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处理好钱塘江潮水的利弊关系?

急!!急!!急!!

钱塘江涌潮蕴藏着丰富的潮能资源。河口澉浦的多年平均潮差为5.57米,最大潮差8.93米,是我国沿海潮差最大的地方。60年代曾提出在乍浦、澉浦或在杭州湾、乍浦与黄湾间兴建潮汐电站的方案。据估计,乍浦兴建潮汐电站,装机可达538万千瓦,年发电量164亿度。如果该方案付诸实施,将使华东用电紧张的局面有所缓和。

  潮汐能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再生能源。就全世界而言,潮汐能源的开发利用程度还很低。1967年,法国建成的装机容量24万千瓦、年发电量5.44亿度的朗斯电站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潮汐电站;1984年,加拿大安纳波利斯海湾建成的一座潮汐电站,装机容量5万千瓦;我国自己设计、自行安装的江厦潮汐电站,于1985年底建成,装机5台,3200千瓦。钱塘江河口的潮汐能源一旦开发,除发电外,还鼗改善河口的航运条件,解决淡水资源开发等一系列问题。

  潮汐电站的建设之所以如此缓慢,主要在于技术上的许多问题未能解决,且基建投资远比一般水电站大,尤其是钱塘江河口又有涌潮,技术上更难,加上资金短缺,经济上是否合理,也有待进一步论证。因此,大规模建设潮汐电站的计划尚未提到议事日程上。

  钱塘江河口是喇叭形,涨潮时,大量外海泥沙随潮流进入河口,一部分在河口落淤,从而淤积成为绵延的沙滩。这也是沿海地区的一项资源,尤其是在地少人多的浙江省,土地价格飞涨的今天,海涂开发的意义可想而知。

  新中国建立以来,钱塘江河口和杭州湾(不包括上海)两岸,已围涂110万亩。如果没有强劲的潮流,就不可能带来这样丰富的泥沙,海涂的淤涨也不可能如此迅速。

  千余年来,钱塘江两岸经常发生潮水泛滥,咸水入侵,农田受淹的潮灾,有时,潮水冲进两岸城镇,房屋倒塌,居民流离失所,人为鱼鳖,街市行舟。据统计,近千年来(至新中国建立前)的重大潮灾达210次,其经济损失已难用数字统计。这是涌潮最大的祸害。

  钱塘江涌潮把大量泥沙带进河口,除落淤在两侧形成边滩可以开发外,沉积在江心的则形成沙洲。在山水和潮流的作用下,边滩和沙洲冲淤频繁,河漕变动无常,严重妨碍航运。因此,新中国建立前,虽也曾有千吨货轮进出河口的浓度但出海船舶中却仅有20—60吨级的30多艘。
  新中国建立后,经长期整治,钱塘江航运条件大有改善。1977年以来,开辟了杭州至宁波、舟山、海门、温州、福州、泉州等货运航线,货运船舶的吨位提高到300—500吨,但也得乘潮出入。80年代初,杭州湾的出海吞吐量还不到10万吨,1987年翻了一番,但也只有20万吨。
由于河口的淤积,主槽的不稳定,使杭州港的开发受到极大限制,影响杭州作为一个贸易港口的发展,而沿江城镇的发展无不受到限制。这自然又与涌潮紧密相关。

  涌潮是一种罕见的自然景观,但涌潮又有很大的危害。为此,有人曾提出在河口建坝的方案。一旦通过并付诸实施,钱塘江涌潮这一自然景观将消声匿迹,涌潮这一旅游资源将彻底破坏,人们再也无法欣赏到这一天下奇观。

  如今,我们应该根据所掌握的资料,利用当今发达的科学技术,很好地权衡一下涌潮的利弊、得失与功过,找到一种既能保留这一窠见的自然影观,又能把它的危害降到最低限制的两全其美的对策。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9-18
提高人的安全意识,推行安全教育,和采取安全改造措施!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