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药家鑫事件谈谈大学生应具备哪些素质和法律知识?

要求详细,对症下药,字数不少于两百

药家鑫事件想必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人们对事情理解都不同,人们在纷纷呵斥这种行为的同时,更多是批判社会和现实。一些专家教授还对药家鑫事件各持己见,发表看表。总之五花八门,络绎不绝。当然,作为这个社会中的一员的我,也想说说自己的几点想法。 网络上有人总结是因为药家鑫的性格极端、叛逆、多疑。以至于他没机会接触社会,缺乏社会经验,这也是他对受害者痛下杀手的根源。看似上述此人观点比较合理,但我认为把事情单纯的归结为他的性格,或者是缺乏社会经验是片面的。 药家鑫之所以被认为是叛逆和多疑的原因,我参对了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原理。药家鑫撞人后还要扎人,这可能是是压制已久潜意识的轰然释放,世界潜能大师博恩·崔西说:潜意识是显意识力量的3万倍以上。一旦潜意识显现出来,后果如火山突然喷发一样,破坏力十足,让常人难以接受。在药家鑫撞伤扎人时间中,有几个点值得我们注意。 他在撞人之后,下车后他没有立即施救。而是在发现受伤者看自己车牌号后,用“怕撞到农村的人,特别难缠”的借口,拿出水果刀,对伤者连捅8刀,致其死亡。 一般来说,常人将人撞伤后会感觉到害怕,慌乱,紧张,手忙脚乱,不知所措。可药家鑫看到伤者在记自己车牌后,还竟然拿出水果刀去杀死伤者……这些举止让人费解。从药家鑫的表现,理所当然认为他是猖狂,胆大。实则,他是极端害怕的表现。或许一些人不同意,会用“害怕,他到底害怕什么,人都敢杀他还会害怕什么的借口”驳斥我。 但你们想过,他做出杀人行为的原因,还有害怕的缘由是什么吗?我猜测,极有可能是承担责任,这与他懦弱,胆小的性格是息息相关的。 一方面,从他的生长背景来看,父母从小要求严格。在父母的压制下,他养成了温顺、懦弱、沉默寡言的性格。但只要他想要什么东西,母亲都会满足他。在与家人的相处中,他感受不到亲情的温暖,在得到家人物质上的鼓励时,他才能感到满足。久而久之,形成一种思维定势——即物质让他满足的意识。但他正是出于青春生长期,各方面都发育不完整,在急切需要沟通和理解的时候,却因为其性格和外在的因素,让内心自我压制和封闭,不与社会接轨,缺乏社会经验,为以后的悲剧埋下伏笔。 另一方面,从他的性格来看,由于缺少沟通,长期压制自己,再加上父母的责打和零用钱的限制,让他感觉到自己的无可奈何,越来越自卑和消沉。在不得不屈服这种生活的同时,他的内心在强烈地渴望自由和解脱。在麻醉自我这时候,潜意识的仇恨和反叛也逐渐在生根发芽,只是还没有暂时被发现。不被理解的他只能大量沉溺于网络世界去释怀,这一举动更催化他内心的仇恨。随着年龄的增长,他进入到大学后暂时摆脱父母的束缚,可以和同学呆在一起时。他感受到自由,异常自卑的心理,急切需要别人的认同感,同时,也催化出了那份被他被潜藏和压抑已久强烈的感情。在大一时,药家鑫为了给朋友买生日礼物,将学校新发的书籍除主要课程外都卖成了废纸,给同学买生日礼物,甚至花了巨额资金整形都可以说明于此,他以为通过这种方式就能被人理解,就可以被人接受。 但长期逆来顺受,压制自我的生活让他不懂得处理生活中的冲突和矛盾,相比起其他同学,自然是差距很大。在长久的相处后,朋友发现药家鑫的性格极端、叛逆、多疑,便有意识地疏远于他。这个后果,是药家鑫无法理解的。导致其性格更加恶劣,同时让内心对社会的仇恨更深,成为对受害者痛下杀手的根源。 当撞车案发生,他下了车看到伤者躺在地上还在记他车牌号时,他内心懦弱和恐惧横生,惊慌失措的同时,不知道如何去处理。