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架火车是在哪里创造的?

如题所述

应该是天津,津沽铁路。 火车的神奇功效令清朝的有识之士大开眼界,为了加快工业的发展,在开平煤矿的开 设过程当中,近代中国铁路运输系统中最先建成的一条铁路出现了。  天津市社科院教授罗澍伟先生介绍,李鸿章督直后,为了加强近畿的防卫,一直想把天津建成南北洋的铁路中心,早在光绪初年,他已有了这方面的打算:“盱衡北洋形势,以大沽为京师外户,其北塘至山海关各处口岸,皆为大沽旁门,一处有惊,全局震动。设防患其难遍,征调患其不灵,非铁路不能收使臂使指之效。”只是因为“时论不韪,筹款维艰,未敢轻率请办。”  不久之后,唐廷枢在勘察开平煤矿过程中,根据英国矿师巴赖的建议,提出了“非由铁路运煤,诚恐终难振作”的主张,很得李鸿章的赞同。开平矿务局成立之后,巴赖再次建议修筑一条由矿山到北塘的铁路,以便装运煤炭,不过未能实现。但唐廷枢却始终坚持先在矿区建造运煤铁路,然后或向北通至山海关,或向南通往各海口,李鸿章极力支持这个方案。直到光绪六年(1880),开平矿务局才开始动工修筑从唐山矿井到胥各庄的铁路,次年竣工,全长仅有9公里,轨距采用英国标准(4英尺8.5英寸,约合1.435米),这是近代中国铁路运输系统中最先建成的一条。  光绪八年,唐胥铁路工程师英国人金达用废旧锅炉和机车旧零件,改装成机车一台。因这条铁路距离清皇室东陵所在地马兰峪较近,统治阶级中有人担心因火车行驰而“震动龙脉”,不得不改用骡马拖载,因此在当时被称为“马车铁道”。张嘉臣解释说,人们所说的马车铁道不是让骡马拉着整列的火车,那就是有多少马也不够用。当年是用一二匹骡马拉着一个车斗,连同煤炭总重在5吨左右,这样骡马才拉得动。  津沽铁路是个“混血儿”  罗澍伟教授说,中法战争后,清廷开始认识到铁路对于国防的重要性,为了“调兵运械”的方便,光绪十一年发布上谕,表示支持开平矿务局展筑由胥各庄至阎庄(今闸口)的铁路,这条展筑路线全长33公里,一年后竣工。天津英商得到这个消息后,立即出动购买土地,做好修路准备,也是因为这个缘故,在紫竹林租界园地内摆放试演试乘的场面。  法国工业界也不甘落后,他们联合起来在天津设立了一个总办事处,准备攫取在中国修筑铁路的权利。光绪十三年总理海军事务的醇亲王奕譞根据李鸿章的建议,要求清廷将唐山至阎庄的铁路“南接至大沽北岸,北接至山海关”,而第一步则是“将阎庄至大沽北岸八十余里铁路先行接造,再将由大沽至天津百余里之铁路逐渐兴办”。这个建议很快得到批准。由于英、法、德等国在建筑这条铁路上争权夺利,互不相让,铁轨只好由英、德两国购进,机车则购自法国,全部铁桥工程也包给法商,整个勘测设计,则由英国人独揽。津沽铁路成了各国设备的“混血儿”。  外商挤进天津铁路公司  天津铁路分局退休干部张嘉臣介绍说,清光绪十一年,清政府迫于中法战争的失败,要大臣们“切实筹办善后,为久远可恃之计”。当时成立了“总理海军事务衙门”(相当于海军部)统一指挥海军,并以“铁路开通可为军事上之补救”,由该衙门兼管铁路事务,从此把铁路和海防联系在一起。这时先后有军机大臣、督办福建军务左宗棠,前出使俄国钦差大臣曾纪泽奏请修北京到镇江的铁路。倡议筑路的声浪高了起来。清光绪十二年,李鸿章经奏准把唐山至胥各庄铁路展筑至芦台,并设立“开平铁路公司”,把唐胥铁路从开平煤矿公司分离出去,独立经营铁路;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李鸿章奏请延展津沽铁路,即把唐芦铁路向南扩展到大沽,再到天津和北京。并拟向北修筑到山海关。在“增固海防,自强要策”的声浪下,这个计划获得了清政府的批准。  于是开平铁路公司改组扩大,在天津三岔河口处,购地建房组建了“天津铁路公司”,李鸿章任命伍廷芳主持该公司,负责财务;以英人金达为总工程师、留美学子詹天佑为帮工程师(即助理工程师),负责施工筑路。该公司为官督商办,但商股不多,主要是向天津海防局、英商怡和洋行和德商华泰银行借银建造铁路。