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喻借物喻人的古诗

如题所述

比喻借物喻人的古诗如下:

1、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明·于谦《石灰吟》

赏析: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烈火焚烧”是指烧炼石灰石。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似乎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

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2、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清·郑燮《竹石》

赏析:诗句写出了劲竹的不为外力所动摇的坚定的品格,诗人托物言志,借物喻人,表面上写竹,事实上隐寓了作者藐视俗见的刚劲风骨。诗句寓意深刻,耐人寻味。

一个“咬”字把竹拟人化,“咬”是一个主动的,需要付出力量的动作。它不仅写出了翠竹紧紧附着青山的情景,更表现出了竹子那种不畏艰辛,与大自然抗争,顽强生存的精神。

第二句“立根原在破岩中”道出了翠竹能傲然挺拔于青山之上的基础是它深深扎根在破裂的岩石之中。在这句诗里,竹石则形成了一个浑然的整体,无石竹不挺,无竹山不青,这两句诗也说明了一个简单而深刻的哲理:根基深力量才强。

3、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清·龚自珍《己亥杂诗》

赏析:诗人笔锋一转,由抒发离别之情转入抒发报国之志,并反用陆游的词“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落红,本指脱离花枝的花,但是,并不是没有感情的东西,即使化做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

不为独香,而为护花。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借物喻人,托物言志,不忘报国之志,以此来表达他至死仍牵挂国家的一腔热情,充分表达诗人的壮怀,成为传世名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