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下,有关泰州兴化的历史.

什么时候建的市?听说这一带有很多以前苏南地区的移民,是吗?是什么时候的事情?

一、泰州与兴化至少是紧邻,是文化最接近的城市

  兴化建县于公元920年,而且是从泰州分出一部分来建立兴化县的。所以,泰州与兴化本是一体,而且是先有泰州,后有兴化的。
  泰州方言(市区)与兴化城区方言有一定区别。但是从大的方面说,是大同小异。全国方言分8大方言区,兴化方言属于北方方言区、江淮次方言(江淮官话)、泰如片。尽管兴化隶属于扬州的时间比较长,但是从方言,以及所体现的民俗文化来讲,与兴化的文化亲缘关系,泰州比扬州更近。
  兴化人鄙视泰州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方言。因为泰州话接近兴化南乡土话。兴化人老是蔑称为“乡下话”。这是严重的暴露自己的鄙陋。方言本没有高贵与低贱之分,城里人鄙视农村人是过去的陋习,因此而鄙视邻近的城市,更是井底之蛙的表现!
  老实说,在外地,当大家都讲普通话的时候,各地的固有口音对普通话的影响,只有泰州人与兴化人最接近,甚至几乎难以分辨。
  有些人还引以自豪的是,兴化许多家族是从苏州迁徙过来的,有江南文化的基因。如果从这个角度看,泰州的苏州人因素肯定比兴化要多。所谓的苏州移民,主要指明代初年朱元璋将苏州(东吴)的居民大批地迁移江淮地区,史称“洪武赶散”。大部分人被赶到了朱元璋家乡凤阳,小部分到了苏北。这事的起因是张仕诚。算起来,张仕诚是兴化人,但是史书一般记作泰州草堰场人。更为重要的是,张仕诚起义之后,在兴化城时间短,在泰州时间长,部下中泰州人较多,跟随到苏州的也多,因此失败后逃回泰州的也多。可见,这些史实不仅不足以说明兴化高贵于泰州,只有相反——不说也罢了。

  二、“兴化人洋气、泰州人老土”吗?

  历史暂且不说,泰州也一直是市,而兴化长期是县。泰州市虽说是县级市,历史却很长。至少解放以来,大多数时间是市的建制。
  泰州的工业产品,在过去计划经济年代,自然不能与上海、南京相比,但是在苏北沿江地区的扬州、南通二地区中还是很有名气的。记得过去不少日用轻工业产品是泰州出品。在得不到“上海产”的时候,也还是强差人意的了。至少可以与清江(淮阴市)相比。那时南通的轻工业产品也不错的,但是扬州却差得多,兴化本地的日用工业则根本没有起步!
  三泰地区(泰州市、泰县、泰兴县)是历史上比较活跃的地区,经济水平一直高于兴化。即使是“以粮为纲”的时代,兴化作为农业粮产区占些优势,但是母产还是三泰地区高。记得七十年代的农业发展目标是“超纲要”,母产800斤(江南的纲要指标是母产1000斤,淮河以北地区是母产600斤)。而超纲要的先进典型是三泰的河横大队。那时的口号是:“学大寨、赶河横、超纲要!”兴化作为粮食产区,学习先进的河横,一点也没有感到什么不妥的。近来在网上又看到,河横不愧为老先进,现在的生态区建设搞得很有声色,仍然是标兵。
  至于在八十年代以来的经济大发展浪潮中,泰州经济的崛起,有春兰等一批大企业的诞生,在全国都有很大的影响力,这是兴化所不能比拟的了。
  在兴化内部,也是南乡比北乡富裕。戴南的富裕是有历史的。戴南是棉花产区,一向比较富裕。当然在八十年代之后的乡镇企业发展中,戴南做得比较好,经济就上了一个台阶。相比之下,作为县城的昭阳镇,在六十、七十年代建立了一大批工业基础,到八十年代初,职工超千人的企业就不下十个,如拖拉机厂、齿轮厂、肉联厂、化肥厂、磷肥厂、水泥制品厂、金陵造船厂、新兴玻璃厂、纺织机械厂、庆丰玻璃厂、电动机厂、元件厂、仪表厂等等,县直属企业不在县城的还有安丰纱厂、安丰轴瓦厂等有规模的企业,现在所剩无几了!美之名曰改革转制,其实是“倒灶”了,多数破产了。可惜呀!

