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月是故乡明 为题的作文思路

如题所述

话题作文“月是故乡明”导写
福兴中学 心灯
【文题亮相】: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故乡是我们最熟悉的地方。他乡山也绿,他乡水也清,他乡情也真,但是我们却无法把他乡作为故乡。故乡的山,故乡的水、故乡的云、故乡的月……几度山花开,几度潮水平,故乡总有让我魂牵梦绕的话题。
正所谓“亲不够的故乡土,恋不够的家乡水”。每个人对自己的故乡都有一种深深的依恋之情。异乡的那一轮明月承载了我们对故乡太多的思念。面对曾经生活过或正在生活着的故乡,你肯定有许多许多的话要说,请以“月是故乡明”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角度自定,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思路引擎】:
这是一个“虚”题,“虚则实之”。我们可以写故乡的风物人情,把乡土情结具体化到具体的对象上,注意选择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故乡特点的人、事、景、物。如故乡的景物:老槐树、老街、小楼阁、老房子,故乡的屋檐、外婆桥、庭院门前的小池塘,房屋后面的菜畦,那一塘的荷花,老屋角落的米酒香;故乡的人和事如:那童年的风筝;郊外的野炊,深巷的迷藏,少年宫的朗诵;或者是爷爷奶奶的神奇的故事,父亲母亲的亲密“疼爱”,亲戚邻里的无尽帮助;那些生活片段即便只是流年碎影,也足以温暖游子的心……
写作技巧的运用上,第一,要写出真情实感,做到情景交融,记叙、议论和抒情三结合;第二,可以选取某种景象或某种情感作为线索,将对故乡的记忆和情感串联起来,做到以情绘景,以情串事;第三,立意要有时代气息,要用深邃的眼光看待故乡的发展,不应只停留在对故乡的回忆与眷恋上,要通过写故乡的风土人情引发对人生的思考,对故乡发展、社会发展的关注,对世间生命的解读与参悟,这样的文章才有文化感。
【素材必备】: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汉.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游子吟》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唐.宋之问《渡汉江》

例文
听人说,故乡的月儿最明亮。

深夜里,漫步于异国静寂的街上,风悄语,树悄语。

人们早已睡了。无论他们姓甚名谁,生于何时何地,经历过多少风浪惊涛,都已静静入睡。

他们的故乡在何方?此处?彼处?

月光是银色的。静静地、懒懒地铺散在身上、脸上。沐浴在那么超然的皎洁下,胸中便充满了一种空虚。有瞬刻,甚至忘了身在何处,只是如此强烈地感觉到一刹那间心上绽开了一朵平静之花,然而又有一缕茫然之情。

或许这支笔太笨拙了,勾勒不出那种感受。当你抬头望向那主宰黑夜的女神,那个闪亮的光体,与它正面相接的那一刻,你难道从来没有感到一丝“若有所感”?也许,是乡愁罢。

抬头见那一弯孤独悬挂于空中的银盘,会不会便想念起那遥远的故乡?“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千年前写下的诗句,如今仍是琅琅上口,早已耳熟能详。

月是故乡明?人,沉沉睡了。他们的故乡在何方?

他们是否也会觉得,海洋的那一边,月儿会更加明亮?

对大地一视同仁的月亮,千千万万年来一成不变地对红尘中的悲欢离合无动于衷。月儿,告诉我,为什么,你在故乡更明亮?

“影自娟娟魄自寒”这句话,好像在一本书上读过。月亮寒冷。月亮孤傲。因此,月儿无语。

我的一生,不过是十几年,平均地分配在两地之间。两种文化,两种教育,两种语言,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原有的记忆,失落点点滴滴,展望未来,却是一片迷茫。

原来的故乡,是一片片的残碎记忆拼凑起来的。这里一斑,那里一点,残缺不全的记忆,只能拼凑出一个残缺不全的故乡。何况,斗转星移,如今的故乡已似围着一帘薄雾,朦朦胧胧的,不再是我所认识的,孩提时代的故乡了。

这里,被称为“异国”,却有我适应的环境,有我熟悉的面孔,有我太多太多的记忆。

故乡的定义是什么?岂不就是使你怀念,使你缅怀的一片土地吗?

从小,爱国的情感就被一点一滴地灌输进我的潜意识中。一如我是中国人一样,不可辩驳。那里才是故乡!忠于她!一定要忠于她!尽管她的面目已经无可辨认,尽管那里仅仅剩下陌生的人,她仍然是故乡。

所以,今天,我才会困惑。何处是故乡?

我没有逃避,更不是崇洋。我只是想知道,那里并没有我所眷恋的往事与点点滴滴;而我却无法把同样的词语加诸于这片我熟悉的土地,因为潜意识不停地反抗,反抗……

迷失的我,何时遗失了故乡?月是故乡明。或许,有一天,我会寻回我的故乡。来日方长。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0-01
思乡的题材,是说此人在外地的某个晚上看月亮,让后想起家乡的月亮。
主要以怀念和思念故乡的思路来写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