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道之争

中国主要是佛家和道教,请阐述两家之间的争斗以及两家不同文化的差异和共同点

道教说道理,佛教讲真理。
道教告诉信众,人生道路从何而来;但佛教做了更微细的研究,不只指明人从何而来,亦说出去何去向。
道教告诉信众,人应该要怎么走在人生之路上;但佛教不只研究做人要怎么做?还深入探究过去之所生与未来之所往,这是真理,也称为真谛,这是佛教与道教不同之处。

一般的,宗教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一个人精神上的终极关怀问题,实际就是如何对待生与死亡的问题。对人来说死亡是最大的恐惧,宗教要给出对待的办法。
佛教和道教的最主要的区别就是对待生和死的态度。可以说两者是截然不同的。
佛教追求的目标是“涅磐”,脱离生死轮回。
佛教认为,人生是苦。生是苦,死是苦。而且这种苦是没有尽头的,是在一个循环往复、不到头的生死轮回中。只有实现涅磐,才能脱离生死轮回。
那么怎样实现涅磐呢?就是人要“觉悟”。佛者,觉也。说到底,就是对人生是苦的觉悟。佛教认为,当你真正认识到人生是苦的时候,你就“觉悟”了。佛教的核心思想就是这个。
道教对人生总的来说持积极的、正面的态度。这是道教与佛教乃至其他宗教的最大不同之处。比如,基督教认为人生来就带有原罪,人生下来就要赎罪,佛教认为人生是苦。
那么,道教是如何解决死的问题呢?答案很简单,就是通过修炼达到不死,长生不老。
道教修行秘诀中有一句话,“顺成人,逆成仙,全在阴阳颠倒颠”,就是道教对如何取得长生不老的方法。这句话是源自中国的五行理论,而五行理论又是中医的基础理论。
解读这句话需要一些中医的知识。我概要地介绍一下:
中医认为,人的内脏对应五行,比如,肝属木,肾属水等等。而中医施治的原理是根据平衡的原理,而不是就病而治病。因此,根据五行平衡的原理,很可能肝有病是肾虚而使五行不平衡,医生会治肾而不去管肝。这是西医与中医的区别。
道家继承了中医的这个思想,顺便说一下,著名的道家都是名医,道家认为人的五脏分布位置按五行分析实际上是不合理的。
所谓不合理主要就是“水”在下而“火”在上,这团生命之火在水上是燃烧不久的。所以,人会得病,人会死。但人体已经是这样了,常人只能顺着自然的安排,活着。这就是“顺成人”的意思。
道教认为,如果改变了人的五脏的这种五行关系,使“火”在下,就是水和火颠倒一下,生命之火就有根基,人就可以长生了。颠倒就是所谓“逆成仙”的基本思路。
后半句讲的是方法,“全在阴阳颠倒颠”。因为人的五脏已经是这样了,道教也没有办法把五脏移位,重新安排位置。方法是采用阴阳颠倒的办法改变五脏的五行属性。比如,让肾原来属水而改成属火。这不是仅仅改个名词,属性的改变包括某些特征也要改变。
以上就是佛教和道教在对生死问题上的观念的区别,以及各自的解决方法。

道教和佛教的基本区别在哪里?
道教是中国汉民族中的土生教,它是一个十分庞杂的文化综合体,对中国的历史、文化、医学等的发展有过重大的影响。佛教则是外来教,它是在吸收中华民族文化习俗的基础上在中国扎根并对中国文化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的宗教。两教有相容的方面,但差异是基本的,其基本区别在于:道教主张以生为真实,追求延年养生、肉体成仙。道教认为,人的生命由元气构成,肉体是精神的住宅,要长生不死,必须形神并养,即有"内修""外养"的工夫。与道教相反,佛教主张"无生",认为现实对一切来说都是苦海。对现实,人们是无能为力的,所以只能忍受。要忍受,必须放弃各种欲望,把希望寄托在来世上,要追求超脱生死轮回的"苦海"而进入涅般木(无苦的极乐世界)。可见,道教主张对现实生活的追求,而佛教则主张舍弃对现实物质的追求,注重的是精神的修持和对来世的向往。