以县城的经济状况而论,在七十年代,兴化也许不比三泰地区的县城差,现在相比,则相形见绌了!几次看到排名,无论是经济指标排名,还是教育指标排名,我作为兴化人,都是面红心跳的。因为实在与周边城市比相差太远了!经济指标几乎排到了全省的末尾(给兴化垫底的县还有几个了)!
  兴化的所谓洋气,大概与七十年代的风气有关。那时兴化受上海的影响颇大,衣着打扮很追赶时髦。兴化人很引以为自豪。但是我们没有认真考察过三泰地区,他们的县城难道就不追赶上海的潮流了吗?以现在的经济发展水平看,三泰地区的生活水平必定远超过兴化的。现在经济发展了,审美观念也多元化了,以自己的习惯看别人,大概总有点看不惯的。认为别人土气,我看基本是错觉。
  我们所看到的“三泰人”,基本上是农民。因而常将对农民的印象来套三泰市区的人,实在也是可笑的和浅陋的。
  兴化人有一种自恋情结。认为什么东西都是自己本地的好,当然除了上海!古语说:自古昭阳好避兵。兴化是一个水网地区,交通非常闭塞,视野也不够开阔。兴化人真的缺少三泰人那种敢于出门闯天下的勇气。但愿现在交通改善了,这种思想意识能够被改变。

三、隶属泰州是兴化的历史遗憾

  1982年,江苏首先实行地市合并。兴化从扬州地区的属下县,改为扬州市的属下县。扬州是全国闻名的历史名城,也是历史上长期管辖兴化的府城,做一个“扬州人”,是绝大多数兴化人都愿意的。但是后来扬州、泰州分家时,兴化却归于泰州,感到十分的遗憾。
  这种遗憾,还有另一原因。原先的方案,在议论时也有将兴化升格的考虑。如果将兴化、高邮、宝应、东台、大丰组成一地级市,兴化作为市政府所在地,也是有可能的。唯一缺憾是,兴化的经济状况十分的不佳,几乎在贫困县的边缘挣扎,难以担当地级市的市区重任。深究起来,是兴化本身的经济衰落造成的政治衰落,本来埋怨不得别人的。在七十年代,高(高邮)宝(宝应)兴(兴化)作为扬州地区的一个片,常是以兴化为龙头的。比如拖拉机厂是地区协作,总装放在兴化,就是将重点放在兴化了。可惜兴化的拖拉机厂没有发展成为汽车制造厂,仅仅成为发财巷子的延伸,变成了一片住宅区!
  隶属泰州之后的遗憾不仅是一般老百姓的闲谈,也是许多干部的牢骚主题,常将“市管县”叫成“市刮县”。最为显著的是,市政府(原县政府)大院子里流行的不是本城话,而是戴南话。即使是本城土生土长的干部,到了大院子里面,也要改换腔调,实在显得别扭。这里的原因,固然有戴南经济的“辐射力”,恐怕也有主要领导干部来自三泰的动力吧。
  其实,一切都是过程,一切都是变化的。根本的问题是经济。只要经济发展了,其它问题似乎不是很重要的。

  四、自我认同的困惑:我是泰州人吗?

  如果做一个问卷调查,有多少人在自我介绍籍贯的时候说自己是泰州人?恐怕成数是很低的。
  问题是,兴化归属泰州是既成的事实,是不容易更改的行政区域隶属关系。从大泰州的概念出发,我们确实是“泰州人”。当然从小泰州的角度看,我们这些“泰州人”又有些不够正宗。
  不过这个问题,在外地,特别是外省,并不很重要。从外省人的角度看,你们就是泰州人!甚至,他们只要知道是江苏人,已经足够了!
  泰州作为地级市还是新城市,也正在建设之中。而且由于***的因素,泰州市受到**部门的特别关注。泰州火车站就是例证。可以预计,泰州的发展是潜力巨大的。泰州必将成为苏北沿江地区的经济中心城市。
  兴化的同乡们,不要再发牢骚,再埋怨了。往者常已矣,来者尤可追。赶快到泰州寻找发展机会吧!如果你真的很爱自己的家乡兴化,在泰州积累了资本、积累了经验,再回兴化来,也不迟的。兴化的发展也离不开泰州总体经济环境建设。换言之,泰州的发展,就是兴化发展的历史机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9-10
兴化建于920年,老早之前的历史了,年青人不必过于追究,兴化的交通是个很大的烦恼,在70年代之前兴化的发展还是很不错的,不过近些年的发展着实让人担忧,1L回答的很全面, 不过有很多话我就不喜欢了.可能是我作为一名兴化人听不惯你那些刻薄的话,如果兴化在工业上面发展超越不了其他的县城,我觉得如果兴化大力搞搞旅游业还是很有前景的,兴化有“鱼米之乡”之称,就我觉得如果兴化抓一抓旅游业,还是会有很不错的效益的,最后祝兴化的明天越来越美好..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