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在六朝时,抵御时间长于南宋的原因是什么?

如题所述

东晋和南朝在江南维持的时间,如果从建兴五年(317年)司马睿称王开始,到开皇九年(589年)隋朝灭陈,总共也不到300年的时间。南宋则毫无争议,从靖康二年(1127年)靖康之变开始算起,到祥兴二年(1279年)崖山海战,总共维持了150多年国祚。

为什么同样是立国江东,立国国祚相差却这么多呢?这里面有几个原因。

首先,是南北力量的对比不同。

西晋王朝虽然在流民起义、少数民族暴乱等因素下亡了国,可那只是代表着司马氏中央势力的垮台,在北方各地还有不少的汉人军阀、豪民修筑寨垒,组织抵抗。由于这些反抗势力的存在,使得占据中枢地位的少数民族统治阶层长时间无法有效整合北方的政治势力,也就无法发挥出强有力的军事能力。这造成的结果即是,在东晋一朝,北方罕有南征之举,倒是东晋频频北伐,灭掉了多个北方割据政权。数万晋军士兵横扫中原,兵锋势不可当。虽然由于东晋内部政治的问题,北伐往往功亏一篑,但是北方政权在东晋时期无力混一南北是现实的政治情形。唯一一个不信邪的苻坚号称投鞭断流,结果偌大的前秦帝国并没有完成内部的政治整合,一败之下,竟然分崩离析,连累得苻坚大帝也被弑杀于佛寺之中,好不凄惨。

相比之下,虽然东晋时期内部也是不和,经常发生政变,可是在面对胡人的军事威胁的时候,大体而言还是能够形成统一阵线的。这样,在东晋时期,北方势力无力南下,南方势力足以自保,彼此谁也不能混一天下。就这样,一直拖到了南朝。

南朝初期在武力上,实际是要比东晋强大的多,不过却没有北伐的时机。

南北朝形势图

反观南宋时期,他所面临的北方局势比起东晋、南朝时期是恶劣的多的。汉人要么降金、要么降蒙古,分别称为他们的先锋攻城略地,却极少主动南下归附南宋的。这其中当然有很多原因,在此限于篇幅就不一一列明。汉人归附金、元,不仅让南宋在北方缺少内应,还让金、元两朝能够快速在北方建立起稳固的统治。经过了残唐五代时期平民化的社会变革,地方上已经没有组织抵抗金、元异族武装的核心力量,这让女真、蒙古整合北方的工作完成的相当快速,从而以草原帝国的勇悍,再加上华北农耕地区的战争持久力,持续对南宋施加强大的战略压力。

南宋尽管已经完成了中央集权,搜刮一切能够用于对抗女真、蒙古人的物资和力量,最终还是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对耗中失掉了元气,最终亡了国。也不知道是南宋打不动了,还是真不想打了,没意思,总也打不赢。100多年时间里,大大小小的战争不断,富庶的南方最后因为严重的通货膨胀而民不聊生。伯颜南下的20万大军,其中竟然有15万是汉人部队,到底还是汉人灭亡了南宋政权。说到底,这是宋朝立国时先天不足,导致制度建设滞后,严重影响了国力发挥,使得他们空背着富庶的名号,却被完成了政治整合的北方异族轮番攻打,境况好不凄惨!

其次,是胡族的开化程度不同。

东晋疆域图

在东晋、南朝历史时期铺展在人们面前之前,辉煌的秦汉时代让四方民族匍匐在汉人脚下,他们对中原的天子敬若神明,以为那是天上人做的。这是秦汉的战士们用刀枪拼杀出来的战略威慑和心理优势,少数民族纵然能够得逞一时,可是他们在心理上天生还是矮了一截。像东晋的君主不管再怎么弱势,都是称皇帝;可是北方的政权的君主的名号就有意思的多了,有的叫天王、有的叫单于,也有一些自己称帝的,可是都没法得到周边势力的承认。相反,东晋的皇帝,是得到了很多少数民族政权的承认。这说明,中原王朝的皇帝,在这些胡族心中的地位还是很高的。

这些胡人进入到中原之前,社会发展水平还是很落后的,他们无法驾驭起复杂的汉制、汉法,所以他们建立的国家就出现了很激烈的民族矛盾、阶级矛盾。他们没有办法调和,好多胡族就开始胡、汉分治。可是这些政权的疆域一般都不是很大,胡、汉分治最终制造了严重的民族和阶级对立,经常发生胡人与胡人,胡人与汉人之间的仇杀。这让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稳定性一直都成为一个大问题。

到了南宋时期,由于唐朝执行的民族政策,半个河北被胡化,而且北宋虽然重新建立起了华夏正统,可是毕竟没有将汉人地区全数统一起来,这就形成了政治理论上的变化,有不少的汉人知识分子效力于异族政权。这在西夏、金国、蒙古的历史上,是一个很显著的特点。这些汉人知识分子不只是效力异族政权这么简单,他们还发展延伸了儒家的华夷之辩,以此来为自己效力异族的行为寻找理论支持。

这样一来,在汉人知识分子的帮助下,西夏、金国、蒙古的统治阶级都快速地掌握了汉制、汉法,在短暂的混乱之后,这些国家都很快恢复了统治秩序,这让南宋的反攻难上加难,即使南宋力图振作,可是在有着同样的政治文明的胡族面前,占不到多少便宜。

最后,南方政权的抵抗意志不同。

东晋形势图

东晋、南朝时期,南方政权的统治阶级是世家大族,这些人占据着政治资源,掌握着大量的社会财富,并且多数拥有私兵。也即是说,这些世家大族的身份和地位的基础即是南方政权能够继续存在。所以,他们即便不是为了国家,为了自己的田宅、子女,也会拼力作战。而且,由于他们都是有着一定军事基础、文化素质的一类人,所带领的军队的战斗力也是可堪一战的。

可到了南宋时期,统治阶级却变成了职业官僚集团。他们不像世家大族这样有着偌大的家业要守护,他们是科举制度选出来的官员,改朝换代在一些人的概念里不过是换个效忠的对象。当然,起初也会有不少人选择坚守华夷之辩,要学伯夷叔齐故事,可是最终还是抵不过肚皮的召唤。平民化的南宋社会,士大夫阶层缺少足够的实力、能力以及意愿去挽救没落的国家。

这样一盘散沙的情况,是中央集权政治发展的必然,直到明朝、清朝、民国时期依然。这种情况下,只要都城的中央权力机关被击破,各个地方就难以再组织起来像样的抵抗了,因为小农经济的特性,让组织工作变得非常困难。真正让这一切发生改变的是在抗战过程中,中国人以政治立场获得了身份认同,全体国人都被组织了起来,这才打赢了抗日战争。

所以,东晋、南朝以后,凡是在江东立国的,都是越来越短命,其原因即在此处:平民化的北方,更容易完成政治整合,而平民化的南方却无法形成抵抗力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