极端的惧怕让被压制已久在潜意识中的强烈感情一下子轰然释放,不顾一切的要寻求深深渴望满足和快感,让最原始,最冲动的欲望一下子主宰他的情绪,根本无暇顾及着社会道德、外在的行为规范的约束的约束。毫不犹豫举起了刀,狠狠地扎向伤者。他以为只要让伤者闭嘴,自己可以不用承担责任,不被约束,就能自由。接着说出了“怕撞到农村的人,特别难缠”的话,更能证明一点,药家鑫杀人的目的,实则就是被压制潜意识作祟——以最原始最冲动的方式的获得自由的快感,避免承担责任的痛苦,以获得当时情绪暂时性的快乐。 通过以上的分析,酿成此桩惨案的原因不仅是在于自身,还在于外界对于他的压制。换位思考一下,假如他的父母在管教他的同时,和他及时地进行沟通和正确地引导。如今会酿成这桩案件吗? 药家鑫是可恨的,同时也是可怜的。他的悲剧,不仅仅是个人的悲剧,更是时代的悲剧,映射出各种各样对社会真相的拷问,例如教育,家庭,社会,法律,道德等等。总之,在药家鑫事件上我们该吸取一些经验教训来,尽可能避免类似悲剧的产生。
反思我们的制度规范 撞伤人后,他杀人的另一个动机是害怕受害者难缠,即是害怕会向他索要巨额赔偿。这个借口看似荒谬,却真实地说明了一个被很多司机认可的潜规则,“交通事故中撞死人比撞伤人划算。” 对于撞人赔偿的事,我和一朋友讨论这件事,他告诉我他同学的父亲不小心把人撞瘫痪了,结果他为了赎罪,已经为了这个人把全部家当都快赔上了。现在伤者快好了,生活能基本自理,可伤者的家属仍然坚持每个月上门讨债。气势汹汹拿着撞人的借口,继续要着治病钱,永无尽头。 虽然法律明文规定,撞伤人,司机需要赔付伤者的医疗费、误工费,如果造成对方伤残,则要负担对方的生活费,但这个费用是没有底限的,另外,法律规定撞死人,虽然要付刑事责任要赔款,数目却少得很多。为了赔偿更少的钱。类似药家鑫事件层出不穷,在他之前就曾经出现过有宝马车撞伤儿童后,又多次碾压致死的事情。 对于车祸赔偿制度,法律没有明显的指出,这个不完善的制度。不仅使得有些类似药家鑫的车主以残害他人生命代价逃避赔偿金外,还让一些不公平不合理赔偿金纠葛屡屡产生。对于药家鑫事件,我们不能一味谴责和谩骂,在痛恨药家鑫泯灭人性的同时,我们则应该理性去思考如何解决和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再次避免类似惨剧发生的事,只有从制度上进行完善,才能将人性之恶扼杀在襁褓中,才能保障更多人民群众的合法权利。
反思我们的心态 斯文的钢琴男生,成绩优异的大学生。暗地里却是个没有人性的冷血杀手。对比鲜明的矛盾体,全部集中在一个人的身上,令人费解。更让人不明白的是,在药家鑫事件过后,他的师妹李颖在微博口出狂言,声称“我要是他(药家鑫)我也捅”,这骇人的言行,让我不寒而栗。也更我仍然相信一个药家鑫岁死了,但还是有成千上百的药家鑫是活着的。 药家鑫案例不仅只是个案件,也看出社会精神层面的缺失。 唯物辩证法说一切事物都是由各个局部构成的有机联系整体,二者不可分割,相互影响。整体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那么作为社会一员大学生就铁定不能离开社会。社会发展势必会对我们产生影响。所以在人们质疑现在为什么大学生的素质会越来越低的同时,身为他们一员的我只能蹙眉。光是说大学生素质越来越低的同时,请想想当今社会而是国人整体的素质。部分也制约着整体,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性能会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在人们质疑现在为什么大学生的素质会越来越低的同时,身为他们一员的我只能蹙眉。其实不光是是大学生素质越来越低,而是国人整体的素质都在走下坡路。作为社会的一份子的我们,也无可奈何受到了影响。 当前的中国是处于文化转型的第三个时期,经济发展太过迅猛,中国社会处在剧变之中,西方文化的精华和糟粕都涌进来,而精神层面的变化跟不上这个速度。