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上半学期(1,2,5单元)文学常识及第五单元课文节奏划分

越细越好,多得再给分,速度,急需!
不要给网址,要分请自行添上来

第1个回答  2008-04-20
我也初二

一、单元分析:

本单元共选了九篇古诗文,编为五课。这些作品,有写景,有传记,有议论,有书序,是我国古代诗文中的精品。它们无不包含着丰富浓厚的感情、博大精深的思想、深邃幽沓的意境、精致优美的语言。能使学生受到熏陶,感受到汉语言文字的优美和伟大,培养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学习本单元,不仅要注意培养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品味这些诗文的优美意境和深邃哲理,还要注意激发学生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对文言文的语言感受能力及积累一定数量的文言语汇。

《与朱元思书》是一篇由清词丽句构成的写景小品文,描绘了富阳至桐庐一百多里秀丽的山水景物,含蓄传达出作者热爱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五柳先生传》是作者托名五柳先生给自己写的自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赞美了他的安贫乐道的精神。

《马说》是韩愈抒发不平之鸣的篇章之一。文中以良马喻贤才,以伯乐喻明主,极写知遇之难。寓意委曲深致,文气矫健挺拔,有尺幅千里之势。

《送东阳马生序》作者从得书难、从师难、求学难几方面,叙述自己年轻时求学的艰苦经历,意在勉励马君则勤奋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人。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古代酬赠诗中的名篇,诗中描述了诗人虽然遭贬二十三年,回京时人事已非,但诗人却意志不衰,给人以莫大的启迪和鼓舞。

《赤壁》是一篇怀古咏史名作,诗人借一把沉沙的折戟发表了独特而戏谑的议论,诗中隐寓“时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的慨叹。

《过零丁洋》是文天祥闪今烁古的诗篇。“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激昂慷慨地表明了诗人为国献身的自豪与无畏,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水调歌头》这首词是脍炙人口的咏月佳作,它落想奇拔,蹊径独辟,极富浪漫色彩,“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了对普天下离人的美好祝愿。

《山坡羊·潼关怀古》这首曲是作者借凭吊潼关古迹,表现了一个历史的主题: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无论怎样改朝换代,人民依旧过着痛苦的生活。

二、单元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理解一些文言知识,积累常见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把握它们的用法。

②重视朗读训练和语感训练,提高学生阅读、翻译文言文的能力。

③学习借景抒情、托物寓意、借事说理等表现方法,了解“书、说、序、传”等古代文体特征。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课前预习,让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初读课文,并查找与课文有关的资料。

②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做到“读中悟,悟中读”,把诗文烂熟于心。

③运用拓展联读法、趣味改写法等灵活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品读诗文,使学生体验感受祖国优秀文化,吸取古典文学的精髓,情操得到陶冶历练,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提高学生理解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1、熟悉掌握常用的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能读懂、翻译浅易文言文。

2、熟读成诵,积累文言语汇、名言警句以及说理、抒情、写景的名段名篇。

3、引导学生品味诗文,会初步鉴赏作品中的意境美、志趣美、语言美;用自己的体验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

4、了解古诗文的表现手法,学会运用借景抒情、托物寓意、借事说理等写作方法进行写作。

四、单元教学时数:拟用9课时

五、单元教学方法:

1、诵读法:宋代朱熹认为“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教师用声情并茂的示范诵读、带读等方式,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引领他们进入文中之境,继而指导学生反复诵读直至成诵。

2、合作探究法:以学生为主体,在互相讨论中交流看法,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营造“绿色课堂”。

3、拓展联读法:让学生阅读相关资料,获得更多信息,缩短与作者的距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4、趣味改写法:激励学生加强对优美语言的积累与运用,培养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

21.与朱元思书

教学设计:郑淑玲

教学设想

本文是六朝山水小品中的佳作。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教材的美学资源,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运用课件,激趣导入,张显文章意境,体悟文章美感。品读文本,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

教学目标

1、 了解一些文言知识,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句式。

2、引导学生品味赏析文章的意境美、志趣美、语言美,培养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

3、通过本文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意境美,志趣美,语言美。

2、背诵全文。

教学难点:

