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啖荔枝三百颗”讲的是杨贵妃吗﹖

如题所述

不是, 是苏轼第一次吃的时候写的!
绍圣二年四月十一日,苏轼在惠州第一次吃荔枝,作有《四月十一日初食荔枝》一诗,对荔枝极尽赞美之能事:“……垂黄缀紫烟雨里,特与荔枝为先驱。海山仙人绛罗襦,红纱中单白玉肤。不须更待妃子笑,风骨自是倾城姝……”自此以后,苏轼还多次在诗文中表现了他对荔枝的喜爱之情。例如,《新年五首》:“荔子几时熟,花头今已繁。”《赠昙秀》:“留师笋蕨不足道,怅望荔枝何时丹。”《〈和陶归园田居六首)引》:“有父老年八十五,指(荔枝)以告余曰:‘及是可食,公能携酒来游乎?’意欣然许之。”《和陶归园田居》其五:“愿同荔枝社,长作鸡黍局。”《食荔枝二首》其二:“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追问

杨贵妃不是喜欢吃荔枝的吗?

追答

苏轼还有一首《荔枝叹》,描述的就是当时杨贵妃吃荔枝的情景,诗中叹道:“飞车跨山鹘横海,风枝露叶如新采。宫中美人一破颜,惊尘溅血流千载。”一次次跨山岗越河道快跑狂奔的接力赛,以致“惊尘溅血”,不少人把性命都搭了进去,最后荔枝传到宫中竟如新采摘的一般。用一句白话可概括苏老先生的诗意:杨贵妃往嘴里填进的那些荔枝,颗颗都浸着别人的汗、别人的血。

希望能帮到你! 望采纳!

追问

“日啖荔枝三百颗”写的是苏轼自己吗?

追答

对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05
  1、不是,讲的是作者自己。
  2、原文
  食荔枝
  苏轼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3、译文
  罗浮山下四季都是春天,琵琶和黄梅天天都有新鲜的,如果每天吃三百颗荔枝,我愿意永远都作岭南的人。
  4、创作背景
  绍圣三年(1096)作于惠州,此题下有两首,这里选第二首。岭南两广一带在宋时为蛮荒之地,罪臣多被流放至此。迁客逐臣到这里,往往颇多哀怨嗟叹之辞,而东坡则不然,他在这首七绝中表现出他素有的乐观旷达、随遇而安的精神风貌。
  5、作者简介
  (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汉族,眉州(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祖籍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名列“苏、黄、米、蔡”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
第2个回答  2013-01-08
不是,其中“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二句最为脍炙人口,解诗者多以为东坡先生在此赞美岭南风物,从而抒发对岭南的留恋之情,其实这是东坡先生满腹苦水唱成了甜甜的赞歌。追问

杨贵妃不是喜欢吃荔枝吗

追答

是啊,但是不是写杨贵妃的

第3个回答  2013-01-08
不是,这首诗是苏轼被贬到惠州时写的《惠州一绝》
罗浮山下四时春,
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
不辞长作岭南人。
写杨贵妃的那是: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追问

杨贵妃不是喜欢吃荔枝吗

追答

对啊,所以有一首诗是写杨贵妃关于荔枝的。
杜牧《过华清宫》
长安回望绣城堆,
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但是 你要问的这句确实是苏轼写自己的。

第4个回答  2013-01-08
是,因为她喜欢吃荔枝,所以荔枝摘下来就火速运来,特别出门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