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晚期中国的对外政策?

如题所述

一、引子

提到中法战争,让人映象最深的是结局------“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从而,大家进而联系清的腐败,大骂李鸿章了。

其实,对于中法战争的结果,反问大家一句:除了中法新约的内容,中国继续打,还想得点什么?是中国控制越南?还是要法国人赔款道歉?

大家想想当时中法的实力,如果你是最高决策者,你会怎么做???

二、近代史上清王朝的五大对外战争

在近代史上,清王朝先后与外国打了五场大的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这几场战争中,个人认为打得最好的是中法战争,鸦片战争是打得稀里糊涂的(对英国根本不了解),甲午战争是最不应该输掉的战争(综合军力中国强于日本),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最让人不耻的战争(指挥者对外交惯例根本不熟悉而导致的战争),最不应该发生的是八国联军侵华(中国竟然主动向西方诸大国宣战!),这些战争中,除了中法战争,其它均以中国割地赔款的结局告终。

三、厉害的小日本与可笑的老大帝国

在近代史上,同样是面对外敌入侵的情况,同样作为相对落后的国家,同样属于传统的东方文明,日本人的应对比清王朝高明多了,非常值得深思。

1840年,英国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渐沦为半殖民国家。1853年,美国的军舰闯入日本江户湾浦贺港时,似乎不幸也正降临在日本这个近邻身上。当这个同样闭关的锁国的政权面临前所未有的民族危机,然而日本似乎没有选择抵抗,而是以屈辱的和约同意了美国的要求。

当时有些中国人还以为日本人太没志气,太下贱了。不过,日本人可不是健忘的民族。倒幕运动后,就在大清王朝还在为向西方学什么而争论不休的时候,日本果断的进行明治维新,开始了崛起。弱小时候选择退让,然后暗地里向对手学习,稍强时便选准时机打胜甲午战争。

而我们中国呢?

与日本相比,中国人在面对外来侵略时,态度往往走入极端:要么自以为是,以老大帝国自居,看不到与对手的差距,而盲目行动;要么彻底退让,恐惧不已,根本没有勇气学习对方,甘心作贱自己。

说到鸦片战争,中国人往往内心不服气---如果林则徐不被撤职,那战争胜利的一方应该是中国!其实,我们将林则徐看得太高,林则徐不是救世主,他有他的进步,也有他的局限。比如,虎门销烟气是出了,似乎扬眉吐气,但没有预计到英国有为此一战的决心和实力;再就是没有看到中国与英国的真正差距。林则徐造成一种错觉,让中国的精英士大夫们沉迷于自身社会文化的优越中而不真正反省。

正是这样,过了近二十年,当英法联军打进北京城,中国的精英们才猛然发现外国人是这般厉害!二十年中,中国并没有因挨打而有丝毫的进步!

第二次鸦片战争给了中国人狠狠一击,部分精英们策划的洋务运动开始了。有了洋务运动,才有了中法战争的胜利。不过,中国人太容易满足了,特别是北洋水师的成军,更让中国人自以为是。结果,大败于一向被视为落后的小日本面前,颜面扫地。

由此,中国人变得异常敏感。当谣言传来时,百姓痛恨于洋人的吃小孩,而进行一切排外的义和团运动;最高当权者慈禧也不例外,面对所谓的外国人的夺权阴谋,愤而向世界多个大国作出自杀式的宣战!!!!

在这之后,妄图万年常在的大清国终于一发不可收拾,走入坟墓。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9-20
(1)政治方面: ① 主权大量丧失,开始沦为半殖民地; ② 封建社会开始解体,具有半封建性; (2)经济方面: ① 传统经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② 经济侵略——中国经济开始卷入资本主义市场; (3)外交方面: ①清政府对外政策变化: ☆ 闭关锁国 禁烟运动 抗击侵略 屈膝 求和 借师助剿; ☆ 闭关锁国 被迫开放; ☆ 朝贡外交 近代外交; ②中外反动势力开始走向公开勾结; (4)抗争探索 : ① 地主阶级抵抗派: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② 农民阶级太平天国: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资政新篇》;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