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鞠花开,鞠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这首诗的意思是:

一重又一重,重重叠叠的山啊。山是那么远,天是那么高,烟云水气又冷又寒,可我的思念像火焰般的枫叶那样。

菊花开了又落了,日子一天天过去。塞北的大雁在高空振翅南飞,思念的人却还没有回来。悠悠明月照在帘子上,随风飘飘然。

出自李煜的《长相思 一重山》

一重重的山巧妙表现了与心上人相困难重重,“烟水寒”,不仅写了烟零深锁的水寒,更可写出主人公的心寒,体现出景中蕴情(情景交融)的特点,表现出了主人公的相思之情。

扩展资料:

赏析:

《长相思·一重山》这首小令,《新刻注释草堂诗余评林》在词调下题作“秋怨”。这“秋怨”,便是统贯全词的抒情中心。虽然通篇未曾出现“秋”、“怨”字眼,但仔细吟诵一遍,便会觉得“秋怨”二字确实最为简洁、准确地概括了本词的旨意。 全词写了一个思妇在秋日里苦忆离人、急盼归来,然而最终没有盼来的怨恨心绪。

上片写她望中所见之景。那远行在外的征人而今身处何方呢,他是否正跋涉在返乡的路上呢,怀着这种焦迫不安的心情,她不时地企足遥望,希望能够有所发现。可是,进入视野的除了重重叠叠的山岭峰峦外,还有的就是辽阔高远的青冥和天际处的迷离烟水了。

第三句描写了一幅荒寂寥廓的群山秋色图,层次极为分明:“一重山”,是近景,“二重山”,是中景;“山远天高烟水寒”,是远景。这一切都是跟着思妇眺望目光的由近及远渐次展开的。清初词人纳兰性德的名作《长相思》曰:“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写主人公越山过水,渐去渐远,很可能是受了该词的启发。需注意的是,“烟水寒”的“寒”,并非仅仅用来形容“烟水”,而且还曲折传出了思妇的心理感觉。正因为久望不见,更添哀伤,心头才滋生了寒意。

如此,则目中所见,自然皆带寒意了。上片结句说她“望尽天涯路”而无所得,便收束眼光,不经意地扫视周遭景物,瞥见不远处有枫叶如火,灼人眼目。这使她猛然想起:时令又到了丹枫满山的秋天,自己经年累月的相思之情何日才能了结啊?“相思”一词的出现,使得词旨豁然显现。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长相思 一重山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1-15

意思是:一重又一重,重重叠叠的山啊。山是那么远,天是那么高,烟云水气又冷又寒,可我的思念像火焰般的枫叶那样。菊花开了又落了,日子一天天过去。塞北的大雁在高空振翅南飞,思念的人却还没有回来。悠悠明月照在帘子上,随风飘飘然。

出处:五代·李煜《长相思·一重山》

创作背景:《长相思·一重山》是李煜前期作品。后主李煜的前期作品主要反映宫廷生活和男女情爱,题材较窄,这个时期的词作风格绮丽柔靡,还不脱“花间”习气。但其仍有一些抒发悲愁情绪的作品,没有后期复杂的情感,只是通过写词即兴抒发内心的情感,《长相思·一重山》便是这个时期的代表作品。


作者简介:李煜(937—978),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南唐中主李壕第六子,宋太祖建隆二年(961)嗣位为南唐后主,开宝八年(975)为宋所灭。后被押往汴京(今河南开封),封违命侯。太平兴国三年(978)。终因不忘故国而被宋太宗赐服牵机药而死。著有千古杰作《虞美人》、《浪淘沙》、《乌夜啼》等词,被称为“千古词帝”。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10-17

一重又一重,重重叠叠的山啊。山是那么远,天是那么高,烟云水气又冷又寒,可我的思念像火焰般的枫叶那样。

菊花开了又落了,日子一天天过去。塞北的大雁在高空振翅南飞,思念的人却还没有回来。悠悠明月照在帘子上,随风飘飘然。

出自李煜的《长相思 一重山》一重重的山巧妙表现了与心上人相困难重重,“烟水寒”,不仅写了烟零深锁的水寒,更可写出主人公的心寒,体现出景中蕴情(情景交融)的特点,表现出了主人公的相思之情。

