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雪岩怎么破的产?

胡雪岩当年很有钱,到了55岁就破产了。

胡雪岩的启示
今天看了曾仕强讲胡雪岩的启示。曾仕强是中国式管理的专家,所以即使是讲历史,也处处能看到管理学的思维。与易中天、王立群他们讲历史不同,他总会正反分析几种可能的做法,比较优劣,然后说明为什么人家做的是合理的。正如他自己说的,“学历史应该反复模拟,才知道哪条路是合适的。”最大的感觉是大道至简。范蠡看到越王勾践运用计然的理论治理国家,使越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十分感慨地说:“计然的策略有七种,越国只动用了其中的五条就取得了如此满意的效果,我打算也用这些策略来发家致富。”于是,在商业方面很有作为,所谓“古有陶朱,今有胡雪岩。”天下的道理只有那么一点点,谁都知道,难的是做到,胡就做到了,坚持了。另一个是要灵活。事实上,“商圣”高于常人的地方在于做事很灵活,并且把握分寸。这篇主要是看的时候随手记的一些东西,所以可能不大连贯,也包括自己的感想。

胡的一生很传奇,也很彪悍。他家穷,没读过什么书,放过牛,在杂粮行、金华火腿行干过,后来定格在做钱庄。他是唯一的一个红顶商人(一品),被赏了黄马褂,他妈被封为诰命夫人。不想后来三年内破了产。活了62岁。

看到这个人是怎么做事的,就不难明白他为什么会有那种高度。而一切都是与他小时候打下的基础分不开的。所谓“英雄不怕出身低”,“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看的是品德,不是才能。胡从小生长在一个单纯朴素的山村里,不会去想、去关注杂七杂八的事。虽然是单亲家庭,但他妈妈不抱怨,不计较,乐于助人,不求回报,并且总在儿子耳边重复那些浅显永恒的道理。家庭教育决定了一个人的基本修养;一个人品德基础良好,一生会很稳固。在这样的种子下,胡具备了一些优点:勤劳、节俭(“当省不用,当用不省”)、忍耐、信用、争气(跟自己比,不跟别人比。即使是在生意场上,也从不“同业竞争”,认为别人怎么经营是别人的事。尽管缺了一点博弈论思想,呵呵)、不求回报。如果一个人一贯有种很好的做事风格,一定是有魅力的,如此,机会持续发展。果然,他做第一份工作放牛的时候,有一次捡到一大包钱,物归原主,并且不要失主的赏钱。那人正好是一家杂粮行的老板,很满意,愿收胡为徒。他请示了他妈,跟老板去了。在杂粮行,一个普通客人发高烧,他就悉心照顾人家,后来才知道那个是金华火腿行的老板,老板又把他挖走了。这两次他都是先征求了老板意见。再后来,他发现钱庄很不错,就问了人家有什么要求,要培训什么,于是苦练基本功,一番才艺展示后,钱庄老板顿时眼前一亮,迫不及待向原雇主要人。真正大度的老板,见伙计有更好的出路,会觉得是种荣耀,欣然同意了。

无论在哪,他都什么都做,他觉得学到东西就是自己的,不会嫌做多了吃亏。老板对我怎么样是老板的事情。越是这样想,老板肯定越器重他。13到20岁,他一直在升,每天给老板买早点,倒夜壶。从未有变易。好好工作,其实是对自己好,不是对别人好。事和人都要做完全,缺了一点儿,可能机会就没了。胡每次都做得很圆满。要抓住机会,上策是本领练在先,先做到,然后让人了解自己有什么本事。包括他后来开药店,思路也是一样的:他不打广告,而是用实际行动,做好了先赔三五年的打算,先把药免费给别人,等大家口耳相传有了口碑,再收钱。

他还有个值得学习的地方是能够随时做出合理的阶段性调整。他在钱庄的时候,算过账,处理过呆账,跑过业务,反正做过好几个工作,而这些工作的要求是很不一样的,他总能最快进入角色,做到最好。

