筢草的拼音

如题所述

筢草的拼音是pá cǎo。

具体介绍:

耙草是唇形科、排草香属植物排草香(学名:Anisochilus carnosus)的别名。一年生草本。茎直立,高30-60厘米,粗壮,具分枝,四稜形,被长柔毛,上部近无毛。叶卵状长圆形或圆形,长宽5-7厘米,先端钝至圆,基部心形或圆形。

边缘具细圆齿,肉质,具皱纹,两面被白色绒毛,满布血红色腺点但上面较密集。叶柄长1.3-5厘米,密被白色绒毛。穗状花序长2.5-7.5厘米,直径0.9-1,9厘米,具长的总梗,果时四角形,后来呈圆筒形,着生于茎及分枝顶端,不明显组成圆锥花序。花萼被微柔毛,稀几被绵毛。

果时萼筒膨大,萼檐二唇形,上唇在果时大而宽,呈卵形,全缘,下折,膜质,边缘具睫毛,将口部遮隐,下唇截形,具不明显的齿,口部收缩。花冠淡紫色,长约9毫米,为花萼长之2倍,外密被短柔毛,冠筒细长,外露,中部下弯,喉部扩大,冠檐二唇形,上唇短,4裂,下唇延长,全缘,内凹。

雄蕊4,前对较长,下倾,微外露,花丝分离,花药卵圆形,2室。花柱超出雄蕊,先端近相等2裂,裂片钻形。成熟小坚果未见。花期3月。

筢的作用:

筢(pa)是农耕时代的一件主要的生产生活工具。这个字是一个象形字,从这个字的组成就可以看到,它最初是由竹子制作而成的。将竹子篾成片,然后在其中一端弄成弯钩,把十几根组合起来勒好,用竹竿或者是木棍穿起来。后来,随着生活的发展,还出现了铁筢,制作方法是一样。

铁筢的优点是不易断弯钩,抓着力更强。是将散落的植物叶子聚拢起来,既可以用于庭院清扫,也可以用于农作物收割后对田地杂物的清理。但对于生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农村的人来说,对筢最深的印象就是用筢去搂草。

那个年代物资匮乏,不用说液化气,就是煤炭也很少见。到了冬天,农村取暖就靠烧点柴草。可那时候柴草也是紧缺物资。于是拾柴草取暖的任务就落在孩子们身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