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纣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如题所述

一、历史上的纣王:
纣王是个残暴的君主,从考古发掘来看,商朝的奴隶主一向对奴隶很残暴。纣王与其他人不同的是,他不但对奴隶残暴,对贵族也很残暴。、

纣王挖比干的心,囚禁箕子,可能是为了压制贵族势力;杀死九侯、鄂侯,可能是为了打击地方势力。他一方面打击贵族势力,一方面对奴隶仍然很残暴,再加上不断的对外扩张,可能就是这些原因,让他把各个阶层的人都得罪光了,才导致他众叛亲离。
周文王、武王,也许是对奴隶的态度比较温和,对各方国,包括商朝贵族,也注意拉拢,所以才受拥护。
二、人物评价:
帝辛和商纣王,是同一个人,都是商王朝末代君主的称号。一个人有两种称号,在中国历史上唯此一例。这两个称号之间差别是巨大的,对不同的人群来说具有不同的含义。
毛泽东对帝辛的评价耐人寻味,因为所处地位,毛泽东的着眼点和洞察力显然更令人信服:“把纣王、秦始皇、曹操看作坏人是错误的。其实纣王是个很有本事能文能武的人。他经营东南,把东夷和中原的统一巩固起来,在历史上是很有功劳的。纣王伐东夷,打了胜仗,但损失也很大。俘虏太多,消化不了。周武王乘虚进攻,大批俘虏倒戈,结果使商朝亡了国。”“当时微子是里通外国。为什么纣王灭了呢?主要是微子反对他,还有箕子反对他,比干反对他。纣王去打东夷,把那个部族征服了。纣王是很有才干的。后头那些坏话都是周朝人讲的,不要听。”“纣王那个时候很有名声。商朝老百姓很拥护他。纣王自杀了,他宁死不投降。”(《毛泽东读书笔记解析》,P1157,转引自高水然:《对纣王的评语》,淇园文萃)
三、人物简介:
纣王(前1105-前1046),子姓 ,名受或受德或辛 ,也叫“帝辛”。商代的第三十二位帝王, 帝辛在位30年,后世称商纣王 。
据正史所载,商纣王博闻广见、思维敏捷、身材高大、膂力过人。继位后,重视农桑,社会生产力发展,国力强盛。他继续发起对东夷用兵,打退了东夷向中原扩张,把商朝势力扩展到江淮一带。特别是讨伐徐夷的胜利,把商朝的国土扩大到山东、安徽、江苏、浙江、福建沿海,把疆土开拓到我国东南一带,开发了长江流域。为古代中国的最终统一奠定了物质和思想的基础,是统一古代中国的先驱者。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5-10
没有太准确的记载。大致梳理下脉络。
先说“帝辛”工作成绩(从说他有罪的文件中挑出来)
1. 重视农桑,强盛国力。
帝辛革除先王旧弊,不再屠杀俘虏和奴隶,而是让他们参加生产劳动和作战。
2.选贤举能、唯才是举。
他大胆选用有才能的中下层国人,开平民当官的先河,同时,他也不拘一格,毫不避嫌地重用王室成员,如微子、比干等。
当然,贵族们的既得利益受到削弱,引发了一场不小的暴动。
3.蔑视陈规陋俗,不信奉鬼神。
4. 开疆拓土,统一东南。
他发兵攻打东夷诸部落,把中国疆域势力扩展到江淮一带,国土则扩大到今山东、安徽、江苏、浙江、福建沿海
可是帝辛是怎么变成“纣王”的呢?
牧野之战中,商朝大军被周武王姬发打败,帝辛跑上鹿台自焚而死,商朝绵延600年,传君17代31王,终归被灭于摘星楼的大火尘埃之中。
为了解释伐纣的合理性,周武王给帝辛列了6条罪状:
酗酒、不用贵戚旧臣、重用小人、听信妇言、信有命在天、不留心祭祀。
~~作为君主,这些算什么罪过?帝辛的功绩,我们可就是从这里挑出来的!
可见,周朝对周武王对帝辛的指控虽然有失公允,但脏水泼得并不厉害,远没有达到“史上第一昏君”的条件,你看后世那些剖孕妇肚子、大殿上架起汤锅煮大臣的皇帝,哪一个不比帝辛更混蛋?
凭什么就他得了个“纣”的称号?