理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物者,窥谷忘反”的含意。

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延伸拓展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赏美景,营造氛围,引入课文。

1、播放课件,观赏富春江风光。

2、插入解说:桐庐——富春江旅游区简介。

富春江的美,激发了无数文人雅士的豪情,他们留下了许多吟咏的佳句。(播放佳句)

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元.吴桓赞)

三吴行尽于山水,犹道桐庐景情美。(宋.苏东坡)

由此引入:南朝梁文学家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为我们留下了独具特色的富春江美景,让我们一起来细心体味,尽情欣赏。

二、 由学生讲述作者的简历,教师作评价补充。

展示课件:吴均,字叔庠,南朝文学家,史学家。他出生贫寒,为人性格耿直,好学,有俊才。他的诗文“清拔有骨气”,曾得到当时文坛领袖沈约的称赏。当时有人效仿他这种文体,称“吴均体”。著有<<吴朝清集>>和小说<<续齐谐记>><<齐春秋>><<庙记>>等,不少作品后来失传了。

三、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感受作品的声韵美。

1、教师配乐朗读课文,学生初步感知文意。

2、教师展开课件,提示重要词语的读音。

3、指名学生读课文,其余学生听读,并对其进行评价。

(教师可适当提示朗读需要注意的地方:注意语速、注意停顿、注意重音、注意节拍。)

2、 学生齐读课文,根据教师的提示,努力读出最佳效果。

四、 学生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翻译课文,理解文意。

1、 负势竞上(向上)

让学生理解文中加点词的含义。(多媒体显示)

横柯上蔽(在……上面)

②上

天下独绝(独一无二)

①绝

猿则百叫无绝(停、断)

2、学生读课文,口头翻译课文,画出疑难语句,准备质疑。

3、让学生自主提出翻译难句,小组讨论解决,也可求助于老师。

播放课件:(学生有可能提到的疑难语句)

a.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B.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c.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d.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e.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f.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g.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h.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五、理清课文的思路。

1、自由朗读课文,找一找文中哪一句最能概括富春江的景物特征?在课文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板书),全文都是围绕着“异”和“奇”这两个字来写的,总领全文的作用。

2、小组讨论:作者是怎样一步步展现富春江山水的“异”和“奇”的?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边引导边板书:

千丈见底 水之清

从 异水 : 急湍猛浪 水之急 天

流 下

飘 奇山 : 高山寒树 树之奇 独

荡 负势轩邈 山之势 绝

泉鸟蝉猿 山之音

息心忘反 山之力

横柯疏条 林之密

六.学生根据板书,尝试背诵课文。

七.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与朱元思书》。

2、摘抄文中景物描写的佳句。

第二课时

一、教师检查背诵。

二、播放音乐,让学生想象富春江之美景,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感受作品的意境美。

三、教师评点,并提出问题:本文为我们呈现了怎样的一种意境?(引导学生进—步感受文章的意境美。可以通过同桌互动,师生互动进行交流、品味。)

四、再读课文悉心体味,感受作品的志趣美。

1、提问:“一切景语皆情语”请同学们反复品读课文,看看作者描写景物时流露出怎样的情感和志趣?(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展开课件进行总结)

总结:文章表现了作者对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含蓄传达出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2、让学生划出作者感怀的句子,细细体会。

展开课件: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五、品味语言,赏析文章的语言美。

1、请学生谈谈本文的语言有何特点?

明确:本文语言形象生动,以骈句为主,讲究对仗和声律,富有韵律美。写景文字精当凝练,有一种独特的美。

多媒体显示写景佳句:

(1).风烟俱净,天上共色。 (2).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3).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4).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5)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6).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7).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8).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2、教师要求学生自由选句品味写景的妙处,要求从描写角度、词语运用、表现手法、表达作用等角度,任选一点,揣摩妙处,体会写法。

3、学生齐诵这几句话,感受其语言美的特质。

六、探究拓展:

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对“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理解。

七、课外延伸:

