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戴望舒早、中、晚期代表作

作品及其鉴赏各一首,急需,跪求~~

戴望舒早期作品有:《我的记忆》、《寒风中闻雀声》

戴望舒中期作品有:《望舒草》、《寻梦者》、《祭日》、《游子谣》;

戴望舒后期作品有:《元日祝福》、《狱中题壁》、《我用残损的手掌》、《示长女》、《在天晴了的时候》、《偶成》。

扩展资料

戴望舒后期的诗歌特点:

前期的戴望舒是从初期象征派和新月派走向现代派诗坛的,又在欧美意象派和法国后期象征派影响下,以追求“艺术之崇高”和探讨“人性的深邃”为世人瞩目和肯定。后期的诗人已由诗的必然王国走向了自由王国。

在孜孜追求艺术真谛的同时,更自觉地立足于广阔的现实土壤,达到了诗歌艺术和现实生活内容的很好结合,在借鉴西方文学艺术手法的基础上创造出了自己的特色。

因此,戴望舒后期的绝大多数诗歌,不仅不能被排除在现实主义诗歌主流之外,而且应是现实主义诗歌园地里独放异彩的艺术奇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6
以《雨巷》为代表的戴望舒的中前期诗歌.以《雨巷》为代表的戴望舒的中前期诗歌之所以能得到读者的喜爱,很大程度上应归之于其诗境中的哀怨,怀念,彷徨,无归的晚唐风韵,与西方象征派技巧的美丽结合,是戴望舒以自己天才的努力,使学习的西方诗歌技艺,在他自己所传承的古典诗歌气质里寻到了完美的归附
戴望舒后期的最伟大的诗作《我的记忆》、《我用残损的手掌》及《萧红墓畔》.对于外国现代诗歌继续不断的学习,使得中前期的气质得到不断的提纯,升华,并达到一种伟大的境地。并且,从另一方面来说,若没有戴望舒诗歌中的深厚的传统气质为根基,戴望舒在他的不断地吸收外国诗歌的艺术技巧时,也不可能显得如此从容,包容,大气,并最终给他的晚期创作带来一种可以信赖的不朽感。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