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中先生为什么在听听那冷雨用雨作为乡愁的载体

如题所述

很高兴回答楼主的问题:

首先向楼主推荐一首音乐《故乡探雨》(张大伟演唱)。

惊蛰之后是春分
清明时节该不远了
我居然也听懂了广东的乡音
当雨水把莽莽大地
译成青色的语言
喏! 你说,福田村再过去就是水围
故国的泥土,伸手可及
但我抓回来的仍是一掌冷雾

——洛夫《边界望乡》

家园故国,人之所恋,古今皆同,中外亦然。翻翻唐诗宋词,乡愁,始终是永远的诗歌主题。《听听那冷雨》就是其中之一,也是光中的代表作品。这种同类型可以参考邱佩萱的《战后台湾散文中的原乡书写》 。

这篇文章以乡愁的归宿反衬挫败感。叙述视点不断转换,空间的变化与时间的递进相互联系,借助生动的意象。活波的节奏。虚实相济的艺术手段,把外在景物的描绘、内心的感受与联想相结合,从而表达出作者独有的时空错置感。

雨是文章的形,是一个载体,为什么用雨作为乡愁的载体?

余光中曾说:一个读书人的乡愁是把空间加上去,乘上时间,乘上文化的记忆,乘上沧桑感,这种乡愁就是立体的。

对作者而言,整部中国历史就是一张黑白片子,从片头到片尾一直是下着雨的。雨,从空中泻下,落在泥土里,落在人心里。不过那一块土地却是久违的,即使有雨,也隔着千山万水,只有气候、气象报告还牵连在一起,大寒流从那块土地上弥天卷来,这种酷冷任然要由作者与古大陆共同分担。

雨已不再是简单的离愁别绪的承载物,记忆中的事物如同周周梦蝶一般,谁又能说的清楚?通往家园的路径只有一个,那就是坐在书房的躺椅里。手持折扇,听听那冷雨。

………………………………………………………………………………………………………………

主要参考:
豆丁网《论余光中诗歌中的土地意识》
豆丁网《听听那冷雨教案》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学网《听听那冷雨》导读教学设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