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情绪病

如题所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1-26
做事情跟着自己的情绪走,叫情绪化。。例如,你不喜欢这个老师,然后上他的课,你就都不会去听了。。。
第2个回答  2020-01-17
世间并无这种病态,只是你面对一些你不想面对的东西时一种消极态度罢了,只要你一遇到这种态度,你就用积极态度去面对就好了
第3个回答  2020-01-23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23
1解释编辑
一些人本来很开朗,但是不知不觉变得精神不振,情绪低落,失眠,没有胃口,没有精力,很消极,医学上叫做“抑郁症”,还有人突然觉得胸闷,心跳,烦躁不安,吃不好,睡不香,心理医学上叫做“焦虑症”。医学上把这些情绪障碍叫做“情绪病 ”。
2表现编辑
情绪病除了焦虑和抑郁以外,还有强迫症(反复思虑,担心一些事情,常做某些动作,自己也认为没有必要,很无聊,但无法控制,因而痛苦)、疑病症(过分担心自己的身体问题,怀疑自己得了某种病,医生检查发现没有问题,但病人仍然坚持自己有病,四处寻医)、恐惧症(如怕高,怕人,因此回避,深感痛苦,影响工作和生活)等等。
3分类编辑
单向情感障碍
如抑郁症 自闭症等。
双向情感障碍
含两种的情绪成分,如躁狂抑郁症。
4产生原因编辑
很多人都会认为情绪病的产生纯粹因外在压力而起。据研究表明,情绪病的真正成因是多种的。据专家介绍,一位70岁的老妇人,晚上经常失眠,即使服用了安眠药,也没什么效果,身边的亲朋都劝说她不要想太多,她自认为自己根本就没胡思乱想,然而情绪病还是缠上了她。所以并非只有IT行业、市场销售人员等这些工作压力较大的人群才会搭上情绪病的,就算是

情绪病
孩子、老人家也没能逃过情绪病的侵袭。
工作不如意、家庭问题、婚姻破裂、性侵犯、亲人去世等这些环境因素是诱发情绪病的一个重要因素,但都只是外因之一;据专家介绍,情绪病还可能由内因所引起:遗传性、家族性问题对部分患者都是重要病因之一。另外,当脑部化学传递物质失调,情绪及生理功能受到影响,也会引发情绪病。同时,你的性格懦弱、爱钻牛角尖、凡事执着,要求过高,完美主义等,都可能最终导致情绪病。
因此,压力不是导致情绪病的唯一因素,所以,没有遇到客观压力的人也会患上情绪病。当然持续而无法应付的压力,会令认知模式变得负面,因而诱发情绪病的几率更大 。
5预警编辑
当我们的躯体出现失眠、头痛、心慌、胸闷、胃肠不适等疾病时,第一反应就只是身体器官的不适,一般都会吃些相关的药物,其实,这可能是我们的身体发出的一个警号———情绪病可能缠上你了。一位42岁的男性患者,因工作负担过重,经常睡眠不好,有时又会与朋友发生争吵,起初认为是工作压力大或别的原因就在家休息了几天,可几天后发现坏情绪反而更加严重,记忆力减退,慢慢地伴有心悸,胸闷,整日精神不振,最后至不愿与人交往、不想工作。这时其家人才开始重视,赶紧去医院咨询,结果确诊为抑郁症。
恐惧、焦虑、悲伤、羞耻、快乐等这些都是正常的情绪,但其中任何一种情绪如果变得极端,以至失控,而且情况持续,影响生活功能,这些病态情绪可能已演变为情绪病。病态情绪和一连串身体不适可能会同时出现,形成恶性循环。
6主要特质编辑