这是中国官办铁路的开始。清光绪十四年三月将唐胥铁路扩展到塘沽;同年九月,扩至天津,并在旺道庄(原名“瓦刀庄”,今河东区旺道庄大街与石墙大街丁字口处)。建成了我国自办铁路中的第一个商埠车站———天津火车站。这就是当时的“北洋铁路”,即中国第一条自办铁路———“津唐铁路”。竣工后,李鸿章率官商乘火车前往查验。自天津至唐山“计程二百六十里只走一个半时辰,快利为轮船所不及”。  中国天津铁路公司为中国第一家(自办)铁路公司,公司旧址位于旧三岔河口西岸(今狮子林桥西端附近)。天津铁路公司在三岔河口上组建,是有其历史因缘的:其一、“唐胥铁路”即将延展到天津,为迅速将“开滦”的煤炭运抵天津的海防需要;其二、由水运交通枢纽,向水(陆)路联运枢纽发展的必然趋势;其三、为建立天津铁路交通枢纽奠定了基础。  洋商再找发财路  火车能不能赚钱,到底中国人敢不敢坐,对于清政府来讲不是问题,因为清政府关心的是煤炭的运输。由于筑路资金的严重不足,经奏准,李鸿章先将“沽北之路,作为官商合办”,并组织了“天津铁路公司”拟招股银100万两。但清政府的算盘可能出了一些小问题,那就是中国的商人对与铁路不“感冒”,应者甚少,虽至“舌敝唇焦,仅招得商股十万八千五百两”。  这时,天津的洋商见有机可乘,纷纷四处活动,要求出资承办,英、德、法等国的驻华公使也争相出面,支持本国在华商人参与此事。经过一场竞争,英商怡和洋行和德商华泰银行以减轻利率的办法,分别取得贷款63万7千两和43万9千两的权利。光绪十四年,阎庄至天津铁路竣工,“自天津府城东门外河岸起,经宁河县之塘沽、芦台,以至阎庄止,计长一百七十五里……自阎庄起至滦州之唐山止,计长八十五里,为各商旧造铁路”。  张嘉臣拿出一张宣统二年(1910)的火车票价表,上面清楚地记载着每段路途的车票价格,从北京正阳门到天津老龙头火车站,头等票要5.2元,最少的三等票也要1.75元,当时的1元可是银圆哪,外国商人当然不会将这只“肥鸭子”放过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9-26
中国有铁路始于清朝末期。然而清政府腐败、保守、专制,唯祖宗之规是从,不肯接受新生事物。他们把修建铁路、应用蒸汽机车视为“奇技淫巧”,认为修铁路会“失我险阻,害我田庐,妨碍我风水”,因而顽固地拒绝修建铁路。
1876年7月3日,由英、美合谋,由英国在华的代理人——怡和洋行——背着清政府诡称修建从吴淞到上海的一条“寻常马路”,擅自在中国的土地上修建的中国第一条营业性铁路上海吴淞铁路建成通车了。随后,清政府出银28.5万两,分3次交款赎回这条铁路并予以拆除。
1879年,洋务派首领李鸿章为了将唐山开平煤矿的煤炭运往天津,奏请修建唐山至北塘的铁路。清政府以铁路机车“烟伤禾稼,震动寝陵”为由,决定将铁路缩短,仅修唐山至胥各庄一段,胥各庄至芦台间开凿运河,连接蓟运河,以达北塘海口;为避免机车震动寝陵,决定由骡马牵引车辆。
然而用骡马牵引车辆根本不能发挥出铁路应有的效用,1881年唐胥铁路通车时,中国工人凭借时任工程师的英国人金达的几份设计图纸,采用矿场起重锅炉和竖井架的槽铁等旧材料,试制成功了一台0-3-0型的蒸汽机车。这就是中国历史上制造的第一台机车
另有一种说法是,中国第一辆火车是当时任唐胥铁路总工程师的英人薄内的夫人仿照乔治·斯蒂文森制造的英国著名的蒸汽机车“火箭号”而造成的,并把它命名为“中国火箭号”。可是中国工人却在机车两侧各刻一条龙,于是就把它叫做“龙号”机车。
由于照片上可以清楚地看到Rocket of China(中国火箭)的字样和龙的标记,所以后人一直认定这就是中国制造的第一台机车。但是从遗留下来的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到这台机车设计规范、制造精良,怎么能和由废旧料制造的“怪物”等而观之?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