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所见》的诗意?

如题所述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

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旁。


原文: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注释:

所见:写诗人所看见的事物。

牧童:放牧牛羊的小孩。这里是指放牛的娃娃。

黄牛:牛的一种毛多呈黄色,也有黑色或红棕色。能耕地拉车,体型比水牛小。一般分为蒙古牛、华北牛和华南牛三大类型。

振:振荡;回荡。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

林樾(yuè):指道旁成阴的树林。樾,树荫。

意欲:想要。

鸣蝉:鸣叫的知了。

闭口:闭上嘴巴,不发出声音的意思。


作者简介:

袁枚(1716年-1797年),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钱塘(今浙江杭州)。清代诗人、散文家。乾隆四年(1739年)进士,历任溧水、江宁等县知县,有政绩,四十岁即告归。在江宁小仓山下筑随园,吟咏其中。广收弟子,提倡妇女学文,女弟子尤众。是乾嘉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乾隆三大家”。其文自成一家,与纪晓岚齐名,时称“南袁北纪”。有《小仓山房集》《随园诗话》等。


作背景:

袁枚热爱生活,辞官后侨居江宁,“小住仓山畔,悠悠三十年”(《松下作》),其主张抒写性情,所写多为士大夫的闲情逸致,空灵流利,新奇眩目。此诗也即是诗人在生活中看见一个牧童骑着牛、唱着歌,忽然听到蝉的叫声后停住歌声准备捕捉蝉的这一幕场景后,诗兴大发而创作。


赏析:

此诗写了作者偶然所见牧童骑牛唱歌想捕捉知了的一件小事,通过对牧童的动作神态变化的描写,表现了牧童天真活泼机智灵活的性格和热爱大自然情趣的特点。描绘了一幅林中牧童一派天真快乐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田园风光的喜爱之情。全诗通过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的描写,直接抒发生活的感受,看似闲情逸致,实则寄托情思,用语活泼自由、浅显明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8-03

《所见》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译文:

牧童骑着黄牛,歌声在林间回响。

本想要捕捉鸣蝉,却突然闭上了嘴。

出处:

这是唐代文学家袁枚的《山行》中的两句。

创作背景:

《山行》是袁枚创作于清代的一篇散文。这段描述了一个牧童骑黄牛、唱歌的场景,并描绘了他想要捕捉蝉声的一瞬间闭嘴的情景。这两句意境深远,通过简洁的文字表达出牧童与大自然的亲密联系。

作者简介:

袁枚(1716年-1797年),字仲谦,号翁卞,是中国清代的文学家、诗人、小说家、科学家。他是浙江绍兴人,以才华横溢、博学多才著称。袁枚的作品以散文和诗歌为主,作品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他的代表作有《随园诗话》、《谐谑集》等。袁枚是中国近代散文的奠基人之一,对清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2个回答  2023-08-04
古诗《所见》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绝。该诗描述了作者在早晨出游的时候所见到的景象,通过描写自然景物和人物来凸显作者对于人生的感悟与思考。
下面是对《所见》的详细分析:
首先,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展现了清晨的美丽和宁静。例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这两句描绘了远山与天空交接的美景以及黄河奔向大海的壮丽场景,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永恒的变化。整个场景给人以宽广与深远的感觉。
其次,诗中描绘的小舟与渔翁形象,突显了作者对于自然与人类的平衡与和谐的追求。诗中写道,“江湖里得忘形,鱼龙潜跃壑澄清。”这里的“鱼龙”和“江湖”,可以理解为指代各种生物和社会人群,而他们的“忘形”与“澄清”则暗示了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放松、沉静和净化心灵的重要性。
同时,诗人还在最后一句“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中,以意境写入自身的感悟。这句呈现了时间的无常和未知,含有一种无迹可求、持续追寻的态度。作者意味着他对于自然、人生和命运的思考与探索是没有终点的,也没有明确的回归期限。
整首诗以优美的辞章、自然物象和流畅的虚实结合,传达了作者对于自然景色的景仰与赞美,以及对于人生和时间的深沉思考和感悟。它意味着我们应该珍惜当下,顺应自然,同时也呼唤人们对于生活的思考和探索。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1-08-10
《所见》这一首古诗的意思是:放牛的孩童骑在黄牛的牛背上面,牧童嘹亮的歌声在道旁成阴的树林中激越回荡。突然间看到了树上正在鸣叫的蝉,想要抓住它,于是立刻闭着嘴巴,一声不响地站在那棵树旁。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21-12-05
古诗《所见》的诗意为: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树林里回荡。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于是马上停止唱歌,静悄悄地站立在树旁。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