阅读吴均诗歌三首,进一步了解作者独树一帜的写作技巧。

山中杂诗 从军行 梅花落

山际见来烟, 男儿亦可怜, 终冬十二月,

竹中窥落日。 立功在北边。 寒风西北吹

鸟向檐上飞, 阵头横却月, 独有梅花落,

云从窗里出。 马腹带连钱。 飘荡不依枝。

怀戈发陇坻, 流连逐霜彩,

乘冻至辽川。 散漫下冰澌。

微诚君不爱, 何当与春日,

终自直如弦。 共映芙蓉池。

八、课堂小结。

九、布置作业:

学了这篇课文,你一定会有不少感受。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会使人流连忘返;文中那些优美的语言,整齐的句式读来令人赏心悦目,琅琅上口;文中那些哲理性的语言,也会给人以深刻的启示。请把你的阅读感受和同学交流一下,并写出来。字数在200字左右。

板书设计:

21、与朱元思书

吴均

千丈见底 水之清

异水

从 急湍猛浪 水之急 天

流 下

飘 高山寒树 树之奇 独

荡 负势轩邈 山之势 绝

奇山 泉鸟蝉猿 山之音

息心忘反 山之力

横柯疏条 林之密

22、五柳先生传

教学设计: 陈怀丽

[教学设想]

本文是作者假托五柳先生之名,运用史传笔法写成的一篇自传。全文仅171字,分为正文与赞,写法独特,语言洗练,意蕴深刻。教读本文时,不必在词性、句子结构上下过多的功夫,可以通过学生的反复诵读,教师的适当点拨来品味语言、领悟文意;通过对作者相关作品的比较阅读,加深对作者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的理解;通过能力拓展训练,让学生达到由文及人,由人推己的读书境界。

[教学模式]

感知——品析——延伸

[教学目的]

1、 积累文言知识,重点掌握“晏如、萧然、会意、汲汲、戚戚”的词义。

2、 熟读背诵全文,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语感。

3、 体会本文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把握简约洗练、多用否定句的语言特点。

4、 学习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教学重难点]

重点:1、理清行文思路,背诵课文。

2、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品味本文的语言特色。

难点:1、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

2、了解“史传体”体例特点,理解作者用这种体例写文的目的。

[教学方法]

1、诵读法:本文行文简练生动、语言亦庄亦谐、风格平淡朴实,却又耐人寻味,只有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诵读,在诵读中理解文意,培养语感。

2、合作探究法:通过生生互动加深对课文的翻译、对文意的理解;重点难点问题师生互动,共同探究。

3、拓展联读法:课前组织学生收集陶渊明的有关资料及作品,拓宽对课文的理解;课中提供同一体裁的文章让学生阅读,加深对古代史传体例的理解,并做练笔的尝试。

[教具准备]

幻灯片、朗读磁带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步骤] ( 分三大板块)

第一板块:感知课文(学习习惯和能力的培养)

具体步骤:

1、 课前布置预习要求(借助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搜集与作者有关的资料。)

2、 导入新课:请同学们讲述一个自己所知道的陶渊明的故事。(初步认识作者,为进入文本蓄势。)

3、 讲述“传”这种文体特征及东晋的历史背景。(了解文体特征及背景有助于学生更好把握课文。)

4、 放朗读磁带,要求学生听准字音、语调;划出不理解的字、词、句。(让极富感情的朗读把学生带进文本。)

5、 出示幻灯片,检查重点词语的音、义。

晏如 萧然 汲汲 会意 戚戚 欤 箪 衔觞 (检查预习扫除阅读障碍。)

6、 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对照注释翻译课文,同桌互动,你读我译,我说你听,互相补充。

7、出示幻灯片,检测翻译效果 。

A、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B、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C、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D、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学生口头翻译,教师点拨、指正。)

8、 全班齐读,要求读出作者自赏自嘲的语言风格。

第二板块:品析课文(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

具体步骤:

一、寻读探究:

1、教师引语:通过朗读,我们对五柳先生有了大体的认识,你眼中的五柳先生是怎样的人?尽可能依据文中的语言想象出来,小组边读边讨论。(教师只听,不作评价。课堂设想:通过朗读与讨论了解“五柳”名字的来历,陶渊明假托“五柳先生”为自己立传,及“好读书”“性嗜酒”“家贫”“著文自娱”等生活志趣,能从中感受到陶渊明的性格及追求即可。)