情绪病
情绪病是泛指所有以情绪困扰为主要特质的疾患,其征状一般会持续四个星期或以上,而且会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如工作/学业表现、社交、家庭关系等)带来困扰。据近年的统计数据显示,香港每五个人当中,就有一人受到情绪病的困扰。虽然情绪病的主要特质是情绪困扰,但其表现形式原来除了有烦躁、紧张、忧虑及情绪低落这些情绪病征外,还会以身体病征如头痛、失眠、疲倦和原因不明的疼痛等表现出来。因此,有不少患者花费了大量的金钱作身体检查和化验,都未能对症下药,得不到适时的治疗。
7认识误区编辑
成因
很多人误以为情绪病的病因只是患者处理压力不善、性格懦弱、思想太偏激或纯粹是心理问题。其实情绪病的成因很复杂,除了个人性格(如过份完美主义、容易紧张、执着)和环境因素(如压力太大、失业、有家庭纠纷、不愉快的经历)外,不少医学文献均显示,患者脑部的化学传递物质(特别是血清素)失去平衡亦是一主要成因。
医治方法
许多人没有意识到情绪异常也是一种病,以为只是身体不适或情绪低落的小毛病。同时,一些人认为情绪病纯属心理病,与生理无关,可以单纯靠自己的力量或简单的心理治疗战胜的。但据研究表明,情绪病不仅与心理因素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同时,与生理有一定的基础———脑部化学传递物质失调。因此治疗情绪病除了心药———心理治疗外,还需使用药物去帮助控制脑部化学传递物质,使其达到平衡。
有一位抑郁症病人现年50多岁,至今用药已超过10年了,只因其在用药一段时间后,自认为已经正常了,怕对药物产生依赖,所以在没有咨询医生的情况下,中途擅自停药,结果病情又出现了反复,致使拖延了治疗的时间。所以,对于使用药物的量与时间的控制,需要专业人士的指引。
8预防方式编辑

情绪病
随着社会进步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生活工作的压力逐渐增大,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有了情绪上的障碍。众所周知,不良的情绪不利于人体健康。故人们都在不自觉地拒绝沾染"情绪病"。
加强情绪锻炼
加强情绪锻炼,提高"情绪病"的抵抗力。也就是说让自己的情绪具有较强的抵御外界坏情绪的能力。
清除患病隐患
一旦情绪不良时,要及时进行情绪治疗。方法是:首先要具有阿Q式精神胜利法;其二是"向下看"。即专找比自己不幸的作对照,以消除"情绪病";其三是自我犒劳。可去娱乐场所"开心一刻"或去美食城大快朵颐;其四是从不利中找到有利的因素,从而让自己的情绪晴朗起来。
避开不良影响
首先是多交开朗幽默的朋友;其二是尽量避开那些与您不太相干的有不良情绪的人。对身边的亲友则劝他们找心理医生;其三是当你准备劝解患有"情绪病"的亲友时,必须储备足够的好情绪,不要在情绪不良时去找他们。
储存快乐
比如可多看看漫画、笑话,同时珍藏生活中的快乐,情绪不良时不妨时常回味一下。
9情绪性过敏症编辑
心理学家们研究发现:人在激动时皮肤会潮红发热,在愤怒、紧张时皮肤会苍白冰冷。人的情绪突然剧变,可导致皮肤过敏、甚至影响到附在皮肤上的毛发。为什么会发生情绪过敏呢?科学研究表明,人是一个高度精密的统一体,当由各种原因引起急躁、激动、焦虑和抑郁等情绪波动时,会引起内分泌和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从而影响皮肤表面密布的微血管的收缩和舒张的平衡,皮毛营养不足,引起皮肤和毛发的病理表现。特别是情绪突然剧变时,可使神经末稍释放大量的乙酰胆碱,而乙酰胆碱则可直接作用于皮肤血管,引起血管扩张,促使组织胺释放,而引起过敏反应。
这类情绪性过敏反应,用药物往往难以奏效,只有通过劝慰、开导等,或采取暗示和催眠疗法才可收到良好的效果。对于患者来说,出现情绪过敏症时,要控制自己的感情,以稳定“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的功能。平时生活中也要注意锻炼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真正做到临危而不乱,方可闻变而不惊。[1]
10相关信息编辑
患者人数变化情况
情绪病患者逐年增多。据了解,随着医学模式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社会变革和经济转轨,竞争的激烈,使得社会心理因素的致病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前来各医院心理科就诊的各类患者日益增多。

