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所见》的全文和意思。

如题所述

    《所见》

    作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译文: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

    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旁。


    《所见》是是清代诗人袁枚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本诗描绘了一幅林中牧童一派天真快乐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田园风光的喜爱之情。

    袁枚(1716年3月25日-1798年1月3日),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祖籍浙江慈溪。清朝乾嘉时期代表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和美食家。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5-08
1作品原文编辑
所见
【清】 袁 枚
牧童⑴骑黄牛,
歌声振⑵林樾⑶。
意欲⑷捕⑸鸣⑹蝉,
忽然闭口立。[1]
2注释译文编辑
作品注释
⑴牧童:指放牛的孩子。
  ⑵振:振荡。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
  ⑶林樾:指道旁成阴的树。
  ⑷欲:想要。
  ⑸捕:捉。
  ⑹鸣:叫。[2]
作品译文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
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
  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
  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下。[3]

3作品鉴赏编辑
野外林阴道上,一位小牧童骑在黄牛背上缓缓而来。也不知有什么开心事儿,他一路行一路唱,唱得好脆好响,整个树木全给他惊动了。忽然,歌声停下来,小牧童脊背挺直,嘴巴紧闭,两眼凝望着高高的树梢。“知了,知了,知了……”树上,一只蝉儿也在扯开嗓门,自鸣得意地唱呢。正是它把小牧童吸引住了,他真想将蝉儿捉一手呢!这情景,全被人看在眼里,写进诗中。诗人先写小牧童的动态,那高坐牛背、大声唱歌的派头,何等散漫、放肆;后写小牧童的静态,那屏住呼吸,眼望鸣蝉的神情,又是多么专注啊!这从动到静的变化,写得既突然又自然,把小牧童天真烂漫、好厅多事的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至于下一步的动静,小牧童怎样捕蝉,捕到没有,诗人没有写,留给读者去体会、去遐想、去思考。[4]

4作者简介编辑
袁枚(1716-1797年),清代人、诗论家。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袁枚是乾隆、嘉庆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为“乾隆三大家”。
第2个回答  2017-07-21
1、《所见》的“所”用在动词或者“介词+动词”之前,组成名词性词组,相当于“......的事、物”、“......的地方”、“......的人”等。“所见”意思是说诗中写的内容是袁枚亲眼看到的。

2、原文
所见
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3、注释
⑴牧童:指放牛的孩子。
⑵振:振荡;回荡。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
⑶林樾(yuè):指道旁成阴的树。
⑷欲:想要。
译文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旁。

4、简析
《所见》是一首五言绝句,是清代文人袁枚所作。本诗描绘了一幅林中牧童一派天真快乐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田园风光的喜爱之情。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08
所见 【清】 袁 枚 牧童⑴骑黄牛, 歌声振⑵林樾⑶。 意欲⑷捕⑸鸣⑹蝉, 忽然闭口立。 【注释】 ⑴ 牧童:指放牛的孩子。 ⑵ 振:振荡。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 ⑶ 林樾:指道旁成阴的树。 ⑷ 欲:想要。 ⑸ 捕:捉。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21-08-11
《所见》
作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2.
译文: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
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旁。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