另外也不难发现,他这个人德行方面是有修养的。他对母亲是这样,对朋友是这样,开药店也是这样。对母亲很孝顺。把同事当朋友相处,这样不但自己增加了很多乐趣,人与人相处起来心态也会马上不一样。发财以后,请朋友吃饭,对同行能帮则帮。他说,“钱是做事的工具,不是生活的目的。”最好的例子是他开的药铺----胡庆馀堂现在还有。至于开药店的原因,版本不一,但他是怀着“仁心仁术”的初衷来开的。有个人跟他说“开药店不比开当铺,不是用来赚钱的,要有仁心仁术”,他非常同意。这四个字不光听着好听,他是做到了的。有个人中了举(不知道叫不叫范进哈~)就疯掉了,他家人带他来看病,胡问他们店里的大夫说能治么,大夫说能,可是方子里有味药很毒,弄不好会出人命的,我们还得吃官司。胡一心想救人,说“一定要治”,就给大夫倒上水,看着他们做。有句话也在这次的事中流传下来,叫做“采办务真,修治务精”,说的是采购的药材要有真材实料,置办过程要务必求精。后来,那个人被治好了。胡庆馀堂一进去是个长廊,病人可以在那里放松、休息。病人进去以后听到的不是“你买什么药”、“欢迎光临”这种直接而且有点倒胃口的话,而是“最近好些了吗”,随即手边会有杯热茶。病情可以慢慢说。商业竞争的胜负,最终决定于经营者本身的修养。

胡对人非常感兴趣,喜欢洞悉人的心理,所以说话办事都很不错。从很多小事上都可以看出那是门艺术而不仅仅是技术。胡庆馀堂办得如火如荼,其他药店傻了眼,纷纷降价。底下人问胡要不要也降价,他说不降,随即挂了块匾,“真不二价”,意思是要保真、保质就不会有两个价。奇妙的是几个字反过来念即为“价二不真”,在暗示着什么非常明显,结果大家还是都来胡庆馀堂买药----药这东西不比别的,钱还是在别处省吧!另一件有意思的事情是有人看胡慷慨助人,不求回报,就想骗他的钱。那人拿了个假的到胡的当铺忽悠说是商朝古董,负责人没看出来,就给了那人三百两。胡没有责怪他,而是把周围有点名望的人请来吃饭,说要给大家看一件名贵的商朝古董,结果不小心被小伙计在下楼的时候报销了!于是,骗子果然上钩,拿着三百两银子回来索要他那假古董,还扬言如果拿不出来要赔至少一千两。胡先是检查了银子真假,然后不慌不忙把那个“古董”拿出来,说“我店里的假的比你家的假的还多”,那人知道被BS了,灰溜溜地逃了……

值得写的还有很多,譬如说胡总是用自己的脑子思考,不走寻常路啦什么的。银行都是有存有贷嘛,可这位老板就偏不,他说贷款风险蛮大的,不如开个当铺,眼下穷人都寻思着当点古董做点小生意,所以当铺有市场。“银行是有钱人的当铺,当铺是没钱人的银行!”

至于后来的破产,那真是阴沟里翻船。他师父临终嘱咐他要勤劳、节俭、谨慎。想开了,逆境其实是好的,因为谨慎;顺境有时候不是好事,因为大意。胡就是在向外国贷款的时候谎报了利息,想赚政府的钱。胡只想着自己为了事业发展,也要赚钱,赚公家私家的一样,却没留意打政府的钱的主意是最危险的……这一个不小心,为后来的败家种下了祸根。得到机会后,须更加小心谨慎,因为往后的路更难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9-18
胡雪岩怎么会败落?单用蒸汽机是无法说清楚的,严格地讲,胡雪岩之所以败落,被抄家充产,其导火线是因为他引进外资时,向朝廷谎报了利率,拿了回水;但真正原因还在于他逐步完成了从买办和官僚资本家向民族资本家过渡,对洋人在经济上入侵中国给以了有力回击。他为了抵制洋商对中国蚕农的盘剥,花大本钱,从包桑园开始,包揽蚕丝收购,然后再抬价卖给洋商,使得洋商倍感难办。胡雪岩的举动,甚至使当时的伦敦市场都发生了波动。洋人的痛恨,再加上李鸿章与左宗棠的斗争,自然使李鸿章提出了“倒左必先倒胡”的密令,使胡雪岩成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09-18
说那么多,简单点,胡是政治的牺牲品,在政治方面需要牺牲他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