情绪病
据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心理科主任许行健教授介绍,广医二院建立心理科已经有16年的历史,和中山三院的心理科是广东地区包括广州市最早建立该科的医院,经过16年的发展历程,目前就诊的人数每年在增加,去年已经超过3万人次,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心理科一般包括心理咨询,精神卫生,儿童心理保健,心理测试和心理评估,心理治疗,联络精神病会诊等项目。
据有关资料统计,广州有5%左右的人新患过这样或那样的情绪病。最近的统计显示,“情绪病”在心理门诊中占52·69%,而十年前只占3 8·7%,说明情绪病越来越得到大家的重视。
名称改变
精神科改叫心理科。许行健教授说,以前心理科叫做“精神科”,中国人喜欢望文生义,觉得“精神科”和“神经”有关,觉得去“精神科”看病的人,都是神经病患者。人们都比较忌讳,叫做“精神科”的时候病人非常少,后来改了名字以后,来看病的人真是明显增加了。
易患人群
自己要求严格又不愿与人交流 追求完美易得情绪病 。许行健教授说,在生活和工作中,那些特别认真的,对任何事情要求十全十美的人最容易得这方面的疾病,因为他们对自己要求严格,说话做事,处处谨小慎微,当天的事情一定要当天处理,给自己很大的压力,也不愿意和别人自由交流,日积月累,很容易得心理和情绪上的疾病。
许行健教授说,一般来心理科看病的病人比正常人敏感,多疑,说话啰嗦,还不能随便打断他,医生一不小心就让他们不满意,病人有了不满情绪,他的病就很难治好。他说,往往那些病人对待自己也很在意,要来看医生之前就做了非常充分的准备,有的人还专门准备了发言稿,提前几天把自己准备的发言稿熟背下来。在和医生的谈话中,他们对医生的观察也非常的仔细。
许行健教授说,有一次他听一个病人倾诉了大约一个小时后,这个病人对他的印象很好,就决定以后专门找他看病,这个病人说,他事先是去了另一个医院的心理科看病的,当他在给医生叙述的时候,他发现医生并没有认真地听他的叙述,他才刚刚把话说完,那个医生就已经把处方单开好了,他马上就对这个医生产生了怀疑,他觉得这个医生不值得信任,他马上就放弃了在这家医院治疗的打算。
许行健教授说,在心理科当医生的给病人的第一印象非常重要,首先是病人要信任你,他才能配合你的治疗,病人的精神和情绪方面的疾病才能有效地得到治疗。
预防建议
有困惑应找朋友聊天 专家建议现代人要学会自己减压。许行健教授说,首先生活要规律,多参加体育锻炼和有益身心健康的集体活动,有了困惑和烦恼可以找朋友聊天;其次,是调整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使自己的一些要求要和客观现实一致,发现自己要求过高,就应该适应外界的变化,降低标准,努力使自己的心理平衡。如果这样还不能解决问题,就要去医院寻医。医院对这样的病人会针对其病情,将采取一般性和特殊性的治疗,最简单的是心理疏导,另一种是心理治疗,它又分暗示治疗和行为治疗,同时使用药物治疗。心理疏导很容易反复,比如在医院听医生说的好好的,通情达理,懂得医生说的道理,可是回到家里,没有开导的时候又发作。
药物治疗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目前国内经常使用的药有五种:百忧解,赛洛特,左乐多,蓝释,西酞普兰;这些药都是处方药,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还有一种国产的“百忧解”名字叫“伏克”。上述药价格不等,有5元一片的,也有40元一片的。一般用药4个月到半年,没有复发就可以停药,如果有两次复发,就要终身用药了。
心理科奇缺医生 广州目前有正式牌照的仅有50多个
记者从卫生系统获悉,目前,我国有正式牌照的心理科医生仅有200 0名左右,广州目前有12家医院有心理科,有正式牌照的心理科医生仅有 50多个。
据了解,关于收费问题,国内国外的差别是非常大的,在美国仅心理咨询,每小时收费在60—80美元;在香港地区,每小时收费在180—2 000元港币之间。在我国,由于心理科起步比较晚,很多的情绪和心理方面的问题都由单位的领导帮助解决,去医院看病的人很少,所以价格方面也没有特别的规定,就连广州也参差不齐。
在北京,情绪障碍和心理病,需要挂专家号,挂号费在40—50元之间,上海是按照每次来收费,大致也在50元上下,广州中山三院收费每小时在30—40元左右,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初诊要60元(这个标准算目前我国比较正常的价格),在广医附二院先要挂一个专家门诊7元钱,然后第一次收费是每小时11·5元。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