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评价对一个人的影响

这个什么的啊...怎么办啊?
有那位高人给小弟一点点 意见?~
我想听听各位的评价啊..社会评价~对一个人的影响有多大?
呵呵~

社会评价即他人评价,所谓的认为“他人认同更重要”,实际上是把“他人认同”作为自我认同的最重要依据而已。认同是对你价值的肯定,他人可能更全面,客观。所谓旁观者清吧,但也不绝对,你自己怎样自己最清楚,也许很自信,过于自信,或者缺少自信都会对自我评价产生影响,所以某种意义上说自我评价不能自信时可以参考社会评价,社会评价时自我评价的补充!
人首先应该自我认同.拉登的所为首先是一种自我认同,并且在自我认同的前提下,他正在努力通过各种途径希望能够得到他人的认同(至少是得到阿拉伯世界的认同).由此可以看出:虽
然他人的认同对于自我认同的程度是十分重要的因素,但也仅仅是一个重要因素而已,不会是决定性因素.
人是在自我认同的基础上,再去寻求他人的认同.

承然,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这个社会的一份子,他人的认同程度对于个人的成就与否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离开社会的认同我们几乎无法生存.
但是我们自己在成为社会一份子之前首先是一个独立的自然人,首先我们必须自我认同.他人的认同只是对于自我认同的一种社会评价.
当然,一个人如果缺乏自信,那么只能说明他也缺乏一定的价值,而不是没有价值.但是如果一个人完全没有自信,那么我个人认为这个人确实很难想象能有什么价值(是指作为一个自然人以其主观能动性给社会带来的价值).
敢问:一个把自己都全面否定的人,社会对他除了出于人道的帮助(帮助也是首先让他树立自信)和怜悯以外还可能对他要什么认同吗?
综上所述,小结如下:
一个充分自我认同的人,可能得不到他人的认同(因为身处的不同环境;不同信仰;不同的个人好恶;不同的背景;不同的人生观、价值观……总之影响的因素太多了,拉登和老萨就是此类),最后失败。但是一个没有自我认同的人,一定得不到他人的认同,一定失败!

故自我认同是他人认同的必要条件,相对而言自我认同更加重要。

我的总结:社会评价有种种优点比如让你更加自信,了解别人眼中的自己,但是社会评价只是重要的自我评价、自我认定的补充,自我评价才是在人生路上陪伴我们心灵终生的朋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9-24
自尊,也称自尊心或自尊感,是社会评价与个人的自营需要的关系的反映。由于受社会生活条件的影响,随着个性的形成,人产生了自尊的需要。个人生活在群体中总希望在其中占有一定的地位,享有一定的声誉,得到良好的社会评价。当社会评价满足个人的自尊需要时便产生肯定的自尊感,它促使人积极向上,以追求实现更高的社会期望。但如果就此而自以为是,沾沾自喜,则可能走向反面。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现象的产生是受人的个性品质所制约的。如果社会评价不能满足一个人的自尊需要,甚至产生矛盾时,可能导致两种不同的结果:一种是产生自我压力感,从而使自己积极努力迎头赶上;另一种是产生自卑心理,妄自菲薄,从而谨小慎微,怨天尤人,甚至自暴自弃。
个体自尊是心理成熟的标志,孩子自尊可看作是对自己身体、能力、表现等感到满意的一种心态。不同的孩子是有个别差异的,有的孩子美,有的孩子丑;有的孩子高,有的孩子胖;有的孩子灵活,有的孩子迟钝等等。让每个人对自身的一切都能如愿实在很困难,更何况孩子呢?孩子很容易感受外界给他的评语,有时,孩子的自尊受到外界环境的直接影响。当今大量伤害自尊的个案研究表明,对于学龄前幼儿,父母对他的言语刺激,很容易伤害他的自尊心;对于年纪大的学龄幼儿,父母、教师、友人对他表现上的反应,也很容易伤害他的自尊。所以教师工作的重要一点便是维护和培养孩子的自尊。
自我意识,是意识的一种形式。指主体对其自身的意识。包括三个层次:对自己机体及其状态的意识;对自己肢体活动状态的意识;对自己的思维、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的意识。有自我观念、自我知觉、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尊心、自豪感、自我监督、自我调节、自我控制等。自我意识形成的前提条件是认识,主体把自己从客体中区分出来,分清我与物,我与非的关系。其产生和发展大体经过:把自己与自身的动作区分开来是自我意识的最初表现;把自己的名字看作自己的信号是自我意识产生的标志;掌握代同“我”,并能区分“我”与“你”,“我与他”,这是自我意识发展的标志。
心理学家认为,其发展经过三个时期:第一时期,自我中心期。这是自我意识的最原始形态,称生理自我。从出生8个月开始至3岁左右成熟。第二时期,客观化时期。从3岁到青春期,这是获得社会自我的时期。这一阶段个体接受社会文化影响最深,也是学习角色的重要时期。角色意识的建立,标志社会自我观念起于形成。第三时期,主观化时期。从青春期到成人期间,自我意识趋于成熟,进入心理自我时期。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是个体不断社会化的过程,也是个性特征形成的过程。其成熟标志着个性的形成。自我意识是人的个性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个性结构中的自我调节系统。也是区别于动物心理的重要标志之一。
而从中,维护孩子的自尊,对增强孩子的自我意识,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就小学阶段而言,正处于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时期——客观化时期。这是获得社会自我的时期。这对每个人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阶段。这意味着一个人从生理的自我走向了社会的自我,是个体不断社会化的开始。此时,所形成的自我观念对自我意识的发展、定型都有着较大影响。而孩子很容易感受外界给他的评语,有时,孩子受到外界环境的直接影响。此时,外界对孩子的评语,对孩子的自尊的维护的程度,都直接影响着孩子的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从这个角度讲,此时,外界对孩子的评语、行为,愈是考虑到孩子的身心特点,愈是维护孩子的自尊,就愈能使孩子肯定自我、相信自我、重视自我,有强烈的自我意识,从而使孩子积极向上,努力挖掘自己的潜力,更多地散发着自己的一份光、一份热。反之,则亦然。
相似回答