总体来说:道教是中国汉民族中的土生教,它是一个十分庞杂的文化综合体,对中国的历史、文化、医学等的发展有过重大的影响。佛教则是外来教,它是在吸收中华民族文化习俗的基础上在中国扎根并对中国文化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的宗教。两教有相容的方面,但差异是基本的,其基本区别在于:道教主张以生为真实,追求延年养生、肉体成仙。道教认为,人的生命由元气构成,肉体是精神的住宅,要长生不死,必须形神并养,即有"内修""外养"的工夫。与道教相反,佛教主张"无生",认为现实对一切来说都是苦海。对现实,人们是无能为力的,所以只能忍受。要忍受,必须放弃各种欲望,把希望寄托在来世上,要追求超脱生死轮回的"苦海"而进入涅般木(无苦的极乐世界)。可见,道教主张对现实生活的追求,而佛教则主张舍弃对现实物质的追求,注重的是精神的修持和对来世的向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9-25
中国的经典在老庄和孔孟,佛经的翻译是用道家儒家的智慧翻译的,融合了道儒两家文化,印度佛经在印度早就失传了。印度现在的佛经是从中国翻译回去的。
在唐朝时期佛道两家文化得以最大融合,对终极真理的阐述是一致的,必须修证才能获得,都必须性命双修,只是佛家从心理入手,大众化,道家从生理入手,密不外传,真正得到真诀的人太少太少了,不能推广,很正常,修道必须精通儒家的易经,道家追求长生不老,佛家把身体看成臭皮囊,但佛家也有色阴尽一说,中国的高僧大德都精通佛道儒三家文化,对度人来说,做人儒家人乘说的最好,修身道家的色法小乘说的最好,理论佛家的辨证大乘说的最好,三家文化并不矛盾,各在其位,各尽其职。好比是一个学校有好几个老师一样,望学道之人最好不要偏科,如能融会贯通,去伪存真,必成大器。什么是伪?打个比方,小学时,老师说1减2不能减,中学时学了负数就能减了,中学老师说负数不能开方,到高中学了虚数就能开了。佛学好比从小学到大学的所有课程,如果没有基础,真让人不知所措。修道者必须从儒家做起,先做人,再修道,道家的金丹大道,得真传者,三年即可成功,九年可达极高境界,成功后,度人必须精通佛家,面对大众,方便度人。但这也不是定律,还要根据人道慧根侧重选择。如有人深研佛经,可以在字里行间找到道家的精髓,只是改成了佛家的词汇,儒家是根,道家是树,佛家是果。
第2个回答  2017-07-21
佛教教人逆来顺受,向往来世。道教教人享受现世,不想来生。信仰佛教的人每天都生活在虚无缥缈的来生之中,而信仰道教的人每天都生活在活生生的现世之中。佛教主张个人崇拜,如来一人独大,一般如来的塑像都非常高大而且金碧辉煌;但道教体系里众多神仙基本都是平等而且相互制衡的,即使是玉皇大帝也不一定就能把一个妖精怎么样。佛教内部一般都很压抑,等级制度特别森严,比如如来大弟子金蝉子就因为打了个瞌睡就被迫下凡;而道教内部都是自由自在,活泼有趣的,道教大量的散仙地仙人仙鬼仙甚至动物仙都自由自在的生活在山间林野之中,人间庙堂之上,不受任何约束,比如牛魔王孙悟空,在山间林野广泛交通精怪,每天饮酒作乐,特别快活。因此佛教道教的最根本的也是最大的区别就是,佛教教人受苦、忍耐苦,佛教认为人就是苦的。而道教教人乐,享受人生之乐,因此道教衍生出来很多分之学科,比如房中术中医之类的,快活逍遥就是道教最大的特点。
第3个回答  2022-09-07
佛与道都是三界的众生文明组成,天庭代表道,西天代表佛,都是演自于天系的文明。人是众生的进化替代,抛开人来说,天庭是龙凤麒麟文明的共组。西天是凤的中端孔雀级的组成,建立是因为为当年背锅龙凤大劫的,所以佛本是道。佛本是道了,所以也就根本不存在着什么佛道之争了。所谓的争,本质都是利益集团层层上的争,而不是道理上面的争,道理上没有必要争的,就是佛本是道。……有教就有派,有了派别,就有了纷争,这是世间无法避免的事。天地的引导之下,也是可以以争解决纷争的,三教之争转移龙凤麒麟大争,佛道之争弱化三教之争,走到了为争而争之时,就都已远离了争的起源了,老君适时提出化佛,就是为争盖棺了。启动一个虚假的争端,是为了解决掉一个已事实存在的争端。
第4个回答  2021-03-11

    1、唐朝佛道之争,武则天支持老子化胡。唐玄宗时期,道士罗公远战胜佛教金刚三藏。道教赢。

    2、宋朝佛道之争、道士林灵素,神通战胜禅宗、密宗僧人。道教赢。

    3、元朝佛道之争,元朝故意偏袒佛教,导致道教辩论失败。道教输。

    4、明朝佛道之争,憨山和尚占据道院,修建海印寺。惹怒道教,后被道士耿义兰举报憨山德清冒充皇亲国戚,违规修建。道教打赢了官司。

    5、清朝佛道之争,道教拥护雍正,佛教拥护八王爷阿奇那,道教赢。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