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世间情为何物”最初形容的是谁的爱情?

如题所述

“问世间情为何物”出自元好问《摸鱼儿》,全词为“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 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邱处。”当年,元好问去并州赴试,途中遇到一个捕雁者。这个捕雁者告诉元好问今天遇到的一件奇事:他今天设网捕雁,捕得一只,但一只脱网而逃。岂料脱网之雁并不飞走,而是在他上空盘旋一阵,然后投地而死。元好问看看捕雁者手中的两只雁,一时心绪难平。便花钱买下这两只雁,接着把它们葬在汾河岸边,垒上石头做为记号,号曰“雁邱”,并作《雁邱词》。
早就知道那句“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但直到现在才读到全篇,才了解其中的故事也才真正读懂了它。后来一直很喜欢,常常默默念着那一句句刻骨铭心之语。
这是一首咏物词。在词前有小序说“太和五年乙丑岁,赴试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旦获一雁,杀之矣。其脱网者悲鸣不能去,竟自投地死。’予因买得之,葬之汾水之上,累石为识,号曰雁邱。时同行者多为赋诗,予亦有《雁邱词》。”
这就是说,大雁殉情的事强烈的震撼了他,所以在词的开篇,便陡发奇问,破空而来。作者本要咏雁,却从“世间”落笔,以人拟雁,赋予雁情以超越自然的意义,想象极为新奇。也为下文写雁的殉情预做张本;古人认为,情至极处,“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生死相许”是何等极致的深情!
渐渐地沉到河底。从此,西施这个“沉鱼”的代称,在附近流传开来。2、王昭君。汉元帝为安抚北匈奴,选昭君与单于结成姻缘,以保两国永远和好。昭君告别故土,登程北去。她在坐骑之上,拨动琴弦,奏起悲壮的离别之曲。南飞的大雁听到这悦耳的琴声,看到骑在马上的这个美丽女子,忘记摆动翅膀,跌落地下。从此,昭君就得来“落雁” 的代称。 3、貂蝉。三国时汉献帝的大臣司徒王允的歌妓貂婵在后花园拜

遥想双雁,“天南地北”冬天南下越冬而春天北归,“几回寒暑”中双宿双飞,相依为命,一往情深。既有欢乐的团聚,又有离别的辛酸,但没有任何力量可以把它们分开。而“网罗惊破双栖梦”后,爱侣已逝,安能独活!于是“脱网者”痛下决心追随于九泉之下,“自投地死”。
过片以后,作者又借助周围景物衬托大雁殉情后的凄苦。在孤雁长眠之处,当年汉武帝渡汾河祀汾阴的时候,箫鼓喧闹,棹歌四起;而今平林漠漠,荒烟如织,箫鼓声绝,一派萧索。古与今,人与雁,更加感到鸿雁殉情的凄烈。但是死者不能复生,招魂无济于事,山鬼也枉自悲鸣,在这里,作者把写景与写情融为一体,更增加了悲剧气氛。
词的最后,是作者对殉情鸿雁的礼赞,他说鸿雁之死,其境界之高,上天也会嫉妒,虽不能说重于泰山,也不能跟莺儿燕子之死一样同归黄土了事。它的美名将“千秋万古”,被后来的骚人歌咏传颂。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1-08
问世间情为何物”出自元好问《摸鱼儿》,全词为“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 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邱处。”当年,元好问去并州赴试,途中遇到一个捕雁者。这个捕雁者告诉元好问今天遇到的一件奇事:他今天设网捕雁,捕得一只,但一只脱网而逃。岂料脱网之雁并不飞走,而是在他上空盘旋一阵,然后投地而死。元好问看看捕雁者手中的两只雁,一时心绪难平。便花钱买下这两只雁,接着把它们葬在汾河岸边,垒上石头做为记号,号曰“雁邱”,并作《雁邱词》。
天啊!请问世间的各位!爱情究竟是甚麼?竟会要令这『大飞雁』以生死来相对待?

  南飞北归遥远的路程都比翼双飞,任它多少的冬寒夏暑,依旧恩爱相依为命。

  比翼双飞虽然快乐,但离别才真的是楚痛难受。眼前的这一刻,才知道这痴情的双雁竟比人间痴情的男女还要更是痴情!

