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粟裕大将简介

150字左右
包含各个时期的,知识掌门人用

粟裕(1907年8月10日-1984年2月5日),原名粟多珍,曾用名粟志裕,侗族,生于湖南会同。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领导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大将之首。

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南昌起义,后进入井冈山,参加历次反“会剿”和全部五次反“围剿”战争。长征时留在南方组织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期间,任新四军第二支队副司令员、江南指挥部和苏北指挥部副指挥。

1941年任新四军第一师师长,后兼第六师师长。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任华中野战军司令、华东野战军副司令、代司令员兼代政委等职,主要指挥高邮战役、陇海线徐(州)海(州)段战役、苏中战役、孟良崮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上海战役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常委、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等职。

扩展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粟裕历任解放台湾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总参谋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国防部副部长、军事科学院副院长、第一政治委员,中共中央军委常务委员。

是中共第八届至第十一届中央委员,第一至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三至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

1950年1月27日出席华东军政委员会成立会议,粟裕就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副主席。6月上旬出席中共七届三中全会。会议期间,粟裕建议中央军委直接指挥台湾战役。毛泽东宣布:攻台作战仍由粟裕负责。

1950年7月上旬,粟裕为东北边防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7月14日,粟裕复发高血压、美尼尔氏综合症,到青岛治疗。8月1日,粟裕病情仍未好转。12月,经中共中央批准,到苏联疗养。

1951年9月,粟裕从苏联回国,周恩来、朱德向他传达中共中央要他到总参工作的决定。

11月12日,中央军委任命粟裕为中央人民政府革命军事委员会第二副总参谋长,仍兼华东军区副司令员。12月12日,就任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总参谋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粟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06
  姓名:粟裕
  出生年月:1907年
  籍贯:中国湖南会同人
  职务:原华东军区暨第三野战军副司令员
  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总参谋长
  国防部副部长
  军事科学院副院长、第一政治委员
  中共中央军委常务委员
  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湖南会同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5月参加叶挺为师长的国民革命军第24师,任教导队班长。同年6月转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南昌起义和湘南起义。曾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团的连长、营长、支队长、师长、军参谋长,第七军团参谋长等职,参加创建中央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和历次反"围剿"。1934年7月起,参与指挥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转战闽浙皖赣边,任挺进师师长、闽浙军区司令员,在国民党统治的腹心地区开辟浙南游击根据地,挫败了国民党军多次"围剿",在与中共中央失去联系的情况下,坚持了极其艰苦的三年游击战争。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新四军第2支队副司令员、先遣支队司令员、新四军江南指挥部、苏北指挥部副指挥。协助陈毅开辟江南、苏北抗日根据地,参与指挥黄桥等战役战斗。皖南事变后,任新四军第1师师长(后兼政治委员)、苏中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苏中区党委书记,领导苏中军民挫败日伪军频繁的"扫荡"、"清乡",坚持和巩固了苏中抗日民主根据地。1944年底任苏浙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苏浙区党委书记。日本投降后,任华中军区副司令员、华中野战军司令员。1946年,同谭震林一起指挥了苏中战役。山东、华中野战军会师后,参与指挥宿北、鲁南战役。1947年1月,任华东野战军副司令员,在陈毅领导下,负责战役指挥,进行了莱芜、孟良崮等战役。后和陈毅指挥华东野战军外线兵团,与刘(伯承)邓(小平)、陈(赓)谢(富治)大军密切协同,挺进中原。陈毅到中原局和中原军区工作期间,他任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代政治委员,指挥了豫东战役。同年9月,组织指挥济南战役。11月起,任中共淮海前线总前委成员,参与指挥淮海战役,直接指挥华东野战军作战。
  1949年1月,任第三野战军副司令员,参与指挥渡江战役,组织指挥上海战役。南京、上海解放后,兼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任华东军区暨第三野战军副司令员、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总参谋长,国防部副部长,军事科学院副院长、第一政治委员,中共中央军委常务委员。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他是中共第七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八届至第十一届中央委员。1982年被选为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还当选为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1984年2月5日病逝于北京。主要军事著述有《战时参谋工作》(1940)、《对未来反侵略战争初期作战方法几个问题的探讨》(1979)等论文和战争回忆录。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8-07-03
粟裕(1907年-1984年),1907 年8月10日生于湖南会同枫木树脚村。1926年11 月在湖南常德第二师范加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5月参加叶挺率领的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四师,6月转入中国共产党,参加南昌起义,后随朱德、陈毅转战于江西、广东边界。1928年参加湘南起义后到井冈山,曾任中国工农红军连长、营长、支队长、师长、红四军参谋长、第七军团参谋长等职,参加了创建中央苏区和历次反“围剿”。1934年7月,参与指挥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转战于福建、浙江、安徽、江西边界.1940年10月,在前线指挥黄桥战役,以五千之众歼国民党顽固派军队一万余人。皖南事变后,任新四军第一师师长兼政委、苏中军区司令员兼政委、中共苏中区委员会书记,领导苏中军民,挫败日伪军频繁的“清乡”、“扫荡”,坚持和巩固了苏中抗日根据地。1944年3月,指挥车桥战役,歼灭日军山泽大佐以下四百余人,伪军五百余人。年底,率第一师主力南渡长江,任苏浙军区司令员兼政委、中共苏浙区委员会书记,发展苏浙抗日根据地。1945年6月,被选为中共第七届中央候补委员。1949年1月,任第三野战军副司令员,参与指挥渡江战役,组织指挥上海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三野战军暨华东军区副司令员、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总参谋长。1958年在所谓反教条主义时,受到错误的批评。后来任国防部副部长,军事科学院副院长、第一政委,中共中央军委常委。他对于人民解放军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对于未来反侵略战争的战略方针、作战指导和国家战备、特种兵建设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1955年他被授予大将军衔。他是中共第八至第十一届中央委员,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副委员长。1984年2月5日在北京病逝。
第3个回答  2008-07-02
1907年8月10日

1907年8月10日,粟裕出生在湘西会同县伏龙乡枫木树脚村一个没落的地主家庭。旧社会,湘西这块边远、物产丰富而充满灵性的土地,由于其山高林密、峰险路陡等诸方面的原因,几乎和外界没有什么联系。正所谓山高皇帝远,天空任鸟飞。这里,是闲云野鹤的乐土,亦是土匪出没的天堂。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