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云雀的结构

如题所述

致云雀的结构如下:

第一层(1~2节),总描云雀高飞欢唱的特点,称赞云雀是“欢乐的精灵”。

第二层(3~7节),具体描写云雀高飞、欢唱的特点。清晨,云雀沐浴着明光飞行,虽不见形影,却听得见它欢乐的强音,并用三个自然段赞美云雀叫声的美妙动听。

第三层(8~20节),用诗人、少女、萤火虫、玫瑰等一连串具象的比喻,概括云雀的欢唱带给人的独特的审美体验;并解读出云雀鸣音甜美的原因在于永远欢快、永不烦恼、永远充满爱。对比人类因“瞻前顾后”和“事物自扰”而常陷苦恼,诗人得出结论:云雀的欢乐在于鄙弃尘土。

第四层(21节)表示愿学云雀的欢欣,用自己和谐、炽热的激情唱出欢乐的歌,为全世界带来欢乐。

致云雀创作的时代背景:

据雪莱的夫人回忆,《致云雀》是在1820年夏季的一个黄昏,雪莱在莱杭郊野散步时听到云雀鸣叫有感而作。《致云雀》定稿于1820年,雪莱当时正处在人生的低谷期,他用诗文与罪恶的阶级压迫做斗争,他预见、期盼着工人阶级的奋起反抗。

致云雀中诗人热情歌颂云雀,与其说他是在歆慕云雀能自由飞翔和欢快鸣唱,倒不如认为他是被飞翔的自由和鸣唱的欢快所打动,在追求着这种自由和欢快。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