称)、本皇(比较少见的自称)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