于是以拜金主义为典型的许多不良文化开始泛滥。人们根本来不及反映和面对,任由这股风潮肆意侵蚀。再加之物质的催化,一步步从物质文化层,过度到行为,制度文化层,最后抵达到精神文明层。 当精神文化层以money为优先原则时,那么其他的文化层也必定会受到影响。道德缺失,不光是单一在体现大学生身上,除此之外的行为,制度,群体都值得我们反思。 社会是张巨大的关系网,充满了各种诱惑和冲突,一环扣着一环,在踏入社会之前,我们必须要认清形势,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 金钱至上的原则,灌输社会各个方面,家长为了让孩子追求追求更好前途,名利乃至更高的地位,督促着孩子们带着功利心去学习,让读书为当官,当官为发财这种观念根深蒂固,忽略了孩子精神层面的发展。社会发展过多看重GDP,却忽略教育的比重,如此重视物质层面,就必然导致精神层面发展失衡,药家鑫事件,也只是当前这种文化现象不协调的突出表现罢了。 前面两个方面,我分别制度文化层和精神文化层面去阐述自己的观点。但具体如何现状呢。我不得而知。 心态文化层一旦形成,具有极强的稳定性,不容易改变。所以单从加强大学生法律意识,普及道德规范,改变教育等条条款款是根本无法改变的。 这个工程实在是太过浩大,要改变这种现状任重而道远,需要一代或者几代人的共同努力,在此之前,我们必须认清形势,做好自己,脚踏实地,一步一步,一点一滴处理好生活中的平凡事,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然后行序渐进对物质文化方面,制度文化方面进行改革。等我们完善好前面三者的关系之后,最后再从心态文化层面上去改进。取其糟粕,取其精华,最终形成和谐统一健康的精神文化。 话虽如此,但要真正付诸于实践,谈起容易。除了上述这些,我想我们只有每个人每天都要扪心自问一下,思考一下今天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如何去做,如何才能做好,众少成多,积小致巨,我们只有把自己都做好,整个社会才能变好。 …… 药家鑫事件,我们在反思社会的方方面面的同时,请别忘了反思一下自己。这句话,不仅是别人说的,更是对自己说的。 ------------------------------------------------------------------------------------------------------------- 一、对药家鑫事件的反思
  药家鑫事件发生后,引起了社会的震惊和关注,尤其是陕西高校都掀起了以药家鑫事件为反面教材的学习活动,大学生的法律道德教育被进一步高度重视,但是药家鑫事件毕竟只是一个极端的例子,它并不能代表整体大学生的法律道德素质状况,更不能说明大学生都非常缺乏法律常识,并且道德素质低下。然而药家鑫事件却也给了我们一个警示,那就是要注重大学生的法律道德素质教育,尤其要注重大学生日常的道德素质教育。道德是人之所以为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而大学生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相对来说,其道德素质要比一般人高很多,至少大学生的身份也要求大学生必须要有较高的道德素质,这就是标签的作用。所以一旦标签与实际不符合,就会使人们非常震惊,这也就是为什么药家鑫事件会引起社会震惊和关注的最重要原因,如果大学生的法律常识和道德素质都是如此低下,那么其他人的道德素质又该是什么样子呢?作为一个社会人,一个有基本道德素质的人,不管他有没有受过高等教育,他至少应该明白开车撞了人,应该把人送到医院,即便是不送人去医院,至少不会再次伤害被撞者,更不会拿刀去捅被撞者,而且还捅了八刀,使被撞者丧命。