“一重山,两重山”首句开篇,词重意不重,“山远天高”就在这一重又一重的阻隔中,在这遥远的空间中还有着蒙蒙雾气,浩淼烟波,反衬相思之苦。红红的枫叶,既是时令的标志,又是相似之情的浓烈象征。

“菊花开,菊花落”,在这花开花落之间,又是一轮时令交替,塞外的大雁都已经南飞,可是思念的人儿,为何还不见你归来?这一点埋怨又包含着几许期盼。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6
长相思 李煜

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鞠花开,鞠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这首《长相思》,是李煜早期作品中比较著名的一片,词牌与词的内容想契合,都是写相似之情。

我对长久以来的对与这首词中抒情主人公女性身份的界定很不以为然,有时候这样的推断往往忽律了人性共通的一面,“自来相似古今同”,所谓“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何必在意男女之别呢?

“一重山,两重山”首句开篇,词重意不重,“山远天高”就在这一重又一重的阻隔中,在这遥远的空间中还有着蒙蒙雾气,浩淼烟波,反衬相思之苦。红红的枫叶,既是时令的标志,又是相似之情的浓烈象征。

“菊花开,菊花落”,在这花开花落之间,又是一轮时令交替,塞外的大雁都已经南飞,可是思念的人儿,为何还不见你归来?这一点埋怨又包含着几许期盼。

一片痴心真情,都付与了西风寒月,好不寂寞啊!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21-11-27
这首诗的意思是:

一重又一重,重重叠叠的山啊。山是那么远,天是那么高,烟云水气又冷又寒,可我的思念像火焰般的枫叶那样。

菊花开了又落了,日子一天天过去。塞北的大雁在高空振翅南飞,思念的人却还没有回来。悠悠明月照在帘子上,随风飘飘然。

出自李煜的《长相思 一重山》

一重重的山巧妙表现了与心上人相困难重重,“烟水寒”,不仅写了烟零深锁的水寒,更可写出主人公的心寒,体现出景中蕴情(情景交融)的特点,表现出了主人公的相思之情。

扩展资料:

赏析:

《长相思·一重山》这首小令,《新刻注释草堂诗余评林》在词调下题作“秋怨”。这“秋怨”,便是统贯全词的抒情中心。虽然通篇未曾出现“秋”、“怨”字眼,但仔细吟诵一遍,便会觉得“秋怨”二字确实最为简洁、准确地概括了本词的旨意。 全词写了一个思妇在秋日里苦忆离人、急盼归来,然而最终没有盼来的怨恨心绪。

上片写她望中所见之景。那远行在外的征人而今身处何方呢,他是否正跋涉在返乡的路上呢,怀着这种焦迫不安的心情,她不时地企足遥望,希望能够有所发现。可是,进入视野的除了重重叠叠的山岭峰峦外,还有的就是辽阔高远的青冥和天际处的迷离烟水了。

第三句描写了一幅荒寂寥廓的群山秋色图,层次极为分明:“一重山”,是近景,“二重山”,是中景;“山远天高烟水寒”,是远景。这一切都是跟着思妇眺望目光的由近及远渐次展开的。清初词人纳兰性德的名作《长相思》曰:“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写主人公越山过水,渐去渐远,很可能是受了该词的启发。需注意的是,“烟水寒”的“寒”,并非仅仅用来形容“烟水”,而且还曲折传出了思妇的心理感觉。正因为久望不见,更添哀伤,心头才滋生了寒意。

如此,则目中所见,自然皆带寒意了。上片结句说她“望尽天涯路”而无所得,便收束眼光,不经意地扫视周遭景物,瞥见不远处有枫叶如火,灼人眼目。这使她猛然想起:时令又到了丹枫满山的秋天,自己经年累月的相思之情何日才能了结啊?“相思”一词的出现,使得词旨豁然显现。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