  相依相伴,形影不离的情侣已逝,真情的雁儿心里应该知道,此去,自己形孤影单,万里前程路渺茫,每年寒暑飞万里越千山晨风暮雪,失去一生的至爱,形单影只,即使荀且活下去又有什麼意义呢? 在这汾水一带,当年是汉武帝巡幸处,帝王游幸欢乐的地方,每当武帝出巡,作仪仗的音乐是排萧与建鼓合奏,乐工们坐在鼓车中演奏,乐声响彻云霄。可是现在已经一片荒凉,平林漠漠,荒烟如织。

  汉武帝已死了,招魂已经无济于事。女山神因思君而抂再悲啼,而死者依然不会再归来!

  双飞雁生死相许的深情连上天也嫉妒,殉情的大雁决不会和一般的莺儿燕子一样,死后化为一坏尘土。将会「留得生前身后名,与世长存」。

  千秋万古后,也会有像我和我的朋友们一样的“钟於情”的骚人墨客,来寻访这小小的雁丘坟,纵情高歌,尽情的喝酒,来祭奠这一对爱侣的亡灵。
第2个回答  2013-01-08
“问世间情为何物”出自元好问《摸鱼儿》,全词为“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 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邱处。”当年,元好问去并州赴试,途中遇到一个捕雁者。这个捕雁者告诉元好问今天遇到的一件奇事:他今天设网捕雁,捕得一只,但一只脱网而逃。岂料脱网之雁并不飞走,而是在他上空盘旋一阵,然后投地而死。元好问看看捕雁者手中的两只雁,一时心绪难平。便花钱买下这两只雁,接着把它们葬在汾河岸边,垒上石头做为记号,号曰“雁邱”,并作《雁邱词》。
早就知道那句“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但直到现在才读到全篇,才了解其中的故事也才真正读懂了它。后来一直很喜欢,常常默默念着那一句句刻骨铭心之语。
这是一首咏物词。在词前有小序说“太和五年乙丑岁,赴试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旦获一雁,杀之矣。其脱网者悲鸣不能去,竟自投地死。’予因买得之,葬之汾水之上,累石为识,号曰雁邱。时同行者多为赋诗,予亦有《雁邱词》。”
这就是说,大雁殉情的事强烈的震撼了他,所以在词的开篇,便陡发奇问,破空而来。作者本要咏雁,却从“世间”落笔,以人拟雁,赋予雁情以超越自然的意义,想象极为新奇。也为下文写雁的殉情预做张本;古人认为,情至极处,“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生死相许”是何等极致的深情!
遥想双雁,“天南地北”冬天南下越冬而春天北归,“几回寒暑”中双宿双飞,相依为命,一往情深。既有欢乐的团聚,又有离别的辛酸,但没有任何力量可以把它们分开。而“网罗惊破双栖梦”后,爱侣已逝,安能独活!于是“脱网者”痛下决心追随于九泉之下,“自投地死”。
过片以后,作者又借助周围景物衬托大雁殉情后的凄苦。在孤雁长眠之处,当年汉武帝渡汾河祀汾阴的时候,箫鼓喧闹,棹歌四起;而今平林漠漠,荒烟如织,箫鼓声绝,一派萧索。古与今,人与雁,更加感到鸿雁殉情的凄烈。但是死者不能复生,招魂无济于事,山鬼也枉自悲鸣,在这里,作者把写景与写情融为一体,更增加了悲剧气氛。
词的最后,是作者对殉情鸿雁的礼赞,他说鸿雁之死,其境界之高,上天也会嫉妒,虽不能说重于泰山,也不能跟莺儿燕子之死一样同归黄土了事。它的美名将“千秋万古”,被后来的骚人歌咏传颂。
第3个回答  2013-01-08
陆游和唐婉的那个是钗头凤吧???

这是元好问16岁赴试途中有感而发写的一篇即景之作,据说金末元初著名学者元好问在参加 科举考试 的途中来到 太原 ,就在 汾河 岸边,一位张网捕雁的农夫告诉他,早上他捕捉到两只大雁,杀掉其中一只后,另一只 撞网 逃脱而去,逃脱的大雁在死雁上空悲鸣哀叫,久久不愿意离去,到后来甚至撞死在地面上徇情,听完后,元好问唏嘘不已,于是向农夫买下两只死雁,埋在汾河岸边,并称之为“ 雁丘 ”。当时与元好问同行的友人墨客纷纷写词纪念,于是,元好问也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 雁丘词 》。 这就是说,大雁殉情的事强烈的震撼了他,所以在 词的 开篇,便陡发奇问,破空而来。元好问本要 咏雁 ,却从“世间”落笔,以人拟雁,赋予雁情以超越自然的意义,想象极为新奇。也为下文写雁的殉情预做 张本 ;古人认为,情至极处,“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生死相许”是何等极致的深情!
第4个回答  2013-01-08
大雁的爱情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