开车撞了人,还把人杀了,这于情于法于理都说不过去。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开展,大学生数量不断增长,但大学生的道德素质也在不断下降,这必须引起相关部门,尤其是教育部门的关注,当然大学生素质整体下降的原因很多,也很复杂,并不能完全归结为学生的原因,如果有很多学生连基本的道德素质都不具备,这也不能不说是教育在某些方面的失效,甚至是失败,更反映出社会大环境可能存在很大问题。当前大学生道德素质的缺失主要表现在这样几方面:一是很多大学生不懂尊老爱幼和关爱弱势群体,比如很多大学生出去坐公交车不会给老年人、孕妇和带小孩的人让座,尽管公交车上不断提示要给这些人让座,但是很多大学生就是听而不闻、视而不见。二是很多大学生不注重自己的言行,很多大学生无论是在说话方式,还是在做事方面,都显得不够成熟和欠妥当,俨然不像一个大学生的所言和所行,比如说粗话,做事不考虑后果,只考虑自己的利益,为了自己的利益做损害他人利益的事情,而且很多高校大学生学生会和班上的负责人也是如此,没有吃苦耐劳和奉献精神,做负责人只是为了得到学校和院里的好处,而不愿意为学校、院里、班集体和同学们服务。三是很多大学生没有公德意识,比如上卫生间不冲水,打饭不排队,上自习说话,在休息时间不休息,影响宿舍其他人休息等,即很多人都是我行我素,都认为自己是正确的,而不考虑其他人的感受和利益,更不会考虑集体的利益。四是很多大学生没有学德,作为大学生应以学习为重,然而现在的很多大学生都不爱学习,而且学习不是为了获得知识和提高自己的素质,而仅只是为了应付考试,比如平时的教室和图书馆都空空如也,只有到了期末考试,才开始被学生利用起来,而且流行占座,即有时自己不来,却用书占着座位,使想学习的人也没有地方坐;另外,有些学生不仅占座,还占资料,对于自己觉得有用的资料就用刀割下带走,让其他人看不成,用不成,破坏了书籍,损害了学习资源。五是很多大学生对老师的尊敬度降低,很多学生不尊重老师,对老师是有差别的尊敬,比如如果是考试的课程,对老师就相对尊敬一点,如果只是考察,不考试,那么就容易出现旷课,上课不听讲、睡觉和做其他事情的现象等等。六是很多大学生不清楚自己的角色和位置,作为学生不能履行好自己的角色,对于老师、家长的一些好意见不能虚心接受,反而顶撞,轻则消极抵抗,即老师、家长说归说,他自己该做什么还是做什么,不会听老师和家长的意见,重则直接和老师、家长冷言相对,甚至直接顶撞老师和家长。总之,现在大学生的道德素质的确令人堪忧,对于大学生的道德素质教育亟待进一步加强。
  二、结语
  药家鑫事件从表面上来看是药家鑫违法,实际上是药家鑫不仅违了法,而且突破了作为人的最低道德底线,所以药家鑫开车撞人捅人才能成为一个事件,成为一个教育大学生的反面教材。药家鑫事件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它是社会的产物,随着中国社会的变迁,约束人们的传统道德规范丧失了原有的效力,而且当前社会的执法者对于法律的执行不到位,频频出现的撞人、打人、伤人事件因为得不到彻底有效的惩处,使很多人表现出失落状态,也使那些潜在的犯罪者浮出水面,使潜在犯罪成为犯罪事实,这不能不说是社会纵容的结果,应该引起我们的警觉。和谐社会要以人为本,如果有人连最基本的生命安全都无法保证,谈何和谐社会,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党和国家要进一步采取积极措施,不仅要要求教育部门做好大学生的法律道德素质教育工作,还要抓好社会建设,使社会有一个和谐良好的社会环境,因为只有社会环境处于和谐良好状态,才能保证社会的其他方面也处于和谐良好状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