在春秋时期,关于帝辛的罪状增加了一条――“比干谏而死”,一句话,没讲到底咋死的。
战国时,比干就死得生动起来了:屈原说他投了水,吕不韦的门客则说他被剖了心。还增加了“酒池肉林”的设定。顺便创造了“炮烙”这个新名词。
到了汉朝,刘向更进一步,说帝辛是要满足妲己的好奇心,想看“圣人”的心是不是七窍。于是在逼死忠臣的基础上,又加一条红颜祸水;刘向同时还给鹿台定了规模~~“大三里,高千尺”。史记则把“酒池肉林”丰富了,说“男女裸奔其间”。
到了东汉,史官一看讲得很详细了呀,没啥发挥的地方,就只好让酒池大到可以行舟,牛饮者达到三千人……
晋朝时,一位史官干脆说,帝辛在妲己的怂恿下,剖了比干的心,还解剖怀孕妇女看胎儿形态。这就有些疯狂了。
到了南北朝时期,裴駰集解引《列女传》,讲得非常详细:“膏铜柱,下加之炭,令有罪者行焉,辄堕炭中。妲己笑,名曰炮烙之刑。”
清朝的俞樾在评议《韩非子》时,还像模像样地注解:“盖为铜格,布火其下,欲食者於肉圃取肉,置格上炮而食之也。”

综上,一定不要当亡国之君啊。
第2个回答  2013-09-27
殷纣王(即帝辛)在封神演义等小说中北写的很昏庸无道,但是他在历史中还是做了不少好事的。比如继位后,重视农桑,社会生产力发展,国力强盛。他继续发起对东夷用兵,打退了东夷向中原扩张,把商朝势力扩展到江淮一带。特别是讨伐徐夷的胜利,把商朝的国土扩大到山东、安徽、江苏、浙江、福建沿海。帝辛对东南夷的用兵,保卫了商朝的安全。毛泽东在评价帝辛时说:"其实纣王是个很有本事、能文能武的人。他统一东南,把东夷和平原的统一巩固起来,在历史上是有功的。"帝辛统一东南以后,把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向东南传播,推动了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促进了民族融合,郭沫若在一首诗里说:"但缘东夷已克服,殷人南下集江湖,南方因之惭开化,国焉有宋荆与舒。"
帝辛之败有两说,其一,说帝辛在位后期,居功自傲,耗巨资建鹿台,造酒池,悬肉为林,修建豪华的宫殿园林,过着穷奢极欲的生活,使国库空虚。他刚愎自用,听不进正确意见,在上层形成反对派,使用炮烙等酷刑,镇压人民。杀比干,囚箕子,年年征战,失去人心。他在讨伐东夷之时,没有注意对西方族的防范,连年用兵,国力衰竭,又需面对其因长年征战而日积月累有增无减的大批俘虏如何处理等问题而造成负担。---该段早已无法考究,由周武编写。(对于荒淫一说,有一点要说明的是,纣王只有两个儿子,而周文王百子,另,宦官制度起于周文王。)
另一个说法是,帝辛重用奴隶,触犯贵族利益。周武一方给帝辛设立的六大罪状里,排前的便是“任用贱民为官”以及“以贱民辱贵族”。说白了就是纣王提前了一千年企图终结奴隶制社会,提前三千年想要玩民主……试想,商鞅七百多年后开启封建制都落了个车裂的下场,何况七百多年前呢?所以当时以周姬昌等为首的大奴隶主便一起联手杀了帝辛。
但是史书中记载酒林肉池不是殷纣王建造的,是自其祖先就有的,用来宴请大臣宾客的。
第3个回答  2018-06-19
一、历史上的纣王:
纣王是个残暴的君主,从考古发掘来看,商朝的奴隶主一向对奴隶很残暴。纣王与其他人不同的是,他不但对奴隶残暴,对贵族也很残暴。、

纣王挖比干的心,囚禁箕子,可能是为了压制贵族势力;杀死九侯、鄂侯,可能是为了打击地方势力。他一方面打击贵族势力,一方面对奴隶仍然很残暴,再加上不断的对外扩张,可能就是这些原因,让他把各个阶层的人都得罪光了,才导致他众叛亲离。
而周文王、武王,也许是对奴隶的态度比较温和,对各方国,包括商朝贵族,也注意拉拢,所以才受拥护。
二、人物评价:
帝辛和商纣王,是同一个人,都是商王朝末代君主的称号。一个人有两种称号,在中国历史上唯此一例。这两个称号之间差别是巨大的,对不同的人群来说具有不同的含义。
毛泽东对帝辛的评价耐人寻味,因为所处地位,毛泽东的着眼点和洞察力显然更令人信服:“把纣王、秦始皇、曹操看作坏人是错误的。其实纣王是个很有本事能文能武的人。他经营东南,把东夷和中原的统一巩固起来,在历史上是很有功劳的。纣王伐东夷,打了胜仗,但损失也很大。俘虏太多,消化不了。周武王乘虚进攻,大批俘虏倒戈,结果使商朝亡了国。”“当时微子是里通外国。为什么纣王灭了呢?主要是微子反对他,还有箕子反对他,比干反对他。纣王去打东夷,把那个部族征服了。纣王是很有才干的。后头那些坏话都是周朝人讲的,不要听。”“纣王那个时候很有名声。商朝老百姓很拥护他。纣王自杀了,他宁死不投降。”(《毛泽东读书笔记解析》,P1157,转引自高水然:《对纣王的评语》,淇园文萃)
三、人物简介:
纣王(前1105-前1046),子姓 ,名受或受德或辛 ,也叫“帝辛”。商代的第三十二位帝王, 帝辛在位30年,后世称商纣王 。
据正史所载,商纣王博闻广见、思维敏捷、身材高大、膂力过人。继位后,重视农桑,社会生产力发展,国力强盛。他继续发起对东夷用兵,打退了东夷向中原扩张,把商朝势力扩展到江淮一带。特别是讨伐徐夷的胜利,把商朝的国土扩大到山东、安徽、江苏、浙江、福建沿海,把疆土开拓到我国东南一带,开发了长江流域。为古代中国的最终统一奠定了物质和思想的基础,是统一古代中国的先驱者。
第4个回答  2020-07-16
一、历史上的纣王:
纣王是个残暴的君主,从考古发掘来看,商朝的奴隶主一向对奴隶很残暴。纣王与其他人不同的是,他不但对奴隶残暴,对贵族也很残暴。、
纣王挖比干的心,囚禁箕子,可能是为了压制贵族势力;杀死九侯、鄂侯,可能是为了打击地方势力。他一方面打击贵族势力,一方面对奴隶仍然很残暴,再加上不断的对外扩张,可能就是这些原因,让他把各个阶层的人都得罪光了,才导致他众叛亲离。
而周文王、武王,也许是对奴隶的态度比较温和,对各方国,包括商朝贵族,也注意拉拢,所以才受拥护。
二、人物评价:
帝辛和商纣王,是同一个人,都是商王朝末代君主的称号。一个人有两种称号,在中国历史上唯此一例。这两个称号之间差别是巨大的,对不同的人群来说具有不同的含义。
毛泽东对帝辛的评价耐人寻味,因为所处地位,毛泽东的着眼点和洞察力显然更令人信服:“把纣王、秦始皇、曹操看作坏人是错误的。其实纣王是个很有本事能文能武的人。他经营东南,把东夷和中原的统一巩固起来,在历史上是很有功劳的。纣王伐东夷,打了胜仗,但损失也很大。俘虏太多,消化不了。周武王乘虚进攻,大批俘虏倒戈,结果使商朝亡了国。”“当时微子是里通外国。为什么纣王灭了呢?主要是微子反对他,还有箕子反对他,比干反对他。纣王去打东夷,把那个部族征服了。纣王是很有才干的。后头那些坏话都是周朝人讲的,不要听。”“纣王那个时候很有名声。商朝老百姓很拥护他。纣王自杀了,他宁死不投降。”(《毛泽东读书笔记解析》,P1157,转引自高水然:《对纣王的评语》,淇园文萃)
三、人物简介:
纣王(前1105-前1046),子姓 ,名受或受德或辛 ,也叫“帝辛”。商代的第三十二位帝王, 帝辛在位30年,后世称商纣王 。
据正史所载,商纣王博闻广见、思维敏捷、身材高大、膂力过人。继位后,重视农桑,社会生产力发展,国力强盛。他继续发起对东夷用兵,打退了东夷向中原扩张,把商朝势力扩展到江淮一带。特别是讨伐徐夷的胜利,把商朝的国土扩大到山东、安徽、江苏、浙江、福建沿海,把疆土开拓到我国东南一带,开发了长江流域。为古代中国的最终统一奠定了物质和思想的基础,是统一古代中国的先驱者。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