2、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形成板书。

人物: 五柳先生 体裁:传(正文——赞 )

性格: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读书——好读书,不求甚解

志趣: 饮酒——性嗜酒,期在必醉

写文章——常著文章自娱

生活环境:环堵萧然、晏如也

3、 学生根据板书提示,试背课文。(解决教学重点,理清文脉、熟读成诵)

4、 人物形象我来说:根据上面的讨论分析,请用一句话表述五柳先生这个人物形象。要求多角度概述。(让学生自我感悟、自己表达)

二、深层探究:

1、教师引言:文中的五柳先生就是作者,他以自赏自嘲的语言写出了自己的淡泊名利、安贫乐道、悠然自得的形象,你能不能从作者的其他作品中找到依据?能试着说出这样写的好处吗?(学生交流搜集的资料,实现资源共享,思考、讨论交流,学会评价。教师提供萧统的《陶渊明传》、陶渊明的代表作《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等。教师不作评判,学生言之有理则成。)

2、我的课堂我来说。让学生探讨问题:①陶渊明“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呢?

②文中用了那么多的否定句有什么作用? ③ 结尾的“赞”与前文有什么关系?

(小组把讨论结果写在幻灯片上,教师投影显示,并作补充、订正。)

第三个板块:拓展延伸(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具体步骤:

1、 阅读资料《老舍自传》

2、 指名朗读,想一想两篇传记在语言风格上有什么相似点?

3、 要求学生学习这种自赏自嘲的语调,写出自己的个性风采,可以是完整的小传,也可以是一两句抓住某个特点,表现自己的个性。

4、 学生展示自我。(要求学生把自己写的小传当堂朗诵)

5、 老师小结,结束本课学习。

6、 布置作业。(1)背诵课文,抄录你喜欢的词句或称颂五柳先生性情品格的句子。

(2)把自己的小传修改整理抄在作文本上。

附(1)板书设计: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人物: 五柳先生 体裁:传(正文——赞 )

性格: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读书——好读书,不求甚解 志趣高雅

志趣: 饮酒——性嗜酒,期在必醉 旷达自任 隐士

写文章——常著文章自娱 安贫乐道

生活环境:环堵萧然、晏如也

(2)老舍自传:

舒舍予,字老舍,现年四十岁。面黄无须。两岁失怙,可谓无父;志学之年,帝王不存,可谓无君,特别孝爱老母,布尔乔亚之仁未能一扫空地。幼读三百篇,不求甚解,断学师范,遥奠教书匠之基。及壮,湖口四方,教书为业,继学师范。每购奖券,以得未彩为荣也。二十七发愤著书,科学哲学无所懂,故写小说,博大家一笑,没什么了不起。三十四岁结婚,今已有一男一女,均狡猾可笑。闲时养花,不甚得法,每每有叶无花亦不忍弃。书无所不读,全无收获,并不着急。教书作事均甚认真,往往吃亏,亦不后悔。如此而已,再活四十年,也许能有点出息。

23 马说

教学设计:黄剑霞

教学设想:

通过本堂课的教学,让学生由读到悟,由悟到明,了解古代人才被埋没的根本原因,从而珍惜我们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时光。在这堂课中,让学生了解“说”这种古文体裁,积累一定的文言知识,并通过合作探究,加深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认识、学习、运用“托物寓意”的表现手法。

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的主要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理解《马说》所阐明的深刻道理,学习托物寓意的写法。

3、了解“说”的体裁特点。

教学重难点

1、掌握文中主要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理解文中所阐明的深刻道理。

3、学习托物寓意的写法。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方法:

1、诵读法:在教学过程中穿插朗读,以期能熟读成诵。

2、合作探究法:文中一些疑难点由学生讨论,通过合作探究突破疑难,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朗读磁带

课前准备:
第2个回答  2008-04-19
你要期中考试了吧,祝你考个好成绩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